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明耀 《中学教育》2003,(11):45-46,42
海明威说 :“作品有如冰山 ,露在水上的只有八分之一 ,其余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这“冰山论”还可作另一种理解 ,即在作文教学中 ,学生总认为作文难写 ,老师常认为作文难教 ,其实显现的作文难只是“冰山”的“八分之一” ,隐藏在作文难下面的是学生的写作心理 ,也可说“冰山”的“八分之七”。为了在平时观察基础上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写作心理 ,我对我校初一年级五个教学班学生作了一次写作心理的调查 ,调查由问卷和座谈两种形式组成。回收有效问卷后 ,归类汇总并作如下研究与探索 :一、写作心理现状分析1、畏难心理 :这是现在初中生中较…  相似文献   

2.
“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这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原则”。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海明威认为作者只需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填充。  相似文献   

3.
刘文风 《语文知识》2003,(10):13-13
冰山理论,是海明威1932年在其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的创作主张。他形象地把文学创作比作冰山。他说,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看得见的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而隐藏在水下的则是八分之七。作家在创作中将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使读者通过看得见的八分之一去体验看不见的八分之七,这并不会使作品显得单薄,反而会使作品深厚起来。在冰山理论的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6期有这样一段论述: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提到一条“冰山原则”:“冰山在海里移动是很庄严宏伟的,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海面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以孩童的眼光、诗人的灵感、哲人的睿智去感受、理解水面上的八分之一,去探索、发现水面下的八分之七.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鉴赏》2007,(5):26-30
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相似文献   

6.
《登泰山记》是桐城派姚鼐的一篇著名的山水游记。其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无不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但这只是“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其另外的“隐藏在冰山之下的八分之七”,需要我们读者借助文本,借助“八分之一”,去探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斗牛场的分析,展示了海明威笔下的冰山风格。斗牛场是现实世界的缩影,是冰山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现实世界则是冰山在水下的八分之七。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提到一条“冰山原则”:“冰山在海里移动是很庄严宏伟的,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海面上。”其实,教师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去探索、发现水面下的八分之七。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变成课程的建构者,注意隐性资源的开发;要求教师具有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注意教学活动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9.
<正>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冰山原则"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简约的艺术。即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类似于中国水墨画的技巧,计白当黑,不要铺陈,  相似文献   

10.
李刚果 《教师》2012,(28):76-76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作品有如冰山,露在水上的只有八分之一,其余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教师通过增、删、调、换、改等方法,深层挖掘作品语言的"冰山之美",对比揣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艺术手段。一、增添对比经典作品的遣词用字,总是那样精练独到,恰到好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有意增添某些因素,让学生对照原文与增加后的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谈到阅读欣赏时,曾经讲过“冰山理论”.他认为人们看到的小说只是冰山露在海面上的八分之一,即海面下的八分之七得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小说表象后面包含极为丰富的内涵,它们是小说广阔的背景材料,要真正读懂小说,就必须掌握和了解这些材料.这也说明了在高考复习教学时,  相似文献   

12.
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把艺术形象比喻成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形诸文字的东西是看得见的八分之一,而作品隐藏的内容则如同水下看不见的八分之七。因  相似文献   

13.
Unit 6本课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海明威有一个“冰山”理论,谓创作应象冰山一样,八分之七在水下,露出在水面上的只有八分之一。海明威的创作(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崇尚简约与含蓄,一切可有可无的文字全部砍去。本课课文简约之处教师用书已有说明,此处不赘。本篇小说一个重要的契机是孩子的误解,因此才有他那些奇怪的目光、对话和行动(一动不动)。  相似文献   

14.
<正>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以"冰山"为喻,他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他还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可见,作者善于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隐藏在文字背后,使情感充沛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运用他的“冰山创作原理”以八分之一表现八分之七的蕴藏 ,寄深于浅、寄重于轻、寄实于虚 ,把自己的有意识和无意识混合并用 ,精心塑造了一些泰山崩于前面色不变的硬汉人物。而这些硬汉人物却恰恰是海明威的影子。他的小说 ,可以说是一个文学硬汉的自白  相似文献   

16.
文学即人学。从文学形象的本质来看 ,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是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的艺术揭示与形象概括。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 ,把文学创作形象比喻成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 ,形诸文字的东西是看得见的“八分之一” ,而作品隐藏的内容则如同冰山在水下的“八分之七”。这就是所谓的“思想大于形象” ,换句话说 ,文学总是能提供比其形象自身更多的意蕴。这些作品的深层意义 ,作家没有直接说出 ,而且是越隐蔽越好。这就要读者深入其中 ,加以体会揣摩 ,揭示其意蕴。从文学教育的功能来看 ,黑格尔说得好 ,“文艺的真正职责在于帮助人认识到心灵的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一、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换元”思考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曾把艺术形象比喻成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诉诸文字的东西是看得见的“八分之一”,而作品隐藏的内容则如同冰山海面下的“八分之七”。这就是所谓的思想大于形象。换句话说,文字总是能提供比其形象更多的意蕴。因此在进行艺术形象分析时,教师应尽量撤去定格好了的框框,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再想象的空间。给学生再造想象的空间,就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8.
以冰山为喻,我们应弄清看得见的"八分之一",找准视觉的"海洋临界",探究水下的"八分之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涵育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19.
作为出色的文学家,海明威有自己独特的创作理论,其冰山理论认为,在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研究文学作品一定要明白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寓意.本文主要分析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其短篇小说<雨中的猫>中的应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20.
本着力分析海明威“冰山理论”的水下“八分之七”隐藏了什么,怎样完成的,从而达到对这一理论的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