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98年12月,国家图书馆出版了一本藏书票集,内容摄取的全是历代官府藏书印鉴,意在将西方的藏书票与中土的藏书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艺术效果。该集设计精良,印制精美,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加之毁版发行,果然争购一空,轰动一时。然其中第五枚藏书票,摄取的是"大本堂书"藏书印鉴。此印原钤于宋内府写本《洪范政鉴》上,原书曾是傅增湘双鉴楼插架之物,后归藏于国家图书馆。"大本堂书"一印究属何时,编者  相似文献   

2.
藏书票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书票的起源和发展(日)斋藤昌三李春林译(摘自《书城杂志》1997年第2期)藏书票在欧美甚为流行,它和藏书印一样,也是一种用来显示藏书主人的标记。不过,它不是单纯用文字来表现的,而是一张配有藏书者姓名或者字号的图画,贴在书的封面里页或者衬页。有人还在...  相似文献   

3.
1999年金秋时分,我出公差去北京,忙里偷闲,也为自己淘到了不少心爱的书。一天,在潘家园碰到一位对藏书票颇有兴趣的书商,聊起书票,他掩不住一脸喜色,说觅到了一张狄更斯的藏书票,图案很漂亮,有树有狗。可惜他当时没带在身上,无福欣赏到这枚珍品。说起狄更斯的藏书票,玩票的人都知道它的希罕。香港名作家董桥先生在阐述藏书票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时曾经这样譬喻:“藏书票有五百年历史。藏书人在藏书上贴藏书票,后世人从这本流传下来的书上认出前代藏书人是谁,凭添不少意义。万一藏书票的署名居然是狄更斯这样的名人,那么,不论这本书是什么书,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清代藏书史上,"铁琴铜剑楼"久负盛名,享誉海内外,其藏书史迹见诸多种史籍记载,为后人所敬仰。今就楼名之缘由作一考证,以正源委。从前人的记述来看,铁琴铜剑楼名称有三次变化:原名恬裕斋,同治十三年(1874年)因避清帝讳改名敦裕堂,1898年更名铁琴铜剑楼。此为《中国著名藏书家传略》所载;又如《辞海》等工具书均含糊为"其藏书处初名恬裕斋,后改名‘铁琴铜剑楼’。"  相似文献   

5.
藏书票是艺术家为藏书主人(包括藏书机构)专门设计并贴在藏书上的专用标志。票面除了要有国际通用的EXLIBRIS(意为予以藏之,原文为拉丁文)字样外,还必须有票主的名字(或者笔名、书斋名),有的还在票面上刻印一些与读书有关的警句和格言。画面以简洁醒目为佳,画风应装饰和寓意兼顾,贴在书籍扉页,更是雅趣盎然。它在19世纪最初兴起时证明的是对书的占有权,后来又和政治身份相关,代表着一种小众趣味。在西方,藏书票相当流行,从政治家、艺术家到普通的爱书人都可以成为它的持有者。今天,藏书票这漂亮的“小玩意儿”已成为一种体现阅读情趣和对书籍珍爱之情的艺术品,越来越受到读书人的关注。一批有关藏书票文化的专著、书籍,如《中国藏书票史话》(李允经著,湖南美术出版杜2000年6月版)、《我的藏书票之旅》(吴兴文  相似文献   

6.
藏不住的书香票趣──漫谈《藏书票世界》的艺术魅力杨勇,宋丹心辽宁教育出版社“书外的风景”丛书出版前言中提出精品书必经得起“玩”,经得起玩的书大概要内容有趣、形式可爱。这套丛书中的《藏书票世界》便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这种精品精神。藏书票为读书、爱书、藏书人...  相似文献   

7.
8月31日三联书店和京萃周刊社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藏书票展示会。与此同时,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副总编辑、台湾藏书票俱乐部顾问吴兴文先生的《我的藏书票之旅》新书发布会也在此举行。藏书票是微型艺术的表现,素有“纸上宝石”、“版画珍珠”的美称,曾是欧洲宫廷贵族家势与藏书的象征,现今也成为爱书人的象征。该书透过藏书票这一介质探讨书与人之间的互动、书本与书坊之间的互  相似文献   

8.
即将在全国书市亮相的《第十六届全国书市新疆美收藏珍品纪念藏书票丛书》(张新泰主编),通过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充分展示了新疆优秀的民族文化及自然风光。500枚藏  相似文献   

