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9,(4):53-57
日本是"食育"最发达的国家,已上升到法律层面,国家战略。日本的食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间充斥着各种经验和不足。深入研究日本的食育发展史,对于我国开展相关教育,少走弯路,增强功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日本的食育发展历程,总结了三次食育推进计划,提炼出了日本食育的经验和实质,对于发展我国的食育教育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2.
冯晓洁 《动漫界》2022,(20):78-79
食育,即以食物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的过程.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启蒙基地,是教会幼儿识别各种食物,养成良好、健康饮食习惯的第一站,因此在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非常重要.我园一直努力通过食育课程对幼儿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和生活技能,促进幼儿的人格养成、兴趣及情感提升.  相似文献   

3.
食育,是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国民学习与掌握饮食有关的知识,培养正确的饮食选择能力以及形成良好饮食习惯的一种教育。开展食育活动,要求将健康饮食的观念融入日常生活中,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态度和饮食习惯。文章以日本为例,通过探讨食育活动中所蕴含的对于幼儿身心发展以及教学工作开展的独特价值,对我国进一步推行食育计划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4.
日本学者正木健雄等在《现代儿童病》中,提出科学育儿除德育、智育、体育外,还应进行“食育”。他们认为,“食育”具有促进儿童心身健康发育的超常作用。所谓“食育”,就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及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像力和人生观培养上。在实践中,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很容易被儿童所接受,故在家庭和幼儿教育机构中得以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98):165-166
在当前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依托于各种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工作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因此,针对人才的培养活动要从小就进行,应该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充分做好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工作,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在初期成长过程当中,成长的主要场所就是家庭,而成长过程当中依赖性最大的则是父母,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性格的养成以及后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这就要求家庭必须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父母需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文章所论述的主要内容就是提高学龄前儿童隔代教育质量,首先分析了学龄前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随后进行探讨了隔代教育质量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具体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祖桂枝 《福建教育》2023,(16):54-56
<正>幼儿园的食育,即与饮食活动相关的教育,以食育之、寓教于食,主要包括饮食教育和饮食教育过程中所涉及的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包含生理满足、习惯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传统的饮食文化等内容。食育不仅能改善幼儿的健康状况,还能培养其良好人格和生存能力。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贯彻与落实,越来越多幼儿园开始重视并尝试开展食育,  相似文献   

7.
景季雨 《学周刊C版》2020,(15):165-166
幼儿学前教育是以学龄前儿童作为教育主体,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是幼儿学龄前教育的关键一环,主要注重的是幼儿的智力开发、情感培养以及社会关系能力的引导。对于幼儿来说,接受情感教育是对以后学习生活的一种负责。情感教育是一种符合学龄前儿童身体、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机制,在幼儿时期接受过情感教育是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幼儿社交能力以及日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姝丽 《今日教育》2009,(12):12-13
创造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人格的结晶,是创造主体与创造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创造力是作为创造活动的能力系统存在的。大多数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以模仿的方式进行的,人们解决问题也是以模式的方式进行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买质上就是一个模式耦合和匹配的过程。而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有限,模仿能力远远低于成人,这就为学龄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如何发展学龄前儿童的创造思维,教师的教育方法和引导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食育是以食物为载体的全方位教育管理理念,是涵盖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教育.依托高校食堂开展好食育工作,对改善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培育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食育侧重的饮食营养、饮食安全、饮食习惯、饮食文化等方面对高校食堂开展食育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并就开展食育工作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在社会发展进步推动作用下,愈来愈多的人意识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在幼儿园开展食育,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而在幼儿园食育活动中渗透传统饮食文化内容,能够促进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在传统文化渗透作用下,食育的生活教育、礼仪教育功能更加凸显,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食育指与饮食行为有关的教育,包括饮食文化、饮食营养知识及制作方法等内容。幼儿处于成长早期阶段,开展食育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助力关键经验的积累。在传统节日中往往有享用美食的习惯,节日美食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积极的生活观念和情感。教师在开展教育实践时,要注重将食育与传统节日结合起来,依托传统节日元素,传播食育文化。  相似文献   

12.
目前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教育重心由重分数向全方位的素质教育转移。在如今幼儿园、小学都设立食堂的大背景下,"生活即教育"与"做人,做健康人,做幸福的健康人"的教育思想理念渗透在各个领域。本文将陕西关中儿童食育礼仪、文化传承与小学实践类课程及社团活动结合,着力于让孩子通过一系列的食育活动,了解关中食文化与相关礼仪,在文化熏陶与传承中培育健康的饮食理念,形成良好的饮食礼仪,进而学会选择食物、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全的人格。"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本文旨在以儿童食育为抓手将传统食育礼仪文化融入于儿童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学龄前是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最快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对于儿童艺术素养的培养与塑造可谓关键时期。在这个音乐启蒙阶段,乐感的培养是儿童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结合教育实例,探究乐感培养在学龄前阶段的幼儿园音乐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培养方向与有效手段,从而促进儿童音乐教学与艺术素质培养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宋晓婷 《快乐阅读》2013,(12):108-109
在贸易全球化、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幼儿"食育"尤为重要。饮食教育应当成为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课程。成人应通过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习惯、丰富心灵体验、营造关爱环境、弘扬食文化等手段,以应对当下食品方面的种种危机,并起到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弘扬我国传统膳食文化的作用。食育应当成为全民的教育,有效的食育必须从婴幼儿开始。  相似文献   

15.
陈粮宜 《福建教育》2023,(14):22-24
<正>食育即关于饮食行为的教育。食育以食物为载体,以与食物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同时关注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传统文化的传承、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是一种可以融合“五育”的综合性教育。食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关乎着祖国的未来。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要加强食育,引导儿童科学均衡饮食。但是,现实情况不容乐观,调查显示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等健康问题愈发严重,这与部分学生缺乏饮食知识,保持不良饮食习惯不无关系。同时,“双减”政策推行之后,  相似文献   

16.
黄芳 《成才之路》2022,(4):104-106
食育是指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不仅有助于解决幼儿的吃饭问题,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进餐礼仪和习惯,让幼儿懂得食物的来自不易,学会爱惜粮食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有效开展食育课程.文章从依靠相关教学、实施食育课程,借助游戏形式、开展食育活动,通过家园共育、...  相似文献   

17.
归璇 《文教资料》2010,(4):109-111
艺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在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听障儿童首先是儿童.他们的发展也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所以应对听障儿童进行系统的艺术教育。但他们又是有些特点的儿童.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教育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听力缺失带来的影响.对此.本文阐述了怎样在听障儿童的语言训练与听觉训练中渗透艺术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隔代教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在城市中,父辈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主要由祖辈来承担。本文试图从隔代教育与社会化的相关概念出发,了解并分析研究价值。从祖辈、父辈、儿童三个角度分析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城市儿童隔代教育优化的途径,进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挥家庭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作用。  相似文献   

19.
食育是饮食行为教育,是对孩子进行包括饮食观念、膳食营养知识和饮食卫生安全等一系列营养学的教育。食育的开展是一项利国利民,值得大力推广的事情。食育应当成为全民的教育,且越早开始越好。目前我国食育还处于萌芽阶段,幼儿食育的推进更是任重而道远,需要幼儿园、家庭、政府、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20.
伴随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已然变成世界教育中的重要构成因子。音乐教育是学龄前儿童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内容,对整体文化素质深化、心理的健康发展、良好性格的形成与儿童人格的完善有深远影响。如何实施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是目前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深入分析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同时予以相应论述,以期对学龄前音乐教育领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