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知识经济要求高师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市场机制要求培养精于素质教育的师资 ;素质教育的发展则要求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为此 ,高师院校重点要采取四项措施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教师素质提高提供便利条件 ;建设面向 2 1世纪现代化课程体系 ;实施整体教育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宏图大业。西部大开发,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西部高等师范院校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与考验。西部高师院校要认识到位,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进行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办出特色,增强实力;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更加重视科技工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高师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即将结束 ,知识经济时代以及整个社会信息化趋势已经到来 ,对我国教育特别是高师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高师院校如何迎接挑战 ,关键是要培养出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跨世纪的高素质的未来教师。因此 ,实施素质教育是高师院校迎接 2 1世纪挑战 ,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一、高师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1 知识经济对人才素质提出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强调劳动者必须具有较全面的能力 ,尤其是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 ,而且对其科技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我们的高师院校必须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  相似文献   

4.
一、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意义   (一 )加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高师院校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是学生进行教育实践、参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场地。它对于增强学生社会体验 ,增进学生对国情、民情的了解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深化课堂学习内容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巩固专业思想 ,增强从师任教的综合素质与基本技能 ,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 ,高师教育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 ;重理论教学轻社会实践 ;重政治理论灌输轻思想素质内化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中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能力提出了迫切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应开展职业指导教育,以强化高师学生的教师职业意识,提高高师学生将来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能力。高等师范院校还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指导教育。  相似文献   

6.
从教育学的角度对“适应”、“适应性”、“素质教育适应性”等概念做了界定,认为高师素质教育的适应是主动的,有超前和引导意义的适应。高师素质教育要适应培养对象个性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要适应中小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文章对目前高师教育“不适应”的四个方面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增强高师素质教育适应性的具体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教育学的角度对"适应"、"适应性"、"素质教育适应性"等概念做了界定,认为高师素质教育的适应是主动的,有超前和引导意义的适应.高师素质教育要适应培养对象个性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要适应中小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文章对目前高师教育"不适应"的四个方面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增强高师素质教育适应性的具体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学的角度对“适应”、“适应性”、“素质教育适应性”等概念做了界定,认为高师素质教育的适应是主动的,有超前和引导意义的适应,高师素质教育要适应培养对象个性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要适应中小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明进步的需要,章对目前高师教育“不适应”的四个方面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增强高师素质教育适应性的具体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要求。高师院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教育人才的历史使命。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文章从学校环境,教师和具体教学中三个层面探讨高师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师院校与研究型大学有着明显的差异。地方高师院校必须针对专业性质,因材施教,决不能追求理论的普遍性和体系的宏大严密。实践性教学化理论为能力和方法,是地方高师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和必修课程。创新教育是以开发人的创造力为宗旨、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教育。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切入点,通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创新人才。地方高师中文专业要创立自己的办学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以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和边缘性特色赢得竞争中的主动。  相似文献   

11.
公共教育学科课程是高师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师院校师范性的表现形式。长期以来我国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科课程设置与教学上存在不少问题,为适应繁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适应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师资,高师院校必须对教育学科课程进行整体改革,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师院校与研究型大学有着明显的差异.地方高师院校必须针对专业性质,因材施教,决不能追求理论的普遍性和体系的宏大严密.实践性教学化理论为能力和方法,是地方高师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和必修课程.创新教育是以开发人的创造力为宗旨、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教育.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切入点,通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创新人才.地方高师中文专业要创立自己的办学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以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和边缘性特色赢得竞争中的主动.  相似文献   

13.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充分提高对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及高师成人教育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高师成人教育为中小学基础教育培养培训信息技术人才服务的中心思想 教育部根据国情,提出了“校校道”工程方案这是顺应世界潮流,适应信息时代,提高新一代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而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提出的目标,我们高师院校的各级领导、教师、管理人员必须要…  相似文献   

14.
高师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高师院校学生创新能力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推动全民素质教育的源动力。高师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基础文化科学知识、人文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和民主管理密切相关。培养高师院校学生创新能力,高校教师与学生工作者应发挥主导作用,具有创新教育理念;创新主体要强化创新意识,自觉进行创新实践;同时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5.
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以往高师院校理科教育过分强调教育的功利性和实用性,片面强化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和削弱了理科学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致使高师院校理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发生了偏差,很难培养出时代需要的、适合中小学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理科教师。因此,加强高师院校理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尽快提高高师院校理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已迫在眉睫。一、加强高师院校理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一)加强高师院校理科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6.
高师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怎样培养 ,是高师教育最为本质的问题。高师院校作为高校一个类别 ,人才培养既要体现高校共性 ,也要体现其独特个性。高等教育功能、职能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据 ,培养和造就精于素质教育的师资是高师院校职能观、人才观、培养观最具特色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高师院校师范生心理教育能力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全民 《高教论坛》2009,(9):47-48,53
心理教育能力是教师素质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师院校师范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基于对当前中小学心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分析,本文论述了加强高师院校师范生心理教育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心理教育能力的构成,并提出了加强师范生心理教育能力培养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素质教育成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集中表现,高师院校应从信息意识、信息技术、信息能力三个方面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林霖在《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撰文认为,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素质的培养要求教师有同样的观念和能力。但事实上目前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却因为各种原因不具备这种素质和能力,提高在职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是成人高师教育的任务。现行成人高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师与时代比,都有些落伍,缺乏成人高师特点和适应素质教育的能力。因此,革新成人高师教学计划、教材,改革教法是当前成人高师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成人高等师范院校教学现状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高师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师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标志.高师创新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遵循高师教育的基础性、人文性、师范性、开放性等基本创新教育原则,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基础,注重师范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高师院校必须深化高师教育改革,着重从观念创新、教学创新和模式创新三方面积极进行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