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樊琪 《兰台世界》2015,(6):111-112
鼓乐是唐代一种十分流行的音乐艺术形式。它源于中国古代鼓文化形成与兴盛。鼓与音乐相结合不仅产生了动听的龟兹乐,也形成了流传至今的西安鼓乐。唐代遗音中的鼓乐以其饱满的音乐元素和动感的节奏绕梁古今,深受百姓喜爱。  相似文献   

2.
杨美萍 《兰台世界》2015,(5):122-123
武当道教音乐是教义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道教音乐在唐宋达到鼎盛,至明代普遍势微,历代诗词文献中均保留大量明代道教音乐活动记载。武当道乐广泛群众基础与影响力是道乐发展颓势中一枝独秀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3.
武当道教音乐是教义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道教音乐在唐宋达到鼎盛,至明代普遍势微,历代诗词文献中均保留大量明代道教音乐活动记载。武当道乐广泛群众基础与影响力是道乐发展颓势中一枝独秀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4.
马新涛 《兰台世界》2015,(4):159-160
明代中后期,西洋乐传入我国。早期西洋乐活动,主要集中于皇室宫廷之中。清前期,在康熙帝的推动下,宫廷西洋乐有较为长足的发展,不仅有大量的音乐活动,而且进行了深入的乐理研究。  相似文献   

5.
龟兹乐在唐代绽放了它独一无二的璀璨光彩。本文首先阐述了龟兹乐产生、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介绍了龟兹乐自身的音乐结构和音乐理论,并重点对其盛行的原因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卫才华 《文化遗产》2013,(4):114-123
新时期乡土艺术能够在地方文化中脱颖而出,出现优势传承现象,集中放大地成为标致性文化。这类民间艺术往往和当地民俗生活交融在一起,也表现出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艺术变化。高平八音会表现出三种类型:第一是在婚丧嫁娶仪式中,依然恪守的、朴素的传统八音礼俗细乐;第二是契合现代视听文化审美需求,八音会融入了歌舞的曲风和表演方式,如女子八音乐班。第三是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政府公共文化建设影响,出现舞台八音会、商业八音会等新的传承形式。  相似文献   

7.
西汉乐府职能新考——兼述减省乐府之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乐府不仅管理着音乐,还负有管理舞蹈、百戏的职责,乐府负责朝廷典礼以及娱乐场合的歌舞音乐杂戏的采集、改编、演出工作,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管理部门.乐府还负责在上林苑组织、承办招待外使和归降夷狄的大型演出活动.乐府大量演四夷乐与俗乐以及举办大型招待外使夷狄的演出活动,使郑声施于朝廷"且"民力屈,财用竭",这是西汉朝廷减省乐府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8.
刘乐乐 《文化遗产》2017,(3):107-117
建鼓作为乐器之一,承担着祭祀的娱神功能以及宴饮或丧葬表演的娱人功能.在汉代厚葬之风的浸淫下,建鼓进入墓葬,成为汉代墓葬装饰题材之一.建鼓图的出土固然为文献中的音乐记录提供了比对的图样,但相较于着重记录建鼓的起源、形制及演奏位置的文献,汉墓中的建鼓图似乎更注重建鼓与诸如车马出行、捞鼎图或西王母等有特殊象征意义图像的拼合及其在墓葬中的空间配置.这意味着汉墓中的建鼓图虽然具有建鼓的普遍功能,但由于它与其它图像的配合,致使整体图像或强化建鼓的基本功能或呈现整合之后新图像所具有的"求仙道"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不仅是国家文化教育中的一种体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发展.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牵系到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音乐的可持续性发展又涉及到高校音乐教育的定位和目标.因此,高校音乐教育改革需要明确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注重教改实施,加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音乐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它记录着各族人民的音乐创造才能,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中国音乐的发展史上,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对中国音乐文化有着突出的贡献.据史料记载,夏代就有许多的少数民族至夏王朝来表演乐舞,周代设有专门掌管少数民族音乐的部门和官吏,汉代,中原地区和边疆"四夷"交流频繁,探险家张骞从西域带回乐曲《摩诃兜勒》丰富了当时的乐坛.同时,汉代乐种鼓吹的产生与少数民族音乐有密切的关联.魏晋南北朝是各民族音乐文化大融合的时期,当时流行在中原的少数民族音乐,主要有鲜卑乐、龟兹乐、疏勒乐、西凉乐、高昌乐等.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诗歌,如《敕勒歌》、《琅琊王歌辞》等,都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优秀作品.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当时宫廷音乐中盛行的"十部乐"大都是少数民族音乐,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与各民族对音乐的贡献分不开.宋代时期的辽、金、西、夏、喀拉汗等王朝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汉族和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更为密切.如出生在喀拉汗国的突厥族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兼演奏家艾布·乃斯尔·法拉比创作了"拉克"、"乌夏克"、"乌扎勒"三套木卡姆,他还用拉丁文翻译了大量的音乐理论著作,把东方音乐介绍到欧洲.  相似文献   

