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音乐欣赏并不仅仅是听觉的感受,还需要运用视觉、动觉等感官予以体验音乐的魅力。为此,需要在音乐欣赏教学当中,音乐教师注意发掘与培养学生的联觉能力。本文着重对视觉效应和动觉效应的发掘与培养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联觉是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将联觉融入歌唱教学,让嗅觉与声觉、动觉与声觉、视觉与声觉、听觉与声觉相互作用,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二度创作”,使学生更好地体验、理解不同作品所蕴含的独特情感,并以自己的理解,形象地表现这种情感,进而获得丰富的音乐想象与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3.
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融音乐、情感和身体为一体,联觉感官,促进学生思维、情感、听觉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引发表现的欲望,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陆慧怡 《考试周刊》2024,(9):144-147
视听联觉,主要是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相融合,对学生的各个感官进行刺激,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突破音乐欣赏课的思维藩篱,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使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等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地提升。文章通过对视听联觉的应用优势和应用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对核心素养视域下视听联觉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运用音乐创设美的情境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在这种联觉通感中,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节奏是形成音乐面貌和风格的重要元素,也是最易于调动学生参与体验的一个音乐要素。近年来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推进,研究实践的深入,在表现、欣赏等多教学领域产生了以听觉、动觉、联觉多感官体验节奏的方法和手段,对于改变初中音乐教学面貌,发展学生节奏感知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常常出现三种问题:运用语言来解释无法言传的旋律,跳过旋律分析环节,教师做秀表演而学生无收获。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联觉的思维方式,并将对各种旋律的体验具体形象地比喻成"水彩画""简笔画"和"写意画"三种形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旋律、理解旋律和表现旋律情感。通过听觉与视觉、动觉的转换,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领略旋律之美,进而去理解和表现音乐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同构联觉策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让学生在积极接收音乐信息的同时,自然形成认知内化。教师要有同构联觉教学意识,在教学程序、学习活动、训练拓展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学生接受音乐信息主要靠听觉,教师组织多种聆听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聆听角度展开音乐学习和思考,能够促进其学科能力的顺利成长。聆听和思维属于不同的感知体验,教师利用聆听机会推出直感思维学习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9.
<正>联觉一词源自古希腊语。联觉也叫"共感觉、通感或联感",它是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具有联觉的人通常被称作联觉人,这里所指的联觉主要指听觉、声觉、视觉、动觉和嗅觉。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10.
联觉,是指一种感受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音乐艺术的审美联觉是按着音的传递方式进行的,即由发音体振动——音波——音波对听觉器官的影响——听觉神经传递大脑,然后引起生理的感受。少年儿童正处于对外部事物,特别是对音响刺激敏感期,他们认识和理解事物时带有明显捕捉性,喜欢与具体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因此,在音乐欣赏时易产生情感、意象、色彩、嗅觉等审美联觉。 一、少年儿童在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联觉 情感,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联觉是最常见的视听联觉,即在声音刺激下产生的视觉形象,通过审美的听觉活动,对审美对象产生或是愉悦、或是痛苦、哀  相似文献   

11.
夏琴 《安徽教育》2012,(5):53-53
<正>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必须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综合起来的通感联觉,才能更好地创作或欣赏艺术作品。音乐除了可以在听觉上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外,同时在视觉、触觉、情绪、联想等方面都会有反映。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学要引领学生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之美、获取基本的音乐审美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自信。本文提出要关注听觉,在体验中开掘情感;关注视觉,在体验中感知意境;关注动觉,在体验中深化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歌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自己的“耳朵”,巧妙地引导学生“听”,以“听”带动学生的思维、想像和创造力,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是流动的音响,它瞬息万变,呈现出非语义性、非视觉性的特征,由此决定了音乐不能直接传达视觉与语言信息。但由于联觉的中介作用,使人们在欣赏《月光》时引起听觉之外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无形且抽象。音乐图谱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恰当地运用学生视觉参与,通过视觉与听觉配合,带着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意向、旋律的走向、乐曲的段落变化等,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乐曲的节奏变化和情感起伏等,提升音乐课的教学实效。如何科学、适宜地使用图谱,笔者通过图谱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类与应用以及运用过后的反思与改进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以促进素养培养为核心的音乐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乐记》云:“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认为音乐是直接表达人们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揭示其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以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为侧重点,通过教师在听觉感知、视觉感知、运动感知、力度与速度感知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演奏、歌唱、欣赏等音乐活动中人情入境、声情并茂、声情交融,方能深刻体验音乐之美。 一、在听觉感知中体验音乐情感 音乐是声乐的艺术,发展音乐听觉也是发展一切  相似文献   

17.
卫晓琼 《天津教育》2008,(12):50-50
歌曲是听觉艺术,舞蹈是视觉艺术,二者都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二者相结合所创造的听觉与视觉的完美结合,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听觉需求,更满足了我们的视觉需求,满足了我们视听的双重审美体验,这种体验使美的感受增值,使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因此,把歌和舞的艺术体现在我们当今的音乐教育中,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歌舞艺术带给他们的美感,培养学生体验美、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8.
陈竹 《考试周刊》2014,(81):181-181
<正>音乐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是一种听觉艺术。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听觉无疑是不可忽视的要素。音乐艺术的特征之一就是聆听,音乐和时间艺术同为一体,且在时间里以艺术形式呈现。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听觉体验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审美体验也极为重要。因此,初中音乐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精细化、敏锐度的感知反应能力从而让学生爱上音乐,并且学会欣赏音乐。一、围绕音乐要素的基本点倾听  相似文献   

19.
一、多样的听觉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我认为音乐课不是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单纯她“听”,而应该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利用多通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听多遍同样的音乐而不觉得枯燥、乏味,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对这段旋律有了较深的印象(熟悉就会有兴趣),此时他就会感受到音乐的美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许佳琦 《知识文库》2022,(18):40-42
<正>音乐欣赏,具体来说是以小学生为主题,以音乐作品为欣赏对象,通过想象、联想、聆听、观察相结合,帮助学生获得美好的视觉体验,更好地领悟音乐的价值、美丽和真谛。要想要切实提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实情,注重小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将音乐欣赏课有效转化为音乐听觉艺术,更好地达到音乐欣赏课教学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