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十年一瞬     
慕容子归 《网球》2013,(7):64-64
《网球》杂志十年,我也伴随《网球》杂志度过了十个春夏秋冬。从2003年创刊开始,作为广告代理公司,我们就与《网球》杂志合作,我负责杂志的广告运营工作,之所以选择与这本杂志合作,一是因为网球这项运动的独特性,有文化,有气质,有前景,和我们很多已经有的客户很契合;另一方面也看中了《网球》杂志这个团队,项目再好,也需要有人去操作,如果操作不好,一切都会是浮云,而我们当时就非常信任这个团  相似文献   

2.
金路 《网球》2011,(1):114-115
在网球教练这个行当中,有不少都是夫妻档或情侣档。他们不仅从事相同的工作,也都同样喜欢网球运动,这就注定了他们生活中会有许多有意思的事情。本期,我们采访的两位主人公就是一对85后的小夫妻。  相似文献   

3.
网球是一项变化非常迅速的运动。当青少年球员在打造一项技术、体能或者是构筑强大的内心以求在未来能够在职业网坛立足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他们目前的技术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在未来十年的变化以及发展。接下来我将谈到这方面我们认为需要注意的两点,在我看来这是青少年在未来网球生涯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金路  陈功 《网球》2008,(6):98-99
本期主讲教练:粟辉在北大西门斜对面的海淀区体校里,活跃着一批热爱网球运动的孩子们。虽然练习网球的目的各不相同,但他们对网球的执着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网球的希望。海淀体校接收在放学后想要学网球的孩子。如果有好的苗子,往专业队输送,而对于只是想锻炼身体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夏季攻略     
邱友益 《网球》2011,(6):100-101
夏季是网球运动的黄金季节。在四大满贯中,三个都是在盛夏进行。法网和温网在五六月问举行,澳网在一月份底进行,当时也正值南半球的夏季。但是对于业余网球爱好者来说,炎炎夏日总会让他们谈“热”色变,许多人因为酷暑难耐而暂时中断网球运动。其实,按照下列这些方法,你就可以在酷暑中.同样去享受网球运动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体坛的一些握拍运动项目如网球、乒乓球、羽毛球、高尔夫球,甚至击剑,有许多卓越的选手都是左撇子。他们攻势凌厉,使人难以对付。运动生理学专家研究认为左撇子选手确实拥有某种程度的优势。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的法国击剑队,15名男女选手中有8名是左手握剑,占全队人数的百分之53。当时许多人都不明白法国队何以要起用这么多的左撇子选手,看过那届奥运会击剑比赛结果后就清楚  相似文献   

7.
邱友益 《网球》2010,(5):121-121
在游戏中享受乐趣在孩子成为职业运动员之前,网球仅是一种可能的选择。如果在孩子刚学网球时就给他们很大的压力,他们就有可能被压力所击溃,对网球产生逆反心理,最终远离这项运动。喜欢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把网球看作是一种游戏,在游戏中锻炼各项技能,感受到网球的乐趣和快乐,才会让孩子真正喜欢这项运动,并且日久弥坚。“对孩子来说,谁能忍受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训练。让他们在游戏中寻找到网球的乐趣,这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球运动的不断普及,我国的网球人口正在不断增加。如何组织好喜欢网球运动的人参加不同类型的比赛,是关系到网球运动能否更快发展的大问题。 目前在我国,每年要举行几十个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国际、国内网球比赛。但参加这些比赛的选手,绝大  相似文献   

9.
陈迪 《网球》2014,(1):115-115
对于网球选手来说,如果能够"二十而立",那无疑是最幸福和幸运的事情,但如果能够在三十岁后还保持"不惑",拿着球拍站在赛场,我相信他们的内心一定充满着对网球的热爱,也能更加纯粹地享受网球带来的快乐。古语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在职业网球赛场,也许用"二十而立,三十不惑"来形容更为恰切。网球曾经像跳水、体操和国际象棋一样,是最容易诞生天才运动员的体育项目。比约·博格、贝克尔、奥斯丁、辛吉斯,他们都在20岁之前就获得了大满贯冠军。不过,最近几年网球运动的发展潮流是,这项运动正逐渐成为一项"高龄运  相似文献   

10.
李硕 《网球》2011,(5):84-86
在十年前桑塔纳参加元老赛的时候,提里亚克就是他的球迷,那是他们都还没有到60岁,他们仍然觉得自己可以在另外的大陆夺得冠军,但现在,他们只属于马德里。马德里在欧洲体育版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皇家马德里篮球队是在欧洲篮球联赛夺冠次数最多的球队,而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扛起了这个城市的足球传统,在世界上为马德里打开了知名度。尽管在竞逐2016年奥运会举办权时,马德里惜败于里约热内卢,但是这个城市在体育竞技上的条件和野心已经可见一斑。为马德里申奥建立的马德里奥林匹克网球中心是一个立体杰作,显示了这个城市对网球运动的巨大投入。而马德里网球的崛起和发展都要仰赖于这两个人的努力和推动。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认为只有通过追求完 美,才能达到你在网球上的 目标,你也许就已经陷入了无所不在的完美主义的误区。一旦你泥足深陷,就只会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远,完全无法体会网球所带来的快乐,甚至放弃网球,所以我在这里要说:“网球不要完美主义!” 首先,完美主义会使你感受不到网球的快乐。我们开始接触网球、喜欢网球并为之着迷的原因,是因为网球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你还记得吗?当时你是能多么深切地感觉到球击打在甜点所带来的快感;感受到人在阳光下在大自然中运动的舒畅;同时也被朋友们自然而发自内心的欢乐感染着。而完美主义…  相似文献   

