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水热法以1,10-邻菲哆啉(phen)和叠氮基团(N3^-)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Co(N3)2(phen)2],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摩尔电导以及热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其中钴(Ⅱ)离子为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该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用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配体和1,2-顺(4-吡啶)乙烷配体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镍配合物{[Ni(bpe)(Hmtyaa):(H:0):]}lq(1)(H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bpe=1,2-顺(4-吡啶)乙烷,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镍原子采取六配位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模式.bpe配体采取双齿桥连模式将临近的镍原子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在配合物1中配位水与羧基氧以及配体中的氮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链状结构连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配合物[Cu(C9H7NO3)(phen)2](OH)·4H2O·0.75CH3OH(其中C9H7NO3=马尿酸,phen。邻菲哕啉),并利用X谢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其结构。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在配合物中,每个Cu(II)离子与一个马尿酸阴离子的一个羧基氧和两个邻菲哕啉的四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畸变的三角双锥结构。配体马尿酸的羧基O原子与配体邻菲哕啉芳环上的H原子通过氢键连接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法制得了一个一维配位聚合物[Cd(AA)(phen)]n.3nH2O(H2AA=己二酸,phen=1,10-邻菲啰啉)1.而且对该配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分子结构,同时利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以水杨醛和N,N'-(2-胺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进行缩合得到席夫碱配体(L),进一步将席夫碱配体(L)与金属锌(II)进行配位反应,采用UV-Vis光谱技术,测定了席夫碱配体(L)与锌(II)配合物的配位比和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6.
用水热法以1,10-邻菲啰啉(phen)和叠氮基团(N3-)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Co(N3)2(phen)2],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摩尔电导以及热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其中钴(Ⅱ)离子为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该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葛根素为配体,用液相法合成了Cu(Ⅱ)配合物。通过电导率测定实验确定了配合物中配体和金属离子的配比,并对配合物进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表征,同时选择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体系为实验体系,考察葛根素及其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中配体和金属离子的配比为1:1,葛根素依靠酚羟基氧及羰基氧与Cu(Ⅱ)作用形成了配合物,葛根素及其配合物对O2^-·都有很好的清除作用,但由于配合物中酚羟基及羰基数量的减少,清除作用相对稍差。  相似文献   

8.
在乙醇水溶液中以4-氯苯氧乙酸、邻菲啉、Cu(NO3)2.3H2O为反应物合成了配合物[Cu(phen)2(H2O)](NO3)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进行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264 2(5)nm,b=0.728 10(15)nm,c=1.661 4(3)...  相似文献   

9.
合成和表征了两种新型草酸根桥联的[(VO)3^ⅣCu^Ⅱ]型异四核配合物[(VO)3(C2O4)3L3Cu](ClO4)2,其中L代表2,2'-联吡啶(bpy)和1,10-邻菲咯啉(phen).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VO)3(C2O_4)3(bpy)3Cu](ClO4)2的电化学性质,初步推定两对氧化还原峰是由于VO(IV)离子的电极反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分子式为[Co(tdc)(phen)(H2O)]n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H2tdc=2,5-噻吩二羧酸,phen=1,10-邻啡啰啉)1,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体学数据:a=1.0916(2),b=1.5713(3),c=1.1333(3)nm,β=115.943(4)°,V=1.7480(7)nm3,C18H12CoN2O5S,Mr=427.29,Dc=1.624g/,μ(MoKα)=1.135mm-1,F(000)=868,Z=4最终R=0.0458,wR=.0941(2445个可观测点).该配合物是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用水热法以2,3-丁二酮二腙(BH),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Cu(phen)(BH)](ClO4)2,并通过红外光谱、电子光谱、摩尔电导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中铜离子处于四边形配位场中。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含能配合物Ni3(3-atrz)6]Ni(pda)2]3·12H2O(1)(3-atrz=3-氨-1,2,4-三唑。pda=吡啶-2,6-二甲酸),利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中性结构单元:[Nia(3-atrz)6(H2O)d和[Ni(pda)2],其中配体3-arrz-采取μ-N1,N2配位模式,配体pda^2+采用三齿螯合配位模式。借助DSC实验技术研究了配合物对推进剂主要组份黑索金(RDX)、奥克托金(HMX)、吸收药(NC/NG)和高氯酸铵(AP)热分解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中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配位聚合物[Zn(Hmal)(phen)(H2O)]。(H3mal=苹果酸,phen=1,10-邻菲哆啉).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Pna2(1),晶胞参数a=9.5805(11)A,b=19.927(2)]t,c=8.1752(9)]t,:=4,V=1844.7(3)A^3,Dc=1.6710/cm^3,F(000)=796,μ=1.611mm^-1,R1=0,0292,wR2=0.0769.  相似文献   

