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严羽与诗味     
严羽是南宋的重要诗歌理论家,也是以味为审美中心的诗歌理论家。他在其诗论中虽未直接用味这个概念来统帅自己的诗论,但实质上提倡的却是味外之味,并且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诗人,评论诗歌艺术。他以兴趣这一概念作为味的重要标准,提倡别材别趣,主张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反对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他以禅喻诗,主张妙悟。他的这些主张,对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有着重大与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陈三立为晚清“同光体”赣派的代表诗人,他特别景仰同乡前辈黄庭坚,以其为学习的对象,他的诗歌创作、诗论、诗评中体现出对黄庭坚诗歌选择与改造的特征,他并热心奖掖乡贤同仁,以振兴江西诗学,成为晚清诗坛接受黄庭坚诗歌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3.
王新民在写诗的同时,注意自身的诗歌理论建设,他提出的“风骨”和“灵魂”是他诗歌理论的核心内容。在他的诗论中,“风骨”和“灵魂”不仅涉及到诗及诗人的内在修养,不仅涉及到诗的社会价值取向,而且也涉及到诗的语言等形式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忽然想到他给许广平谈诗的一番话。鲁迅生前,并不以诗人名世,也从不自封为诗人。但他写过一些超唐越宋的旧体诗,写过具有开拓性的散文诗和风格独特的新体诗。却是公认的事实。至于他的诗论与诗评,更为精辟。我曾于1981年辑录了十多万字,命名《鲁迅诗话》,受到叶圣陶先生的鼓励,为之题写封面,公开出版发行,藉以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叶老说:鲁迅的诗论,诗评,较之古人诗话,有更多的实践性,即我们常讲的现实意义。我也向他说:鲁迅有些诗评,见解独到,是可谓后来居上的。他点头同意。  相似文献   

5.
雁翼诗歌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雁翼不仅是一位有丰富诗歌创作经验的诗人,也是一位有独到见解的诗论家。他的诗论中的美学思想体现在对诗歌美的本质、诗歌的社会功能、诗美的创造、诗歌的形式美、语言美的深入探讨和透辟的论述中。这些观点对诗的创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讽谕诗论是他创作讽谕诗的理论指导,内容主要有四:一是诗歌创作要以情为基础,以情感人;二是“为时”“为事”的创作原则;三是诗歌的语言要通俗易懂,诗意显豁;四是原则上,内容与形式要统一,但必要时也可例外。他的诗论是对是对《诗经》精神的贯彻,与元结诗论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7.
以诗论诗是文学批评园地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古代诗坛上一道醒目亮丽的风景线。诗评家在对前辈和同代诗歌大家们的诗作进行理性的分析之后,以诗歌的语言加以简洁地概括,作出凝炼本质的阐述,使人读之如食甘饴、经久难忘,往往收到专论文章难以达到的深刻效果,因此是很受读者喜爱的。以诗论诗(以下简称“诗论”)的源头,笔者以为当推《尚书·舜典》那几句三言诗:“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这是用诗的语言对诗歌理论的最早表述。特别是前两句,明确指出诗为心声。是用来抒发胸襟抱负的道理,成为古代诗歌创作的开山纲领,也可看作后世“诗…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是中晚唐诗坛的大家。在创作上,他取得了与李、杜齐名的卓越成就,在诗歌理论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以《与元九书》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论,是他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的理论纲领,也是他前期创作讽谕诗的艺术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就其作为一种艺术理论在我国古典美学史上的由来和影响而言,白居易的诗论又是唐代自陈子昂、杜甫以来,诗歌领域里现实主义同形式主义斗争之集大成的理论总结。在诗歌繁荣的唐代,如果说李、杜的诗作是诗歌创作的不可企及的高峰,那末,元、白的诗论则是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9.
诗人穆木天是 2 0世纪神州诗国天空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2 0年代 ,他构建象征主义诗歌理论 ,成为我国象征派诗论的奠基人 ;他以象征主义创作方法为指导 ,写出了“别创一格”的诗集《旅心》。到 30年代 ,他的思想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成为左翼诗歌运动的骨干。他组建中国诗歌会 ,高扬诗歌要“捉住现实”、诗歌要大众化的旗帜 ,并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指导 ,写出了《流亡者之歌》。抗日战争期间 ,他撰写诗论《怎样学习诗歌》,创作诗集《新的旅途》,进一步探索诗歌艺术的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10.
何绍基诗论不脱传统诗教说的畛域,力主“温柔敦厚”、“性情说”,但是他的诗论中亦不乏创新有价值的论断。他强调“不俗”,重视自我,对诗歌独特的艺术本质(规律)也有所涉及。透过这些诗论,可以看出何绍基的诗歌本质观。  相似文献   

