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学习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能够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理性认知,把握落细、落小、落实在当今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细、落小、落实,需要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于国民教育过程并巩固于日常实践机制,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灵感。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用一元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价值观的迫切要求。落细落小落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抽象的理论教育到理论的心理内化再到具体落实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工程。文章从学科融合、行为规范外化、传统文化精神、价值教育、榜样教育等方面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路径,为提高培育实效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应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工作方法,而且是思想方法,其立足点是坚持走群众路线,理论联系实际,防止和避免形式主义;其着力点在于解决人们精神层面的问题,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提升国民素质;其切入点应放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上,以传统美德为导引,树立人们的价值信仰。  相似文献   

4.
价值观的特性和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必须落细、落小、落实,而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提供了落细落小落实的可能性。从辅导员工作的视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落小可以通过辅导员以身作则、细化日常管理制度、重要纪念日庆典活动、就业指导、"微媒体"等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也是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观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基本途径是教学课堂、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和师德引领。  相似文献   

6.
加强和重视素质教育,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要求,更是社会各界的热切期待。把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要求的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有机结合,做到既有较高理论武装,又有脚踏实地,是素质教育中必须处理的大课题,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结合素质教育中的高大上与落小落细开展了积极地实践。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山西省总工会坚持把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工作主线,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从实处着力,在促进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出实招。以"劳模宣传月"活动为载体,把弘扬劳模精神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校训是大学精神的凝练表达,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两者具有高度契合性。以校训为载体,探讨高校校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现路径,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  相似文献   

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也包括社会主义公民个人行为选择价值准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以青少年为重点,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现代文明有序的社会是法律与道德共同调节的结果,历经历史发展积淀,现代社会普遍认同法律和道德在调节社会关系以及人的行为方面形成的规范,因此,以社会认同的方式践行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着力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践行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  相似文献   

11.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根植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世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将具备超越性、普遍性、引领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具体化、现实化,在时代发展、日常生活、具体实践中不断提升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高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知行统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古往今来一切有价值的人学理论之集大成,是一个相对完备的思想体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一种崭新的认识维度与思维视角。人是一个具有主体性、现实性和自由性的多元综合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正视并积极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立足个人内在的道德感化、遵循个体的内化机制,以便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  相似文献   

14.
微时代背景下,各类社会思潮通过微内容定制、微媒介助力、微权威加盟以及微情境渗透等路径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传播,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一定的冲击,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及践行。对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做以下应对:构建微话语,将其落细、落小、落实;建好微阵地,进行传播环境的优化;培植微队伍,形成传播的多方合力;提升微媒介素养,促进大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认同,从而构建完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与培育体系,有效提升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抵御能力,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法治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价值理念,作为工具的法治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思路。传统法治与道德的历史交融,呼唤新时代的延续与创新,发达国家的良好经验启示我们可以将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结合起来。法治为助力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动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是法治力量在具体实践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实、落细而加快其培育步伐的有力表现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政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现实挑战。为此,要引领大学生正确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遵循,通过营造良好践行环境、加强教师教育主导作用、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推动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7.
伊莉  哈龙 《考试周刊》2016,(12):159
面向所有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是加强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长效推进相统一的有效活动载体,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对营口某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推进思路和有益做法。  相似文献   

18.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向前发展的历史使命,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力量。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大学生个人品德发展的核心内容,更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靠传统课堂教育,更应探索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应对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威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重在知信行,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理论认知,提升情感认同,促进积极践行。需要综合运用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等多种路径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培养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新目标。这为高校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指明了方向。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才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具备较好文化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升华。高校是大学生培养的主阵地,文章旨在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有效融合路径,让大学生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