10.
在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歌迷眼中,DJ(电台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是一个很风光的职业,可以接触各类明星、演艺名人,可以聆听最新流行音乐唱片,可以海阔天空畅谈音乐感受。而事实上,DJ职业是一个对人才素质要求相当苛刻的行业,要在具备主持人必须的基本素质之外,了解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把握音乐活动的基本概念,做到涉乐、通乐,更何况日新月异的流行乐坛充满了新鲜的潮流与时尚,所以迅速的接受能力,透彻的融汇贯通能力,都成为一名合格DJ的必备。  相似文献   

11.
楚乐舞考究     
在我国古代的音乐艺术之中,楚乐舞具有非常独特的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文概述了楚国乐舞的历史,分析了楚国乐舞的形态特征与特色,论述了楚国乐舞的创新意识,以期为现代音乐艺术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陕西档案》2013,(1):65-F0003
中国音乐史博物馆收藏有反映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系列音乐实物收藏品一千多件,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其中有骨哨、骨笛,有编磬、埙、编钟,有鼓、镜,还有乐俑及浮雕砖等。其中既有陶器、玉器、铜器、瓷器和木雕木器,也有书画、拓片、剪纸、皮影和Et杂用品等。展品全部以民族乐器为主题,每一件藏品都令人遐想着一段历史,闪烁着人类的智慧光芒。  相似文献   

13.
纵观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分别是:远古乐舞时期、钟鼓之乐时期、歌舞伎乐与文人音乐时期和市民音乐勃兴时期。从公元前6000年至夏朝为远古乐舞时期,该时期以音乐节奏为主,歌舞乐三位一体。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221年前后为钟鼓之乐时期,出现了专业的乐师和音乐教育。公元前475年前后至公元960年前后即秦汉到隋唐五代为歌舞伎乐与文士音乐时期,这期间,乐府"兴盛于秦,鼎盛  相似文献   

14.
富有民族特色、古老的洞箫音乐,在清朝宫廷朝会乐、祭祀乐、宴会乐中广泛应用、频繁使用,在祭祀乐中,演奏的乐器包括洞箫等数十种,演奏人员上百人,对促进清朝宫廷音乐的发展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王进 《兰台世界》2014,(2):114-115
师旷,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师旷将音乐与政治主张融为一体,从而使其音乐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好乐无荒”的音乐理念;乐与政通的音乐思想以及独特的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中正 《东南传播》2018,(5):124-125
跨界营销活动越来越成为一种投入低廉但是成效突出的营销方式,不同品牌结合自身的品牌要素融合,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以赢取目标消费者好感,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以网易云音乐和农夫山泉"乐瓶水"跨界营销活动为例,通过研究其传播技巧,以期获得新的市场环境下扩大品牌影响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此饼干叠叠乐活动是典型的小兵立大功,消费者可在近15000个店头参与、看到此活动,它除了为奥利奥带来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外,也塑造了每年至少两位数的销售绩效成长。 此外,新一年的活动在内容上,除了延续往年的商店陈列、试吃、叠叠乐大赛外,还加入了一些新奇、有趣的活动,期望塑造另一个话题。 1.奥利奥饼干人舞蹈秀 奥利奥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比较定位于孩子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临汾市襄汾县汾城镇尉村、南膏腴村一带,流传着一种"跑鼓车"的民俗活动,至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每年的清明节、农历三月十六,当地群众都要举行跑鼓车大赛,现如今已成为当地民众一项独特的体育运动。鼓车是由军用战鼓演变而来,由鼓和车组成,重约1.5吨。车身类似古代战车,车轴取材槐木或榆树,车轮车辐木制镶铁,车长4米,车厢宽1米。鼓直径近两米、高近1米,鼓面图案各异。这项活动一般由一人掌辕、两人抱辕、几十或上百人拉梢绳,鼓后两人击  相似文献   

19.
陈亚伟 《东南传播》2015,(4):102-103
随着众筹模式的流行,国内目前成立了数十家大大小小的众筹网站,原为音乐垂直领域众筹平台的乐童音乐,将调整定位,转为"在线的音乐经纪人",为项目发起者提供除筹资以外的更多音乐资源整合。结合乐童音乐转型的案例,通过引入双边市场和差异化营销理论的分析得出,作为一个音乐创意项目集聚的平台,乐童音乐携手项目支持者,正在以平等、公开、多样化的良性循环模式,帮助独立音乐人完成圆梦之旅。  相似文献   

20.
张倩  文卫 《兰台世界》2013,(11):93-94
“古兵法武乐”在汉哀帝时的音乐机构改制中产生,它是汉代之前所传承下来的且具有雅乐性质的军乐,汉初存于乐府,哀帝时纳入太乐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