11.
2023年高考的两套语文新课标卷诗歌鉴赏主观题呈现出关联式命题的特点。关联式命题有三种方式:一是关联课内诗歌进行比较阅读;二是关联课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三是关联诗论,以诗论解诗,以诗印证诗论。这种关联式命题趋势对诗歌教学和备考有三个启示:一要吃透课内经典诗歌,打牢诗歌鉴赏的底子;二要重视群诗整合学习,以微专题拓展宽度;三要适当让学生接触诗话、词话、曲话、诗论、诗评等诗歌鉴赏文章,挖掘诗歌鉴赏的深度。  相似文献   

12.
作为表初大儒之一,王夫之的正统思想较为浓厚,其诗论大体以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为宗旨。他反对诗歌中有过激情绪,往往以风雅为标准来评价后世诗歌,推崇秦汉古封,贬低唐宋之诗;推崇抒情诗,贬代斜事诗;贬损民歌,反对人向民歌学习,从而使船山诗论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诗言志”说是中国古代诗论的源头,随着它的发展与后人的不断丰富,成为中国诗论的价值导向,塑造了中国诗歌的道德品质,规范着历代文人作诗、评诗.本文力图从“诗言志”内涵及其在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诗人以诗“言志”形成的含蓄的文化道德传统、读者以“志”读诗塑造的忠君爱国的道德观念三个方面,论述“诗言志”对诗论的影响.这种影响支配着人们对诗歌的价值追求,成为中国诗歌的核心价值观,并以此形成了中华民族讲究独特且优良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的诗论主张诗歌要反映人民疾苦,强调诗歌的社会政治功能等其进步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其诗论与创作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作者诗论中由于过分强调诗歌的美刺比兴,对前辈诗人的创作成就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他写了许多表现"知足保和"思想的诗。白居易的讽喻诗还制格立法,虽然主题专一、鲜明,达到了他"塞言责"的目的,但格法一定,必然影响诗歌艺术构思的复杂性和对现实概括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5.
唐代大诗人自居易,也是一个诗论家。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同时也留下了丰富的诗歌理论。白居易的创作是复杂的,他曾把自己所写的诗歌分成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无论是就诗的内容还是就诗的风格而言,讽谕诗和其它三类诗是截然不同的,而白居易的诗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结合自己的讽谕诗创作,来论述诗歌产生的源  相似文献   

16.
我国诗歌理论的发展源远流长,而“以诗论诗”的体例,则是唐代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所首创,嗣后,历代论诗诗层出不穷。以诗论诗,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意味隽永,易记易诵,在我国诗歌理论发展史乃至世界诗歌理论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7.
朝鲜诗家金得臣的诗论在诗歌本质、诗歌创作、诗歌批评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他认为诗歌是"得于天机"的产物;做诗要"用尽一生心力";在进行诗歌审美批评时,要"具诗眼",不能"以名取诗"。金得臣的诗学理论,对当时和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代诗歌的奠基人,郭沫若一生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也发表了大量的诗论,对于诗歌创作,他主张“好的诗是短的诗”,“诗当由灵感进出”,“做诗还在做人”,“今天的诗歌必须要以人民为本位”.这些诗歌美学思想,是郭沫若留给我们的叉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必须加以整理总结。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是讳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他又是伟大的人民诗人。陶行知先生以深厚的文化修养,以一颗拳拳跳动的赤子之心,用诗歌为武器抨击社会丑恶,反映民间疾苦,吹响民族战斗的号角。陶先生创建“诗的学校”,用诗歌为教材教育学生,推进“生活教育”,提高人民大众的思想觉悟。陶先生一生以诗为伴,以诗言志,以诗论教,以诗会友,以诗达情,以诗为乐,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经典传世诗歌。  相似文献   

20.
皎然是中唐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他的《诗式》是唐代诗论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不仅总结了唐诗由兴而盛的成功经验,也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诗由盛而衰的过程。在《诗式》中,他提出了“五格论诗”的诗论方法,这“五格论诗”的方法和皎然的文艺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既表现出方法自身的矛盾,也表现出统一于文艺思想的倾向,既显出矛盾性,也显出统一性。本文拟就皎然诗评标准内在的矛盾性和统一性提出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