14.
在水溶液中,通过N-[2-(2'-氨基-乙氨基)乙基]草酰胺和硫酸铜反应,然后再与硫酸镉反应合成了具有草酰胺桥联的新型异核配合物[(phen)Cd3(CuL):(H2O)3](SO4)4,其中L配体为N-[2-(2'-氨基-乙氨基)乙基)草酰胺负离子,phen为1,10-邻菲咯啉,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并对其IR的主要吸收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二维配位聚合物[Pb(suc)0.5(phen)2]2n.2nNO3(H2suc=丁二酸,phen=1,10-邻菲啰啉).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9.0618(17),b=11.533(2),c=11.963(2),α=96.404(2),β=109.720(2),γ=100.842(2),°V=1135.0(3)3,C52H36Pb2N10O10,Mr=1375.29,Dc=2.012 g/cm3,μ(MoKα)=7.484 mm-1,F(000)=662,Z=1,R1=0.0248,wR2=0.0630.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配位聚合物[cu(tda)(phen)(H2O)]N(H2tda=噻吩-2,5-二甲酸,phen=1,10-邻菲哆啉).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0.4938(15),b=16.893(2),c=10.4938(15)A,β=108.69°,V=1762.2(4)λ^3,C18H12CuN205S,Mr=431.90,Dc=1.628g/cm^3,μ(MoKa)=1.391mm^-1,F(000)=876,Z=4,R1=0.0307,wR2=0.0766.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以刚性羧酸配体烟酸或均苯四甲酸为第一配体,以柔性羧酸配体己二酸为第二配体,我们成功设计合成了2个结构新颖的稀土配位聚合物,[Sm(μ3-O)(nic)3(ad)0.5(H2O)](1),[Pr(nic)(ad).2H2O](2)(H4btec=1,2,4,5-均苯四甲酸;Hnic=烟酸;H2ad=己二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此外,我们还对标题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三维配位聚合物[Co2(pydc)2(4,4'-bipy)(H2O)6]n.2nH2O(H2pydc=吡啶-2,4-二甲酸,4,4'-bipy=4,4'-联吡啶)1.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64177(9)nm,b=0.97678(14)nm,c=1.21007(18)nm,α=79.580(2)°,β=79.231(2)°,γ=80.744(2)°,z=1,V=0.72654(18)nm3,Dc=1.710g/cm3,F(000)=384,R1=0.0271,wR2=0.0696.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三维配位聚合物[Co2(pydc)2(4,4'-bipy)(H2O)6]n.2nH2O(H2pydc=吡啶-2,4-二甲酸,4,4'-bipy=4,4'-联吡啶)1.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64177(9)nm,b=0.97678(14)nm,c=1.21007(18)nm,α=79.580(2)°,β=79.231(2)°,γ=80.744(2)°,z=1,V=0.72654(18)nm3,Dc=1.710g/cm3,F(000)=384,R1=0.0271,wR2=0.0696.  相似文献   

20.
以N,N'-二四唑胺(H2bta)为配体,合成了未见报道的碱土金属Ca、Sr的含能配合物,并对其进行基础的物化表征。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a(bta)(H2O)5(1)和Sr(bta)(H2O)5(2)。溶解性实验表明,常温下配合物难溶于水,加热时溶解,不溶于常见的如甲醇,乙腈等有机溶剂。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配体bta2-中N原子参与了配位。热重结果显示,在N2气氛、研究温度范围内配合物都有三个热分解过程,最终分解产物分别为以CaO与SrO为主的残余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