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著《宋代文学批评的象喻特色研究》是中国文学批评史断代专题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该书以伯格森的生命哲学、黑格尔的象征学说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学理支撑,具有轮廓清晰的理论框架。自然象喻、生活象喻、身体象喻和复合象喻为该书特色鲜明的四个板块。作者具有敏锐的学术眼光,进行了审美心理的入微探索,并提出了合乎实际的论断:中国的象喻文学批评肇始于《周易》。作者对中医藏象理论的运用体现了进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同时,作者对于民俗高度熟悉,各种材料信手拈来,相关解释恰到好处,宋人生活的逼真复现为该书的亮点,它既得到了集中的论述,又贯彻于全书始终。作者稔熟宋代文献,该研究的成功启迪我们:书生的功夫全在书内。  相似文献   

2.
作为宋代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苏轼的文学批评具有明显的象喻特色,表现在苏轼善于用自然和生活象喻点评作家、作品或表达其文学思想和美学观点。这些象喻文学批评既是对前人的继承,也是苏轼熔铸文学创作经验于文学批评之中的有益尝试。从象喻角度解读苏轼的文学批评对加深理解苏轼的文学思想和美学观点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宋代文人以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角色象喻其文学批评,丰富了文学批评的表达方式,活跃了文学批评的话语模式,从一个侧面彰显了宋人的生活情趣与艺术追求,是中华民族象喻思维主导下的审美心理特色在文学批评中的反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剖析。  相似文献   

4.
唐五代宋初相当数量以富贵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作品催生了唐诗格和《二十四诗品》对诗中"富贵"的理论探讨,并由此催生了以宋人"富贵"批评的形成。"富贵"批评以"气象"论诗,着眼诗句或作品深层次的风神气貌,它上承唐人诗学批评中的物象理论和"体"、"格"理论,又涉及到文学批评中的形神关系理论,并认为适当用典是作品具有"富贵态"的必备条件,这是宋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求雅的理论表现。"诗能穷人"及与此内容相关的大量诗谶影响下的创作心理是"富贵"批评形成的心理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以禅喻诗"批评方法具有重要的文学批评学意义。通过剖析这种批评方法的批评指向、思维方式、话语方式,可以充分地领略此种批评方法的独特性。"以禅喻诗"开拓出了古代诗学批评的新境界。它打通了禅学与诗学的通道,进而开创出古典诗学转向禅宗诗学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6.
宋人论诗,常好借禅以喻。在以以禅喻诗而著称的《沧浪诗话》那里自不必说,即在为沧浪所严厉叱责且又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那里又何尝不是如此?曾季狸谓:”后山论诗说换骨,东湖论诗说中的,东莱论诗说活法,子苍论诗说饱参,其实皆同一关捩,要知非悟不可(《艇斋诗话》)。”这里所说的“悟”,即为以禅喻诗的表现。宋人诗论的这种普  相似文献   

7.
滥觞于先秦,兴起于魏晋的象喻批评,是文学批评家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比喻和阐释批评对象的内在意蕴或整体风格的一种文学批评样式。它的取象作喻类型丰富多样,大致说来,可分为四:人化之喻;自然物象之喻;禅喻和典喻。象喻批评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之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严羽《沧浪诗话》是宋代众多诗话中最具有系统性的诗话之作,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之作。《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历来颇引人注目,现就其中的妙悟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严羽《沧浪诗话》是宋代众多诗话中最具有系统性的诗话之作,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之作。《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历来颇引人注目,现就其中的"妙悟"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注重节奏、崇尚和谐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审美追求,它往往通过“以乐舞为喻”的象喻批评范式来呈现。华夏民族诗乐舞合一的艺术传统,是“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的学理依据。春秋以讫魏晋礼乐崩坏所带来的诗乐舞分殊,则为“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提供了必要的逻辑前提。《文心雕龙》作为古代文学理论象喻批评的典范之作,对于“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的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刘勰取譬乐舞以论文,打破了艺术门类之间固有的藩篱,实现了不同知识域的经验互通与话语共享,大大拓展了文学批评的言说空间。  相似文献   