12.
杨恩泽  柳兰 《网球》2012,(1):114-117
《网球》:当初为什么考虑建设这个网球中心呢?这里是著名的温泉疗养中心,想把运动和休闲度假结合起来吗?杨恩泽:这是项目我们是从2007年开始筹备的,当时就是考虑有没有可能把(项目股东的)个人爱好和企业未来的发展或者一个项目结合在一起,后来就想把网球作为一个项目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网球》2008,(4):34-34
法国,已经为国际网坛贡献了不少"天才",比如诺阿、皮奥林、桑托罗、格罗斯让以及加斯奎特。他们未必会成为大满贯冠军或者网球世界的主宰者,但他们却个个都是让人过目难忘的"火枪手"。在网球运动的下一个"十年"里,我们将要记住另一个法国人的名字:乔纳森·埃塞里奇。事实上,他已经引起了球迷的关注,但不是因为他那青少年排  相似文献   

14.
在网球运动中“反作用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法则”很普遍,这样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在网球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中得到很多借鉴。100年前,网球教练们就在强调“要屈膝使之低于球的高度”,我们也在训练中贯彻了这一点……却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无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如果你想要经常站在获胜一方——我知道你想要——那就开始打高效网球吧。 事实上:打网球的人爱打比赛。 事实上:许多业余选手不能如愿成为许多比赛的胜利者。 打出高效网球,其实这个主意很简单——去球落点深一些,给你的对手更少的机会把来球角度打开,使你处于被动地位。这不是火箭科学,在你打比赛之前作一点战略上的思考会使你受益匪浅。一、回球落点要深 如果你认为网球选手应该连续 不断地狠命击球才能打垮对手,那就错了!赢得比赛的关键是你要将球回击到对手场地的深处区域内(是指在底线内1米区域)。如果你回球落点在对方场…  相似文献   

16.
网球运动发展至今,已逐渐“洗尽铅华”,走向了普通和平常。但文明高雅、有礼有节一直是此项运动的基本格调。可不幸的是,在当今世界网坛,却有一股“暗”流涌动,一些声名显赫的职业球员在网球场上“劣迹斑斑”,人们在欣赏到他们高超球技的同时,也充分领教到了他们场上的“恶习”。 英国著名的《ACE》网球杂志日前评出了在网球场上“品行不端”的“十大恶人”,这“十大恶人”实际上是十一人,因为排在第八位的是威廉姆斯姐妹俩。下面就让我们逐一和他们见见面。  相似文献   

17.
李硕 《网球》2010,(4):44-46
我们可以发现网球的优雅气质多么适合出现在劳伦斯的派对上,这里灯光闪亮,衣香鬓影,运动员们手捧香槟酒,谈笑风生。对于网球选手来说,这是再熟悉不过的一幕,他们在世界各地的巡回赛中都享受这样的礼遇,而在这里他们的魅力超出了网球范围。在劳伦斯十年的颁奖中,网球仅仅有三次缺席。  相似文献   

18.
任科 《网球》2013,(7):85-85
十年,一个台阶;十年,一个步伐;十年,一个征程;十年,一个梦想。网球运动陪伴了我十年,《网球》杂志伴随了我十年。对于接近而立之年的我,十年网球对于漫漫人生或许只是开始。网球现在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一次接触网球运动,先要从《网球》杂志说起。2003年我顺利考入了体育界的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入学的第一天我从学校的报刊亭买了一本《网球》杂志,当时的这期刊物封面是瑞士球王费德勒,纪念费德勒首次夺取温网冠军,初次品尝到了大满贯的滋味。也正是这期《网球》杂志让我从内心深处迸发出  相似文献   

19.
丁川  高峻 《网球天地》2014,(7):92-93
网球选手永远是赛场上的绝对焦点,但要保证比赛的有序进行,裁判、司线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担任李宁王子杯国际青少年网球排名赛赛事裁判长的耿士荣已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奉献了几十年的时光,而中国网球裁判的新生代正在这些老裁判的带领下茁壮成长,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些80后、90后的新生代正在继承老辈对网球的那份执着的同时,也在不断促使自己走向更大的赛场。他们都怀揣着同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20.
在网球运动中投入了五年时间,伊翁·提里亚克一直致力于网球项目的改革。马德里大师赛用它崭新的笑脸展示了这位亿万富翁的梦想和野心,但他想要的更多,不是“第五大满贯”的荣誉,而是全新的规则和蓝色的泥土,他知道要让这一切实现很难,但是提里亚克始终都想用他的银行存款在网球圈里再干出点什么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