9.
古代私家藏书印鉴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尚恒 《图书馆论坛》2000,20(1):22-23,26
藏书印鉴是我国发明的,它随着藏书事业和篆刻艺术的发展,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具有极其深蕴的文化内涵。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后来传之日本、朝鲜,甚至也为近代某些西方人士所接受,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信使。 藏书印鉴不仅用作藏主拥有的凭信,而且反映了藏主与书的行为关系,藏主对于书的心迹,乃至藏主对人生的信念、生活志趣、闲情逸兴,营造了藏书文化的独特氛围,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兹举其荦荦大者,分述如下:1藏书印鉴的史料价值1.1有助于考察藏书家姓名、字号、别称、生年、行第、家世、里…  相似文献   

10.
藏书票     
藏书票成为独特的视觉艺术门类,源于1430年至1460年期间的德国印刷品藏书票(现称“通用藏书  相似文献   

11.
中国首枚藏书票明信片于2月28日在湖南出版集团·岳麓书社诞生。即日,这枚以《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为主题,设计精美的中国首枚藏书票明信片,随《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精装本在全国发行。该书平装本自去年10月推出,获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藏书票史上,不能不提李桦。特别是1934年,其与唐英伟、赖少其等人在广州成立“现代版画研究套”,不定期出版《现代娅画》手拓木刻画集。其中第九与第十八辑都是“藏书票特辑”,从此不但推展了新兴木刻运动,同时开启了藏书票创作的风气。  相似文献   

13.
漫话藏书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书票是表明藏书持有者的标志,是人们读书、爱书、藏书的信物,它既有装饰图书的实用功能,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历史研究价值。介绍了藏书票的形制、内容及在我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永乐大典》是我国五百多年以前编成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它是我国最珍贵的文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明代初年,明成祖朱元璋对藏书还比较注意,早在北伐进军时,他就命征虏大将徐达把元大都(北京)的藏书运回南京。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登基后,就开始下诏征求遗书,并建立“大本堂”收藏。到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又一次下令征书。到了明成祖即位后,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七月开始编书,总负责人学士解缙,另外还有140多人参加了这项工作,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编成初稿,定名为《文献大成》。到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在《文献大成》的基础上,又大规模地进行补充,扩大收录各类图书七、八千种,共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订成11,095册。因为这书是在明朝永乐(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的年号修成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中国图书馆学诞生之前,即"前图书馆学"中有关藏书的分类、编目、访求、庋藏、保管、建筑、设备以及应用等方面的一些知识和理论。分别介绍了《汉书.艺文志》序、《隋书.经籍志》、《通志.校雠略》、《通志.艺文略》、《麟台故事》、《南宋馆阁录》、《澹生堂藏书约》、《藏书记要》、《流通古书约》、《儒藏说》等文献的内容及其在我国藏书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漫谈藏书票     
人类在书籍的产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收藏书籍的社会现象。继之而来的,是在书籍上作出收藏者的个人标记。在我国,这种标记以藏书印为主,兼有其他形式的标志。在欧洲则以藏书票为主。在书籍上钤盖自己的印章,史称藏书印,官私沿用,而以明、清最盛,至今不衰。而作为藏书印的“姐妹”——藏书票,在我国则很少受到人们的“青睐”。西人的藏书票一般只有一、二寸左右大小,或长或方,或扁或圆;票面大多由图案和文字组成一帧小巧精致的美术作品。图案內容五花八门,形式不拘。文字主要是拉丁文,“EX-LIBRIS”,意即藏书票,同时附有藏书者的姓名。这种藏书票多数是铜版、石版印刷和木版雕印的。藏书票从欧洲兴  相似文献   

17.
宋刚 《新闻世界》2012,(3):137-138
在中国,提起藏书章可以说是尽人皆知,但对藏书票知者尚少。其实,藏书票和藏书章两者的意义和作用是相同的,都表明书籍的持有者,就像现今有人在自己的书籍上签个名一样。不过前两者是有艺术作品的价值,藏书章上用的是文字,属于我国传统的金石篆刻艺术;藏书票,则是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18.
《文献》季刊2003年第4期有李弘毅先生"稿本《徐乃昌日记》的文献价值"一文,第一节反复考察积学斋主人的卒年,却没有结论。按,1940年出版的日本人桥川时雄编《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说徐乃昌卒于1936年,缪荃孙《艺风堂友朋书札》同此;《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正文说徐氏卒于1946年,附录却说卒于1945,年七十六。徐乃昌应在近代闻人之列,其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介绍了藏书票这一艺术品的定义、起源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指出了收藏藏书票和藏书一样.是一种高品位收藏。  相似文献   

20.
祁承(火业)是我国明末清初的图书馆学家,他在图书馆实践和理论上有着一定的业绩和成就。在实践上,他建立了澹生堂藏书楼,聚书十万多卷;在理论上,他著述了《澹生堂藏书约》和《澹生堂藏书目》,总结了一套藏书与分类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