11.
1 随着禅宗哲学思想对唐宋时期士大夫的普遍濡染,用禅学观念来比喻、说明诗歌艺术特征的情形勃兴于诗坛。其中南宋诗论家严羽的《沧浪诗话》,是最有代表性意义的一部著述。“以禅喻诗”,就是严羽首先明确提出来的。而实际上,《沦浪诗话》的“以禅喻诗”,并非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宋人论诗“借禅以为喻”是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2.
从宋代的诗歌创作和文学批评来看,宋人普遍推崇老年之诗歌作品,并以老境为美,"老"是宋代社会公认的一种美学风貌,这种审美趣尚使宋诗凸显人文世界和理性思辨,体现了宋代文化成熟型特征。宋人尚老的美学风尚,一定程度上是学习杜甫其人其诗的结果,又与宋代社会特殊的世相人心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二程遗书》是哲学名著,但若从文学角度解读,则既能发现新的文学趣味,还可打开新的思想史研究空间。《二程遗书》的文学趣味集中体现为"道喻",即用譬喻方式说解形而上学问题。先秦诸子典籍尤其《论》、《孟》、《老》、《庄》,是二程"道喻"的主要渊源。二程某些"道喻"的表达方式,具有不同于以往哲学著述的日常化趣味,表现为:故事的真实性,情境的代入感,生活的归纳法。此类日常化"道喻",在理学语录中颇为常见,揭示了宋代哲学方法论的重大新变:为日常生活确立形而上学价值。这就是二程"道喻"所承载的思想史意义。而这种哲学方法论新变,亦体现在苏轼诗文中,表现为"理趣"。"理趣"与"道喻"的呼应,印证了文学与哲学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权威语料,考察汉语NA表量构式"火热"的概念隐喻,并对其加以认知阐释。研究发现,"火热"的概念隐喻主要投射到三个域。个人域:喻感情热烈、喻爱情澎湃、喻愤怒、喻疾病、喻态度积极、喻性格热情、喻强烈的愿望;事物域:喻受关注的事物、喻发展迅速、喻色彩、喻程度深、喻精彩的生活、喻深受鼓舞;社会域:喻关系亲密、喻斗争紧张、喻危险、喻战争激烈、喻气氛热闹、喻市场活跃、喻人或物的活跃程度。"火热"具有[+量度]语义特征,其形成是范畴化和隐喻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文学批评是沈从文文学殿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文学批评不仅可以服务读者,更可以纯正文学风气。在文学批评活动中,沈从文以人性和理性为批评的标尺和准绳,在实事求是、历史主义和辩证比较评价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进行诗意化的印象式批评。沈从文的文学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6.
宋代社会生活千姿百态,极富趣味活力。周密在他的百科全书式的笔记体著述《癸辛杂识》中,以广阔的视野对当时宋人社会生活进行了全面勾勒。书中展示的宋人社会生活的诸多场景,为后世学者所重视。《癸辛杂识》是了解两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生动资料。  相似文献   

17.
李徽昭博士在其新作《当下文学批评问题及其理念思考——以陕西本土文学批评为例》中对鄙人《文学批评三足鼎立局面观察》进行了批驳,对陕西本土文学批评进行全盘否定。在徽昭先生眼里,陕西本土文学批评问题多多,诸如批评身份错位、批评意识匮乏等。一句话,将陕西文坛尤其是陕西本土文学批评完全"妖魔化""绝望化"。在此,笔者想和徽昭先生商榷:陕西本土文学研究者到底是"自满"还是"自信"?陕西本土文学研究者与作家关系近了是好事还是坏事?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接、对话和交响是当下陕西本土文学批评突出重围、与世界文学接轨的关键和基本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等方式的开展,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9.
屠格涅夫对文学的本质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提出了生活乃是一切艺术的永恒源泉、文学必须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真实、任何艺术都是把生活上升到理想等文学本质理论,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文学批评丰富了其文学本质观。  相似文献   

20.
宋代集句体词是宋人创造的一种全新的词体,特征显著:词调体式上多用短调,句式多五、七言形式,集句手段比较灵活,题材则以诗句为主体,包括了经、史、散文、词中句段.对集句体词的形成,除了宋人经典意识以及集句诗流行的影响之外,还与魏晋六朝尤其是唐末以来的摘句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方式,以及书籍印刷技术的发展有关.从宋词雅化及诗词校勘等方面看,宋代集句体词对词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