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石蜡包埋切片及HE染色法对幼鱤的咽、肠与肝胰脏进行了较系统的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幼鳡的肠道结构由内至外分别为绒毛、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层,在黏膜下层中存在横褶皱,中肠褶皱较少;肝、胰脏未发生明显分化,其上分布有血窦及胆小管,细胞间隙小、排列紧密,相连成为肝板;咽组织结构松散,由粘膜层、肌肉层、浆膜层组成,有粘膜皱褶。结构表明消化系统结构与生长特征的一致性。探明鳡幼体阶段发育特征,为其人工养殖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浆膜腔积液常作为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或首发症状出现,临床常通过浆膜腔积液检查鉴别积液的良恶性、明确病因。目前,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找到肿瘤细胞,仍是鉴别浆膜腔积液良恶性的一种快速、准确、可靠和经济的首选方法。因常规离心沉淀法检出肿瘤细胞的阳性率仅为33%~60%左右,所以多年来,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方法不断创新和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以提高肿瘤细胞的检出率,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室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脱落细胞检验属于临床细胞学范畴,它包括对人体各种分泌物、排泄物、粘膜刮取物、浆膜腔积液标本中的脱落细胞检查。通过观察这些细胞的成份及其形态变化,以诊断有关部位的肿瘤或其他疾病。此外,又可作为观察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疗效反应,并帮助对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选择。下面是两例胸腔积液恶性肿瘤细胞检验体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bcl-2、c-myc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bcl-2、c-myc基因蛋白的检测,并对两种基因的生物学和临床病理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胃癌组织bcl-2阳性表达率为46.3%,癌旁组织为40.0%。光镜下对癌旁组织依据有无癌前病变进行分组,其中56例伴癌前病变者bcl-2阳性表达率为57.1%,24例不伴癌前病变者无阳性表达,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与癌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53例带有癌的癌旁组织根据癌旁粘膜和癌的关系,分为移行粘膜25例,受侵粘膜28例,其中移行粘膜均伴癌前病变。bcl-2阳性表达率在移行粘膜(68.0%)和胃癌组织均明显高于受侵粘膜(3.57%)(P<0.01)。bcl-2的表达强度在癌组织和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明显高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P<0.01),癌和移行粘膜显著高于受侵粘膜(P<0.05)。c-myc阳性表达率在胃癌为67.5%,癌旁组织为57.5%。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82.1%)和胃癌组织均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41.7%)有明显差异(P<0.01、P<0.05)。移行粘膜(84.0%)和受侵粘膜(67.9%)与胃癌组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myc表达强度在胃癌和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显著高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P<0.05);而胃癌、移行粘膜、受侵粘膜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0例胃癌及癌旁粘膜组织进行bcl-2、bax基因蛋白的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46.3%,癌旁组织为40.0%.光镜下对癌旁粘膜组织依有无癌前病变进行分组,其中56例伴癌前病变者bcl-2阳性表达率为57.1%,24例不伴癌前病变者无阳性表达.对53例带有癌的癌旁组织根据癌旁粘膜和癌的关系,分为移行粘膜25例,受侵粘膜28例,其中移行粘膜均伴癌前病变.bcl-2阳性表达率在移行粘膜(68.0%)和胃癌组织均明显高于受侵粘膜(3.57%).bax阳性表达率在胃癌为41.3%,癌旁组织为32.5%.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14.2%)和胃癌组织及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75.0%)均有明显差异.本组实验中,bcl-2与bax共同阳性表达率在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12.5%)和胃癌(13.8%)明显高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0);移行粘膜(28.0%)明显高于受侵粘膜(3.57%).且胃癌、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胃癌、移行粘膜、受侵粘膜组间均有明显差异.结论:bcl-2、bax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胃癌发生有关;在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组织中bcl-2表达明显高于bax.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0例胃癌及癌旁粘膜组织进行bcl-2、bax基因蛋白的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46.3%,癌旁组织为40.0%.光镜下对癌旁粘膜组织依有无癌前病变进行分组,其中56例伴癌前病变者bcl-2阳性表达率为57.1%,24例不伴癌前病变者无阳性表达.对53例带有癌的癌旁组织根据癌旁粘膜和癌的关系,分为移行粘膜25例,受侵粘膜28例,其中移行粘膜均伴癌前病变.bcl-2阳性表达率在移行粘膜(68.0%)和胃癌组织均明显高于受侵粘膜(3.57%).bax阳性表达率在胃癌为41.3%,癌旁组织为32.5%.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14.2%)和胃癌组织及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75.0%)均有明显差异.本组实验中,bcl-2与bax共同阳性表达率在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12.5%)和胃癌(13.8%)明显高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0);移行粘膜(28.0%)明显高于受侵粘膜(3.57%).且胃癌、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胃癌、移行粘膜、受侵粘膜组间均有明显差异.结论:bcl-2、bax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胃癌发生有关;在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组织中bcl-2表达明显高于bax.  相似文献   

7.
