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柳"并称,堪为同类,但"杨""柳"单列, 亦不分你我.朱自清散文<绿>有"什刹海拂地的绿杨" 一句,挺拔的杨树而至袅娜拂地,真真不可思议:但此处之"杨"实为"柳"也.再如"二月垂杨未挂丝""万树垂杨拂地生",这两个"垂杨",实指"垂柳"."杨柳"并列,有时单指柳树,如"杨柳依依""河边有几棵杨柳"等.至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之"垂杨柳",实际上也是垂柳.  相似文献   

2.
智慧故事 1 随着"全民采摘"的盛行,女儿也加入了"开心农场主"的行列.眼见着"堵"不是办法,我决定以"农场"为教材,培养女儿的另类兴趣. 一个双休日,我驱车带着女儿来到乡下的农田,指着庄稼让女儿辨认.  相似文献   

3.
"物"理"务"理"悟"理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好物理,应按照由"物"理、"务"理到"悟"理这三个阶段进行. 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物理现象引入物理概念,来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含,以"物"提示理的真谛.这一阶段是感性认识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陈顺成 《现代语文》2006,(5):106-108
"制定"和"制订"使用情况较为混乱,与现行辞书对二者的界说不无关系."定"、"订"在本义和引申义上都不相同,与"制"结合后,"制定"和"制订"二词的语法功能无异,意义却是泾渭分明.近代,"制订"误用为"制定",二者渐混.应该从意义角度对二者的使用条件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5.
许多字典辞书中都将"口无择言"的"择"字理解为"选择"义,认为与"口不择言"之"择"等同.笔者认为,上述解释恐非确诂.本文从"口不择言"和"口无择言"两词在古书典籍中的使用入手,分析了其不同含义,从而得出前一"择"为"选择"义,而后一"择"为"败、坏的"义.  相似文献   

6.
说"洒"道"撒"     
"洒"和"撤"是一对近义词,现在媒体上常常混用,值得一辨.我们以为,"洒"和"撒"的相同点:"洒"和"撒"都是及物动词,都有自主和非自主两种用法.前者表示人的主动自愿的行为,如:洒水;撒化肥.  相似文献   

7.
作为诗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渲染"与"烘托"、"抑扬"与"对比"极易混淆,现做如下区别. 一、"渲染"与"烘托"的区别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浓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种表现手法,用在诗文创作中,也叫渲染.诗文中的渲染手法,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相似文献   

8.
"早恋"与"来往过密"不是用词的不同,而是有着本质的区别.这里牵涉到观念的更新,观念不更新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解决好"来往过密"的问题,为的是使孩子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净恩 《职业技术》2005,(7):30-32
每次采访前,我都有为采访对象"画像"的习惯.当然,这只是根据事先掌握的一些基本情况,在脑子里来一番不用纸笔的创作.每回"画"完像,待见到采访对象之后,我又习惯性地在心中暗自进行比较.有些时候,我"画"得挺准,便觉得采访也顺利、容易了许多.有些时候,则会沮丧地发现"画中人"与现实差得很远,每逢这时,难免就要调整采访计划了.采访莫言迟(化名)这一次,我就又把像"画"错了.  相似文献   

10.
"某"与"某某"     
"某"是指示代词,"某某"是"某"的重叠形式,二者在句法、语义上有很大的差别.在句法上,"某"只能前置于某些词语或后置于姓氏;而"某某"除了这两种用法外,还可以充当主语、宾语、中心语、同位语的前项或后项等.在语义上,"某"有时表指别,有时表称代,有时兼表指别和称代;而"某某"一般只表称代,有时还表量的加强.因此,我们认为"某某"不是"某"的构形重叠,而是构词重叠,"某某"是一个称代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周易》中的"爻"作了诠释.文章从"爻"的形状生成说起,论述了"爻"与"十"、"爻"与"×"的关系.文章又从"爻"的形状论及"十"与"×"的普遍性.文章最后由"爻"的本义("爻,交也"、"爻,效也")论及"爻"的衍生义.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进行"情治"、"德治"、"法治"很重要.只有做到了"情治"、"德治"与"法治"的完满结合,学校管理者才能够真正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起色、上台阶、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加了"知书达理"这一词条.其解释是:"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也说知书识礼."这里出现一"理"一"礼",显然是编者有意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4.
多音字的读音,我们一般可根据其在词典中的义项来确定,可有些多音字的读音按此办法却不容易确定.比如,"华盛顿"、"华生"等外国人姓氏中的"华"该如何读就让我们有点犯难.《现代汉语词典》甚或《汉语大词典》都找不到对应的义项.仔细听广播电视,似乎读"huá"读"huà"的情况都有.我们查找了新版《辞海》和几本普通话教材,它们将"华盛顿"的"华"标音为"huá",不知有何依据.对此,我们不敢苟同,以为此处读"huà"更有道理.  相似文献   

15.
青羊区教育局一至四号"减负令"切准教育时弊,果断出击,大快人心.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减负"之后,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 一提到教育体制改革,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减负",学校减负,教师减负,学生减负.一路"减法"大游行."减负"固然必要,但是正确的"减负"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6.
政府主导并且责任到位,对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至关重要.重视职教就是重视民生;落实教育优先科学发展等,对县域经济和县域教育来说,非常重要.然而,认识与行动往往不尽一致.对待"战略重点"的职业教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很多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门的现实写照.因此,对职业教育的"谋政"与"督政"应该衔接配套.谋政需督政,督政促谋政,谋政求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循环.职教责任重、谋政空间大.  相似文献   

17.
改编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在课后都有"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试一试"、"议一议"的要求,可归纳为"读"、"议"、"说"、"试"、"讲"的五字教学法.此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习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对"辅车相依"中"辅车"的解释,历来存在分歧.概言之,无非是"车之一物与车"和"面颊与牙床骨"的不同.这两种解释都可说明"辅车相依"的比喻义,但到底哪种说解更正确,更符合历史原义?"辅车相依"中"辅车"的意思到底是什么?通过对现存典籍及以前研究的考察,我们认为"辅"就是大车载物时两旁的挡板,"车"就是古代用来运物的大车.  相似文献   

19.
"非常时期"论"非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利萍 《现代语文》2006,(6):112-113
以"非常男女""非常可乐"等为代表的语言现象中的"非常"一词,是与一般形容词不同的一个独立的词类--区别词,有其独有的特点.其含义为"异乎寻常的",是"非常时期"中的"非常"这一义项的发扬光大.本文对区别词的语法特征从几方面进行描述,并将其与形容词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与需求会催生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心理新闻"就是一例.而为论述"心理新闻"存在的合理性,可以正式提出"心理事实"这一概念.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在实际生活中,所谓"事实"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物理事实,二是社会事实,三是心理事实.传统新闻理论和实践过多强调了对前两类"事实"的报道,而对第三种"事实"有所忽略.所谓"心理新闻",就是时近期发生的、积累了一定阶段的"心理事实"的报道.目前,在新闻实践中,这种新闻产品已经出现,但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急需理论上的探讨与完善,以期对新闻实践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