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的国家、民族有不同的伦理思想和审美时尚。与西方的伦理和审美相区别,由于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家特别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和审美呈现出相互交融的情况。本文通过对儒家著述中关于政治、伦理和审美的阐述,指出了儒家的政治、伦理和审美是三位一体的。儒家的政治是伦理的政治,审美是伦理的审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审美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缘由切入,分析了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缺失及其原因,阐释审美教育融入其中的联动效应: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赋予审美教育导向性、深刻性、思想性,另一方面审美教育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动性、情感性、创造性,两者相互借力,最大程度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共同促进他们良好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基于此,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贯通、思辨性与审美性共进三个方面,探析了审美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审美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审美修养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审美教育的自觉形式.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加强自身审美修养,按照美的规律教育人、塑造人,重视教育的审美艺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审美修养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力四个方面.努力学习审美理论和积极参加审美实践活动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审美修养的基本路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审美是人的本质需要,从审美维度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式方法三个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审美缺失,产生了"美的空场"。规避"人的空场"、提升审美意识、将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合理运用科学方法和艺术手段等是解决当前审美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政治理论课学习可以在审美中完成 “政治理论课学习在审美中完成”这一教学理念,以及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审美型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有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夏忠臣 《教育探索》2012,(5):126-127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承担着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重大责任,承担着提升人们道德意识和审美品位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责任.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审美性和艺术品味,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对于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搞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论题,从以“美”的视角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内在美,这种转向具有鲜明的时代境遇。思想政治教育“环体”变化的时代要求、“客体”变化的现实诉求以及“介体”变化的实践需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由潜在走向显现。基于“审美性”的价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具有巩固价值自信支撑、体现美好生活追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意蕴。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生成机理,通过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感性之美、方法知性之美、真理理性之美以及要素和谐之美、教育过程之美、系统格局之美等,从“静态要素”与“动态机制”的双重维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培育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思路创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当前大学生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务实性,表现为政治需求更加直接,成功需求更加强烈,文化需求更加多样,社交需求更加广泛。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可以成为审美的对象,其本身也应该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教育客体,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一种审美的反思,寻找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的外在和内在的依据,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的途径,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熊兢 《华章》2011,(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当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挑战,本文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使高校德育工作达到有效的实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安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33(11):110-112
当前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的问题,限制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政治导向、精神激励、道德张扬等积极效果的呈现,有必要借鉴审美教育的相关原理去克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借鉴美育原理的具体路径包括:努力展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形象美;重视教学对象即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审美诉求;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艺术美;营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审美氛围。  相似文献   

12.
"文革"时期不仅存在着主流诗歌和地下诗歌两种诗歌形态,在地下诗歌内部同样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审美维度,既有北岛等人书写时代创伤和青年人的觉醒与反抗的一维,也有陈建华等人自觉疏离于政治、书写浪漫与忧伤的一维。本文主要分析后者的地下诗歌作品,着重剖析其"非政治"化的诗意经营、对痛苦和忧伤的独特呈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产生这种不同审美维度的原因及其长期以来被遮蔽与埋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从审美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困境的原因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复性、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及教育的"病理性说服"导致大学生审美疲劳,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错层导致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审美饥饿",以工具理性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论和价值论导致教育过程审美的单向度。要摆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应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创设教学情境,重塑审美形象;立足传统审美文化,合理利用大众文化,构建和谐的当代审美文化;改变教学理念,加强教育过程中的审美互动。  相似文献   

14.
审美教育是高校开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基于马克思审美人类学视角,以科学辩证的眼光将艺术审美功能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深入挖掘其思想资源和学理逻辑,通过提升审美素养、培养审美能力、优化审美追求及加强审美实践等四个部分,着力于提升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性建构。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应贯穿审美教育,美育应成为基本内容之一,应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美育在形象性、情感性等方面可以潜移默化地发挥思想教育作用。思想教育工作者应注重跨世纪大学生人才素质的需求,营造美的环境,提高审美素养,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根据接受美学的理论启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的审美期待为逻辑起点,充分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的审美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加强施教主体的审美改造,把审美要素渗透到接受过程,从而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诚美、感性美、和谐美,达到预期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场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呈现形态,是指在一定时空内,聚焦一定主题,由一定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景象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具有三种可能的生成进路,即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出发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审美需求,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共情能力,唤起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沉浸体验,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8.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存需求、安全需求、感情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经过仔细研读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发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党在不同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同步和一致性,通过对两者进行阐述和分析,最后得出同步性的确定结论,以期望对国家、集体制定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是中华文化的一大基因,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发展以注重美、涵映美之特征与人性中追求美、铸造美之意蕴内生契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寓教于乐、于润物无声处取得教育实效的绝佳渠道。当下,视觉文化以势如破竹之势,僭越印刷文化,形塑了以图像、影像和形象为中心的视觉盛况与审美样态。视觉与审美之内在牵系助益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情境创设、审美话语构建、审美表达聆意。以感性、具象为主要特征的视觉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发展造成围困,将其带入美体失陷、美感异态和美源枯竭的漩涡。栖身视觉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复归应从传者、受者和内容等方面入手,让思维理性与审美感性交织互融,最大程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润心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师范专业政治课教学的美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丽红 《辽宁高职学报》2005,7(5):99-100,105
在高职政治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教学能否具有审美性,关键在教师.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将抽象理论进行审美加工和形象化.三是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到节奏美和结构美的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