家兔的胃属单室腺型胃,胃底特别大.通过石蜡切片法和显微摄影技术研究家兔胃底部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家兔胃底部由内向外分为四层,即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具有分泌粘液的功能.胃底腺特别发达.H—E染色切片可见胃底腺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细胞,即壁细胞、主细胞和粘液细胞.肌层发达.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醋酸酯淀粉浆液的粘度、粘着力及浆膜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P物质(SP)神经元为一种神经肽,能促进平滑肌收缩和降低血压[1],以黄雀为实验材料,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观察P物质在十二指肠的分布,结果表明在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存在SP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0.
从猪小肠粘膜中提取肝素钠的生产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猪小肠粘膜提取肝素钠的生产过程中的水解温度、时间,水解与吸附时的pH值,洗脱后树脂的处理,提取液移至吸附缸的方法,食盐和酒精用量的量度等作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蟾蜍小肠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蟾蜍小肠腔面有许多环状襞和小肠绒毛.小肠壁共有四层结构组成,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与细菌的关系,我们分别对病例组溃疡灶及对照组唇部粘膜进行了细菌学分离对比研究,发现病例组溃疡灶以肺炎链球菌为主,而对照组唇部粘膜以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为主.认为肺炎链球菌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有关,并进一步讨论了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对猪小肠粘膜提取肝素钠的生产过程中的水解温度、时间,水解与吸附时的pH值,洗脱后树脂的处理,提取液移至吸附缸的方法,食盐和酒精用量的量度等作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14.
瓦氏黄颡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光镜技术对瓦氏黄颡鱼的消化道和消化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消化道分化为明显的食道、胃和肠。食道黏膜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胃U形,粘膜表层为单层柱状上皮,贲门部和盲囊部上皮下有一厚层胃腺组织,肠粘膜也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散布较多的杯状细胞。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肝小叶分界不明显,肝细胞索明显,胰腺外分泌部由许多腺泡组成,内分泌部即胰岛分散存在于外分泌部之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求一种微创手术有效治疗上颌窦粘膜囊肿,解除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所带来的创伤和可能带来的后遗症。方法对CT检查发现上颌窦粘膜囊肿并有相应症状的28例患者行鼻内镜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上颌窦根治术治疗30例上颌窦粘膜囊肿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粘膜囊肿优于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结论上颌窦粘膜囊肿应首选鼻内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韦美翔 《早期教育》2001,(10):24-24
和成人一样,幼儿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呼吸管道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所以一旦感染发炎后易充血、水肿、出现呼吸困难;鼻泪管短,呼吸道感染容易上行影响到眼睛;耳咽管短,呈水平,咽火车 易引起中耳炎;喉腔狭窄、粘膜嫩,声门窄而短,声带短而薄,容易因为疲劳声音嘶哑;气管内粘液分泌较少,干燥,不易排出吸入呼吸道的病原微生物,容易患气管炎。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PCR-SSCP技术对高、中、低分化大肠腺癌、癌旁粘膜、正常粘膜及大肠腺瘤型息肉的P21、P53蛋白表达和K-ras基因、p53基因突变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高、中、低分化大肠腺癌、癌旁粘膜、正常粘膜和大肠腺瘤型息肉六组P2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5%、62.5%、75%、13.3%、6.7%、50%,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37.5%、50%、4.4%、22%、33.3%,K-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2.5%、37.5%、62.5%、2.2%、0%、16.7%,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2.5%、25%、37.5%、0%、0%、0%.结果表明大肠腺癌P21、P53蛋白表达比大肠腺瘤增多,但增加不显著(P>0.05), 二组均比癌旁粘膜和正常粘膜P21、P53蛋白表达阳性率高(P<0.01);大肠腺癌K-ras基因和p53基因突变率比大肠腺瘤、癌旁粘膜和正常粘膜组显著增加(P<0.01);高、中、低分化大肠癌各组中,随恶性程度增加,P21、P53蛋白表达增加,K-ras基因和p53基因突变率增加,但均不显著(P>0.05).说明K-ras基因、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产物P21、P53在细胞癌变、癌细胞恶性表型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咳嗽受体和有关传入神经通路研究的进展。在咽喉部和气道中存在咳嗽受体,经有髓纤维或无髓纤维传到中枢整合后产生咳嗽。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气道粘膜损害或/和粘膜下传入神经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4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半天于1994年9月5日住院。体验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和结肠充气试验明性,白细胞总数16.2×10~9/L、N0.80、L0.20。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兰尾切除术。进腹后予结肠带交界处浆膜下找到阑尾、局部浆膜呈条索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粘膜接触性头痛的临床观察,探讨鼻腔粘膜接触区与头痛的相关性及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粘膜接触性头痛的可行性。方法:统计52例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粘膜接触性头痛患者术前及术后头痛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粘膜接触性头痛术后3~6月有效率为96.2%,12~24月总有效率为82.7%。结论:鼻腔粘膜接触是难治性头痛的原因之一,鼻内镜手术矫正解剖结构异常可缓解头痛,但鼻腔粘膜接触不是难治性头痛的唯一病因,术后应长期随访以观察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