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襄樊学院学报》2010,(10):17-18,22
2010年9月25日至27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襄樊市委市政府承办的2010年中国·襄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在湖北省襄樊市举办。适值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襄樊市“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称号和批准在襄樊学院建立“中国三国文化研究基地”并挂牌成立之际,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与襄樊市人民政府、襄樊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三国历史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襄樊学院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2.
“三顾草庐”、“隆中对”的史事发生在襄樊,襄樊又因“三顾草庐”、“隆中对”而享誉中外。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讲,易中天先生所说的诸葛亮出山方式是“登门自见在前,三顾茅庐在后”的观点,至少在四个方面违背了历史事实,出现了一个根本失误。  相似文献   

3.
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世界的热情,我大胆尝试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适逢襄樊的诸葛亮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引起了学生对诸葛亮及其他襄樊历史文化名人的浓厚兴趣。文化历史悠久的襄樊,自古以来就是藏龙卧虎栖风之地,一大批杰出的历史人物,在襄樊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这么多的名人。他们的身世,他们为人,他们事迹,延伸出来,还有我们没有接触过的许多知识,它又能带给学生一种怎样全新的感受呢?于是我决定让学生寻找家乡(襄樊)的名人,搜集、整理、分析各种名人信息,确定研究重点,撰写名人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4.
三国故事源远流长,妇孺皆知,目前又由于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全国涌现出一股三国热,而襄樊古隆中又是《三国演义》故事中主人公诸葛亮的躬耕地,结合课文《草船借箭》的学习.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更多三国故事,弘扬三国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鄂西北、汉水的中游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襄樊。襄樊系襄阳、樊城两城之合称,樊城因周宣王封仲书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以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称之。有史料记述,“襄阳上流门户,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在这方水土诞生了诸葛亮、刘秀等多位知名的历史人物。今日之襄樊于1950年始建后,传承历史文明底蕴,经过不断的发展和调整,逐步形成了以汽车、纺织、医化和高新技术四大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成为湖北省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经济强市。而在襄樊的经济发展过…  相似文献   

6.
襄樊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被汉水分为南北两城,南为襄阳,北为樊城。襄樊已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马”、“四省通衢”之称。保存完好的襄阳护城河被誉为“华夏第一古城池”。襄樊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这里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神农氏和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诞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多宝佛塔等。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在襄阳城西13公里处隆中寓居10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襄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2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就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张自忠枣宜抗日会战以及解放战争中的襄樊战役等。襄樊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也是历代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战国时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诗人杜审言、盂浩然、张继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历史贤达雅士的足迹和传颂千古的诗章。李白在《襄阳曲》一诗中写道:“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杜甫诗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  相似文献   

7.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9):F0002-F0002
余鹏飞,1936年生,湖南长沙人,1959年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襄樊学院历史学教授。历任襄阳师专历史系主任、政史系主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襄樊市诸葛亮研究会副会长。现任襄樊学院襄阳及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三国文化研究基地主任。  相似文献   

8.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自江陵出兵攻打襄樊,不属于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北伐",而只是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的关羽,谋求荆州领土完整、满足北伐时"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隆中对策的前提条件。关羽攻打襄樊的背景也不是"天下有变",因此,也就不存在刘备、诸葛亮的援助计划。孙权袭取荆州后,刘备也没有足够军力援助关羽。关羽兵败被杀也不是什么刘备、诸葛亮的借刀杀人计,关羽死后未得谥号也非刘备刻意为之。  相似文献   

9.
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世界的热情 ,我大胆尝试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适逢襄樊的诸葛亮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 ,引起了学生对诸葛亮及其他襄樊历史文化名人的浓厚兴趣。文化历史悠久的襄樊 ,自古以来就是藏龙卧虎栖凤之地 ,一大批杰出的历史人物 ,在襄樊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这么多的名人 ,他们的身世 ,他们为人 ,他们事迹 ,延伸出来 ,还有我们没有接触过的许多知识 ,它又能带给学生一种怎样全新的感受呢 ?于是我决定让学生寻找家乡 (襄樊 )的名人 ,搜集、整理、分析各种名人…  相似文献   

10.
被动句在襄樊方言中的标记词多用“叫”、“让”,较少情况用“被”。因此,其被动句有自己的特殊用法。文章从襄樊方言被动句的结构类型、语义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被动句的标记词“被”的发展渊源,从而得出在方言中产生此种用法的特殊来源。  相似文献   

