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探索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机制,有利于提升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促进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是教师"内化"和"外推"过程的有机结合。职业学校应"内外结合"、"双管齐下"助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2.
教师培训机构要根据教师成长的不同阶段,规划不同的培训专题,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和教师的成长规律实施了三大培训工程,既凸显了地方师训的特色,又有效助推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一、教师成长阶段概述  相似文献   

3.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追求。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学校培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要求。教育科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以发展愿景引领教育科研方向,以专业部门组织教育科研实施,以机制建设优化教育科研生态环境,以课题研究深化教育科研实践。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成长有效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成长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今天,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是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在对陕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调查、走访、座谈的基础上,本文罗列出总结分析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学历教育培训、网络教研、教育行动研究,旨在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促进陕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工程",是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工程",必须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注重学校管理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必须完善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任用和管理制度;必须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班主任培训、任用、评价考核和奖励机制;必须开展中小学教师高学历教育和转岗培训,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等多方面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工程"。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政府"优质教师计划"与我国"国培计划"教育政策作为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政策,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具有鲜明的区别。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分析,得出对促进我国优秀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采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国培项目”远程教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师资培训的首选方式,是建设强有力教师队伍的一条捷径。依托“国培计划”(2014)———吉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国培项目”,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围绕培训开展活动,探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加强中小学队伍建设的核心目标.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需尊重教师人格、建立科学制度;勤于教学实践,丰富教学经验;注重学生成长,提升管理实效;拓宽研修渠道,提升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9.
《云南教育》2014,(16):32-33
“国培计划”是国家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的重大举措。我州将“国培计划”的实施作为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契机,以“面向农村、提升能力、促进均衡、注重实效”为原则,按照省教育厅的安排,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国培计划”各项工作的落实,有力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升。2013年,我州按质按量圆满完成了5694人的“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任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抓重点、强管理、重实效。  相似文献   

10.
罗华玲  张超 《文教资料》2012,(28):111-112
云南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教师专业理想、业务水平偏低,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先天不足,教师生存状态艰辛,"双语"教师奇缺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内涵与实质,提出开展丰富有效的师德教育,多途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升教师的地位与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等教育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是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在教育均衡化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中小学教学名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对教学规律具有科学系统的认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专业成长既需要外力助推,也需要内省式自我发展。然而,当前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依然存在发展目标功利性较强、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较弱、系统化的专业引领欠缺以及反思教学与行为转化意识欠佳等问题。原因在于名师的专业成长受社会历史文化、教师自我理解与身份认同、实践共同体的共建共享等多重因素共同制约。因此,新时代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需设定"以师为本"的培训设定、构建"需求为基"的培训内容、创新"多元参与"的培训方式、实施"行为导向"的培训评估。未来的中小学名师培养要实现四个转变,即培养目标由"外促"到"内生"、培养方式由"共性"到"个性"、培养内容由"反思"到"建构"、培养价值由"个体优秀"到"群体共生",进而促进中小学师资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民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也是民族地区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我国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是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民语教师是这个队伍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给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课程改革能否快速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目前,信息技术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专业化水平不高、专业定位不明确、教师培训不到位等诸多困难,本文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旨在推进信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发展教育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中小学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西部农村,教育基础底子薄,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素质低,特别是数学教师学科专业化整体程度不高,与新课程改革目标间的差距较大。因此,尽快提升西部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教师继续教育,特别是"国培计划"的实施,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培养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继续教育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优化继续教育支持下的西部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途径。本文以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和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指出了现阶段西部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相应继续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日渐深入的情形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的关键环节。从目前实际需求而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选择上,主要包括坚持教师教学反思、提升教育技术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积累和交流以及专业知识的升级培训等,通过积极借鉴国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有效提升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专业化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实践证明,办好教育事业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影响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分析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和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尝试探索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碧玲 《广西教育》2010,(28):22-22
当前的幼教改革和教师发展愈来愈强烈地呼唤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我园教师队伍建设迫切需要加强优秀教师的培养,为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地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我们分析了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在教育实践中探究优秀教师成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任萧 《考试周刊》2012,(89):10-1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专业化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培养一支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发展的前提。本文通过分析教师专业成长的概念、特点、规律,提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最终促成教师获得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是教师,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课改的关键。只有引导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才能最终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们在课改的实践中,探索出了教师“学习-实践-反思-积累-成功”的专业化成长之路,使一大批教师在与课改同行的进程中迅速成长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以信息化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成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教育信息化、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共同构成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3大主题。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在促进教育信息化与新课程改革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和整个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