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然而,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却不敢说、不会说、说不好。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呢?我认为在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需要突破一难点,掌握三板斧,凸现六种美,从而让口语交际教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相似文献   

2.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新课标中把过去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对处于起步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阅历浅,知识有限,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往往是表层的,语言表达往往言不由衷、辞不达意。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他们有时不知道如何说,从哪儿说起,说的话东一句西一句,看到什么说什么,想到哪儿说哪儿。如何上好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课。让学生会说、爱听、乐于表达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口语交际课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3.
李冬梅 《考试周刊》2013,(69):41-4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课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功能,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更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读写更重要、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呢?  相似文献   

4.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在福建南安召开期间,笔者有幸听到“课改先进个人”李芳老师的公开课《口语交际——交流格言》。课后的交流上,当问到为何选口语交际而不是选传统篇目来上时,李芳老师微微一笑,说:“上传统课文对我来说更有把握,但口语交际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我希望通过我的课引发大讨论——口语交际课该不该上,怎样才能上好口语交际课——旨在抛砖引玉,以求得到更多的金点子。”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低年级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启蒙阶段,受年龄、心理、思维等诸多限制,许多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爱说却不会说,想说却说不清的问题,因此,教师有意识创设多种多样地交际情境,在课内外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从而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应做到“四结合”。  相似文献   

6.
刘艳 《学语文》2012,(1):75-75
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El语在社会交际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常常是书面语所无法代替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相似文献   

7.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然而,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却不敢说、不会说、说不好。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呢?我认为在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需要突破一难点,掌握三板斧,凸现六种美,从而让口语交际教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据此,在日常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我尝试了创设真实化、生活化的交际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用成长记录袋等形式,采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父母双向互动的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意识的增强与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从2000年修订版语文教学大纲开始,以往大纲中的“听话、说话”的内容统一称之为“口语交际”。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绝不是名称上的简单更换,而是体现语文课程改革的与时俱进。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语”的内涵更为丰富。因为“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它不仅涵盖了听和说的功能,而且凸显了“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课程性质,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口语交际能力。二是“口语交际’揭示了教学活动过程的本质特征。“听话、说语’往往侧重于学生个体的单向“独白”,而“口语交际”则强调“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化公民必备能力”。语文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变能力的重任。本着这样的理念,本课教学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无拘无柬地进行口语交际,引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师生间、学生间的说、问、评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成为口语交际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以我之手,写我之口。”不知是谁说过的话,但很形象地讲出了口语交际与做文章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因此每一堂课都应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用武之地。循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并且要“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口语交际就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要想顺利乃至高效地进行口语交际,必须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改“听、说”教学目标为“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在交际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让学生敞开言语、解放嘴巴,有针对性地进行说、问、答、议、评,美在入境,妙在动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忘却课堂,忘却老师,无拘无束地自由交际,自由表达。在苏教版小语第三册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我作了几点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刘湘 《小学语文》2008,(7):99-102
《开卷是否有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一”中的口语交际训练。从话题上看,属于“辩论”类的口语交际内容。教材潜在的互动性因素较多,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因素精心挖掘、巧妙设计,创设适当的交际情境来促进交流互动,层层深入,步步提高。从学情上说,五年级学生少有“辩论”的相关经验和知识积累,难以准确、有条理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其实,确切地说,“语”(口语)比“文”(书面语)更能体现它的交际作用,口语更便捷、更常用。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它不仅仅是语言能力,还是一种交往的能力、做人的能力、做事的能力,更是一个人能否和谐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口语交际的目标:“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基于以上要求,我在日常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说”的能力培养。我采用了开放式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确立“以学定教”的理念,利用好教材中练说的不同素材,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其同发展的过程中敢说、想说、会说、善说。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上好口语交际训练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愿望,鼓励他们敢说、乐说、会说,使学生在一个“主动、生动、互动”的交际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说,从而提高交际的能力。这里,仅就小学低 年级的口语交际训练课,谈谈我在创设情境时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刘雪君 《湖南教育》2002,(13):36-37
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的性质口语交际教学已不同于过去大纲中说的“听话、说话”教学,它注重的是训练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口语能力。听、说训练过程理应是交际过程。《课标》中总目标是这样表述的:“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这句话是总领,“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是要求,“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是目的。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总目标将过去大纲中的听、说进行了整合,体现了口语交…  相似文献   

18.
在口语交际中要让低年级学生把话说好,必须要有说的基础,同时教师还要创设好说的情景。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受到边“玩”边“说”,有利于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也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一、玩、说“玩具”玩具是低年级学生最喜爱的小伙伴,说到玩具,他们会眉飞色舞、津津乐道。在上《我最喜爱的玩具》时,我们这样引导学生:你的玩具是谁买的?它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玩的?你打算和哪些小朋友玩?然后分小组,让学生自由组合在玩中交际,在交际中玩,边玩边说,课堂气氛活跃,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二、玩、说“游戏”…  相似文献   

19.
程瑶 《广东教育》2003,(2):29-29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在于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正是言语交际的最终训练目的。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教学,我坚持从学生会说的简单训练入手,给学生一个低台阶,让他们敢于、乐于跨上去,继而使其自信地面对下一个台阶。如教言语交际《我喜爱的动物》一课,我先用课件出示一个点,让学生用“这是……”来说话。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较简单的,而且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随心所…  相似文献   

20.
现行小语教材中把以往的“听话、说话”换成了“口语交际”。这是否只是一种提法上的标新立异呢?抑或是老师们说的“换汤不换药”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笔者认为,新的提法应该赋予了口语交际教学“新”的涵义。作为语文教师理应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着力打造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