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话语权,简单地说,就是有自由说话、发表观点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讲,话语权就是控制舆论的权力。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也就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现在借用这个概念,把它运用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上,谈谈我们的学生是否应该有话语权,以及我们是否应该归还他们的"话语权"!首先,我们要明确:学生是应该拥有话语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课堂话语权.然而,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课堂话语权被"剥夺".课堂惯习、现代知识观的思维成见、教师的制度权威是学生课堂话语权缺失的主要原因.找回学生的课堂话语权,需要做到:一是"我的学习我做主",提升学生课堂主体意识;二是"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和知识的共建;三是"学生与知识对话",消解现代知识观的思维成见.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课程中,教师的知识话语权常常陷入两难困境:一方面课程编制的专家对知识拥有绝对话语权,教师只能作为知识的"传声筒",个体知识话语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控制了知识的传播与解释,学生处于"失语"状态。在新课程背景下,知识话语权开始层层下移,教师从专家那里获得个体知识话语权,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的"发声权"。作为权力的中间环节,教师的知识话语权发生了转型。  相似文献   

4.
李璜 《考试周刊》2014,(92):47-47
长期以来,作文讲评课中存在"课堂上老师灌输多,互动少"、"学生被忽略的多,受关注的少"、"老师批评得多,表扬得少"等诸多弊端。因而尊重学生写作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在作文讲评上的话语权很有必要,还学生话语权,提高作文讲评课效率的主要路径是:变"一言堂"为"论坛"。  相似文献   

5.
受后喻文化的影响,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话语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海量互联网信息对"课堂话语权"的挑战;即时互动媒介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学生个性需求对千篇一律说教式教学模式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学校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通过牢固树立以教育者为主导的"微意识"和"微行动",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并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努力构建提升话语权的微平台、微课等,主动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一个由话语维系的场域,反观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享有强势话语权,而学生则处于"失语"状态,话语权的丧失,会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缺失、语用能力不足、互动交流乏力。因此,英语课堂亟须学生话语权的回归,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文本、课堂和自己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7.
德育活动中各主体话语权的合理分配与使用,是德育得以完成的必要手段,是影响德育实效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我国高校德育中,却存在着行政话语权过强、教师话语权虚化、学生话语权弱化的现象。思想认识不到位,生存空间狭窄,"教育者"的话语霸权是导致学生话语权弱化的主要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话语权被老师掌握,严重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六模块"的教学模式下,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使其受到更多的锻炼和激励.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将话语权切实的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应下放"话语权",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转变教学观念,让思想成为学生行使话语权的内驱。调整课堂结构,让行动见证学生对话语权的掌控。  相似文献   

10.
对话的前提——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基于此,要实现课堂中的"多重对话",要激发"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火花,教师必须把话语权归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师观念的深度转变,是改革教师垄断课堂话语权的前提。作为小学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趋势将是"教"的课堂逐步走向"学"的课堂,教师在学生观、学习观、师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和教育观等方面都需要逐步转变。二、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是改革教师垄断课堂话语权的关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模式,高考招生评价方式多元化是未来的一个改革方向。全国政协委员、中科大校长朱清时有个明显的感觉:话语权在城市学生手中。  相似文献   

13.
仝爱菊 《快乐阅读》2012,(16):98-99
陶行知先生主张:"我们的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而这种"诚实的、自己的话",只有在深入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才可以产生。我们就是要尝试建立一种轻松和谐的讨论氛围。关注学生情感,尊重学生的判断,真正把话语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自由。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也不乏争议与问题。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新课改展开论争与对话,却少有探讨与"人"相关的教育争鸣之"本"。从教育话语权的视角审视新课改发现,教育话语权的金字塔型层级分布是新课改中存在问题之根本:教育行政话语介入相对较为强大;对专家话语的吸纳缺乏合理机制;教师对自身话语的理解存在偏误;学生话语权存在理念层面与现实操作的差距。为确保新课改中教育话语权的回归,应重构教育话语权的动态平衡,并通过全民联动实现教育自觉,推动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建立长效的教育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基于这些理念和要求,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尝试进行对话教学。这赋予了学生话语权,极大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给语文  相似文献   

16.
常听见主持人说,"下面请某某领导(或专家)讲话",可见,话语权是说话者社会权力和地位的折射和反映.学生的话语权是指学生运用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见解的权利.其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是否自主生成、具有怎样的思维进深、产生了怎样的交流影响等方面内容.话语权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所本应具有的权利,并最终决定学生探究性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教师身份特殊,在课堂中具有绝对话语权,学生对教师的话常常是深信不疑,很容易回到"以教师为中心"传统课堂教学范式。如果教师能够灵活运用话语权,在课堂教学中不时引发争论,而不是意见"一边倒",会创造学生思维成长良机。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基础教育改革教学中突显了学生的地位及其需要,学生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话语权是"伪话语权".学生的话语权受制于教师的控制,往往陷入虚假的困境,成了教师话语权运用和实现的工具.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的人格裂变和人性异化.教师要重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是知识的化身这一观念.转变课堂教学观,创设师生互动的环境和条件,给学生发表自己现点的空间和权利,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真正的话语权,这是需要努力达到的.  相似文献   

19.
■不要丧失自己的话语权阅读是一种精神活动,不是体操里的"规定动作",而是"自选动作"。所以,每个人(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有主宰课文的权利。大师们创造出经典作品,确立了他们的话语权,我们在读他们的作品时,一定不要丧失我们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高职学生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话语权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通过对某校师生进行抽样问卷、访谈的调查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话语权缺失,传统文化、课堂惯习、师生自身是主要影响因素,需要通过改变观念、构建生态课堂、运用网络、拓展渠道等提升高职学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