11.
詹学德教授詹学德,男,1964年生,湖北谷城人。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教授,襄樊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研室主任,武汉工程大学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会理事、襄阳市党建研究会理事、襄阳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襄阳市诸葛亮研究会理事。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作为一代名臣贤相、三国时的“风流人物”,历代吟咏者不绝如缕。自宋以后,诗人笔下的诸葛亮都呈现出十全十美近乎神化的绝对性审美特征。但唐代诗人对诸葛亮却是有褒扬也有批评,尤其是批评,相对于后世那些代表道德主流的价值评判,无疑是“另类”的。正是由于这些“另类”的看法,反而能帮助我们交破道德化、绝对化的思维观念,找回真正的诸葛亮,而诸葛亮有了“另类”的色彩,也更有了丰满度、鲜活度。  相似文献   

13.
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家给予诸葛亮极大认同,誉其具“儒者气象”。在程朱理学看来,诸葛亮的“儒者气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审去就、知义利、效忠贞、行王政、为王佐、安天命;指出诸葛亮具“儒者气象”的原因是个人“天资甚美”,不足在于“学术甚杂”,“习申韩之术”,程、朱在治国、修身上亦受诸葛亮影响;诸葛亮具“儒者气象”带给我们的思考有:其“儒者气象”实为东汉儒家文化教化之结果,故儒学未来发展当回归教化之路;儒、法关系在一定程度可相互融通;当今吏治亟须强化官员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去了一趟襄樊隆中。这里曾是诸葛亮出山前的隐居之地,也是刘备三顾之地。住在隆中的诸葛亮和走出隆中的诸葛亮,同一个人,生存方式一变,竟造成天地之变,一个山野村夫,闹出个天翻地覆慨而慷来。  相似文献   

15.
襄樊本土文化的称谓,一直未见比较恰当和较为统一的提法,散见于一些文章中的提法,有的失于宽泛,有的失于简约,或顾此失彼,或以偏概全。“荆襄”二字,是浓缩的襄樊编年史,是襄樊本土文化最鲜明的标志。因此“荆襄文化”应是襄樊本土文化的恰当称谓。  相似文献   

16.
~~“奔驰”跑车、一堆礼品再次出现在诸葛亮的茅屋前。管家再次向他们跑来,说:“三位先生请!诸葛先生正在等着三位。”刘备终于见着了诸葛亮,并成功地说服诸葛亮先生出山帮助他实施他的远大计划……诸葛亮这次要和周瑜合作,与曹操交战。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想陷害他。没让周瑜费多少功夫,诸葛亮就踏入周瑜设好的陷阱。周瑜很高兴,一边唱着周杰伦的《双截棍》(可是变调变得厉害),一边琢磨怎样害诸葛亮。而这时,诸葛亮正煞费心思地在考虑借箭时用哪支船队(大家一定纳闷为什么要借箭吧?我来告诉你,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王业不偏安”是诸葛亮北伐的根本原因。天下虽然三分,大一统观念则是民族的共识。诸葛亮正是受大一统观念的支配而伐曹魏,决不是“欲求三分”而“以攻为守”。“性能命通”的哲学信念是诸葛亮坚持伐魏的思想基础。从伐魏的客观条件出发怀疑诸葛亮北伐的目的不能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职业》2006,(18):I0003-I0003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在原襄樊师范学校、襄樊农业学校、襄樊卫生学校和囊樊财税贸易学校四所国家重点中专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至今已有百年办学历史。2002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示范性职业技术院校”;2004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星火农民培训学校”。  相似文献   

19.
祖居眉州(今四川眉山市)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虽去诸葛亮千年之遥,却丝毫不减对这位蜀地老家名相的敬仰。三苏一生游历天下,沿途所及诸葛故迹,多有题咏唱颂,其史论等文章亦多有以诸葛氏为题,对诸葛亮文学、政绩赞颂不已,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深相叹惋。三苏诗文中亦偶见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微词,却非一味“不取诸葛”。其非议诸葛亮处虽有“书生之论”之嫌,却是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寄托着三苏强烈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20.
自从上次受了诸葛亮的骗,司马懿被气得半死,眼珠子瞪得奇大无比。他把手往桌子上一拍,“啪”的一声,茶杯被打翻了,茶水溅湿了手。不到10秒钟,茶水便全都变成了水蒸气。“诸———诸葛亮———,你给我拿命来!”“报———报告,大将军,诸葛亮又在另外一座城内驻扎,据说只有三千兵力。”“好!”司马懿顿时信心大增,“马上给我调集三万精兵,我要和诸葛亮决一死战!”此刻,诸葛亮正在城楼上畅饮美酒。忽然,一阵美妙的音乐传来,诸葛亮从腰间掏出一部迷你型“诺基亚”手机。“喂,谁呀?噢,原来是通讯员啊!有什么事吗?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