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冠英 《山东教育》2004,(18):35-35
1994年,联合国世界特殊教育会议于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市举行,会后公布了《萨拉曼卡宣言》。《宣言》中提出了全纳教育的基本原则:每个儿童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每个儿童都有各自的特性、能力、兴趣和学习要求;学校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特性和需求差异;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学校应提供一种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Salam anca)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基本原则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学校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性和需求的广泛差异;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学校要消除歧视、反对排斥,并提供优质教育。目前,我国教育中的许多改革,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义务教育中取消重点学校,学生就近入学;在特殊教育中采取“跟班就读”的方法,都与全纳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正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其核心思想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学校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的广泛差异;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学校要消除歧视、反对排斥,并提供优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倡导平等教育,重视人自身的内在需求,关注人自身价值与追求的实现。由此可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4.
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等国际组织在西班牙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思想。全纳教育的思想认为: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学校应全面接纳所有有各种需求的学生,学校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特性和需求的广泛差异,学校要消除歧视,不排斥任何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它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全纳教育有五大原则:(1)每个人都拥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2)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3)教育必须要全面  相似文献   

6.
言宏 《教育》2011,(28):39-40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学校要容纳全体儿童并满足他们的教育需要。——摘自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需要教育大会"上颁布的萨拉曼卡宣言。国际上关于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及相关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目前已经从比较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的  相似文献   

7.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国际上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199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在泰国宗迪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发表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发表了著名的《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强调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学校要容纳全体儿童并满足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至世纪之交,国际教育界已形成了探究全纳教育的热潮。“全纳教育”一词亦成为最流行的教育词汇。进入21世纪后,国际教育界也将全纳教育的课题带入了21世纪。  相似文献   

8.
言宏 《教育》2011,(10):39-40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学校要容纳全体儿童并满足他们的教育需要。——摘自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需要教育大会”上颁布的萨拉曼卡宣言。  相似文献   

9.
陈梦九 《湖南教育》2011,(10):51-52
1994年,联合国世界特殊教育会议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举行,会后公布了《萨拉曼卡宣言》。该宣言提出了全纳教育的基本原则:每个儿童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力;每个儿童都有各自的特性、能力、兴趣和学习要求;学校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特性和需求差异;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全纳教育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由于它关涉社会公平,以及学生的权利,成为了国际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其所包含的民主、平等、  相似文献   

10.
和谐学校教育并不是没有矛盾的教育,它是教育诸因素相互协调、和谐构建的过程与结果。教育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和谐学校教育也是丰富多彩的,但都有如下特点:(1)和睦。主要是和睦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师生关系和睦才能促成教育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2)民主。在决策、制度、教学、管理等学校工作中,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通过对话和协商从而协调不同的利益以做到科学、优化地操作,在这过程中提倡自治;(3)公正。在机会、学术、分配、评价等领域和环节,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公平和正义;(4)认同。有共同的培养目标和文化理念,对所教和所学的知识和内容从内心深处热爱,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5)诚信。诸育以德为首,德以诚信为先,诚实、信用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和制度基础,也是和谐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的目的和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试谈学生个性培养与教育中惩罚方式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个性发展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有个性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具有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具有较强的意志和行动能力。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中,由于学校教育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及教育手段的不同,由于东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因此教育影响和教育效果也迥然不同。现从中美两国学校教育有关惩罚方式的运用情况,窥其一斑。一教育中运用惩罚方式的一个理论依据是: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一种膨胀的自我,它与人的本性并存,表现为过分的自负和过多的自我中心;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社会行为,不遵守…  相似文献   

12.
“微”教育     
●有教无类——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终身学习——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辈子学习,哪怕你是博士毕业,哪怕你已经是教授。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人人成才——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3.
1994年,联合国世界特殊教育会议于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市举行,会后公布了《萨拉曼卡宣言》。《宣言》中提出了全纳教育的基本原则:每个儿童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每个儿童都有各自的特性、能力、兴趣和学习要求;学校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特性和需求差异;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学校应提供一种有效的教育,反对排斥和歧视学生。全纳教育的提出是对二元制教育(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共存)的挑战。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尖子生、普通生、困难生也同样存在,笔者认为,我们不妨尝试运用全纳教育思想来促进体育教学。一、强化全纳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学校效能研究的时代背景 学校效能的研究肇始于对美国的1966年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及英国的1967年普罗顿(Plowden)等人对学校教育对学生影响的悲观性结论的诘抗。科尔曼报告指出,即使学校资源均等,也并不会保证产生同等的效果。学校中各种投入按其重要性来说顺序如下:最不重要的是设备和教材;其次是教师质量;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教育背景。也就是说,按照科尔曼的观点,最能够受学校左右的这些资源对学生是最不重要的,而最不能够受学校左右的资源则对学生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彭振宇 《职教论坛》2007,(7X):11-15
高职教育要实现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职业人”的目标,必须将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纳入其中。通过职业(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共同作用,使受教育者不仅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身心素质),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职业素质),还具有通观全局、灵活应变的综合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基于这个设想,高职院校施行通识教育的基本着眼点应该是:常识的普及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因此,高职教育中的通识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职业人,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人文常识、社会常识、科学常识。各高职院校可根据各自不同的学校特点、地域文化、行业优势、专业特色等自主选择、组合,形成具有各个学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其实现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相关常识的获得;二是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和体会通识教育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作用;三是通过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价值取向。通过课程、活动、环境的共同作用来完成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职业人”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有教无类——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终身学习——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辈子学习,哪怕你是博士毕业,哪怕你已经是教授。人要活到老,学到  相似文献   

17.
日本学校教育十分重视两种职能:一是以教材为媒介,使学生掌握将来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必备的能力和态度,即学习指导;二是培养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素质和所处环境条件,谋求自我实现的能力和态度,即生活指导。生活指导贯穿于各门学科教学、道德教育及校内外各种教育活动之中,其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发展自己解决未来人生问题的能力,以便把自己的生活理想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做一个健康的人。生活指导的内容生活指导教育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班集体生活指导;(二)学生健康人格指导;(三)确定目标与激励实现目标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钱红雨 《江苏教育》2023,(17):26-29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既要关注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配置的均衡,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成长。从学校教育出发,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应该是:建设温暖的校园,让每个人都闪闪发光。学校应倾听并回应学生的心声,尊重每一个学生;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关爱每一个学生;构建有温度的评价体系,成全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不让每个学生落下,这一口号蕴含了以现行教育对每个孩子进行改造的合理性与普遍性。它要求学校与教师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和其他孩子相近或相当的教育结果,这是一种对标准化教学与评价的吁求。为了这一口号,学校教育变异为对数字结果的敏感与对自身的保护,学生们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需被操纵、强制与压迫的工具。"不让每个学生落下"并不等同于尊重与关心不同学生之不同需要。实际上,这一口号旨在消除不同学生之不同需要,迫使他们将赚取分数、学习文化课作为惟一真实的教育需要。为了孩子们更为丰富的生活和个性发展,"落下者"的意义需要重新被思寻。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哪里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师们,你幸福吗? 主持人(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当前教育和教育管理越来越倾向于“以人为本”。如果教育和教育管理不能了解人的需求而且是每个人具体的要求,那么“以人为本”是一句空话。人的最大的要求是什么?是幸福。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教育者和管理者都应该十分关注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的每一个体的生命质量和人生幸福。今天我们在此讨论的话题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问题,我认为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是重要的.这关乎学生的幸福。为此,我请来了一些教师和校长一起来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