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既要有恰当而充实的技术内涵,又要体现科学精神,强化人文精神。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重视和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2.
田丰 《考试周刊》2013,(9):120-120
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实践:①更新教师观念,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②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赋予教学内容鲜活的生命力;③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人文精神渗透作用;④在课堂中加强师生情感互动。  相似文献   

3.
<正>传统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只注重软件操作技能学习,使得信息技术变成单纯的技术教育,忽视创新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对此,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就强调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既要有恰当而充实的技术内涵,又要体现科学精神,强化人文精神。什么是人文教育呢?人文教育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一般就是人所特有的对真、善、美终极价值的执著向往。具体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操作技能之外,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发展,教师以多媒体为载体和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这种方式进行授课,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通过以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整合来阐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学生人文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教育呼唤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信息技术的整合以及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风行之际,往往忽略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教育。过于强调信息技术的技术因素。容易忽略教育的根本目的。本文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的课程目标,但由于信息技术大众化、人性化的发展,促使学生使用网络工具进行频繁交流、交往,由此反应出的"双刃剑"效应也越来越明显。而作为信息技术学习主阵地的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育,要以教育学生正确、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为中心工作,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7.
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性。当下我们教育的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基本都以自我为中心,存在着"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人文素养",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在实践过程中比较注重科学理论和技术操作,造成了学生勤实践而轻人文的尴尬局面,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很多人认为信息技术里面没有涵盖人文精神。其实,并非如此,所有的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都不是彼此孤立的。本文从"信息技术课程的人文性表现"、"造成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症结"、"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培育的途径"3个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和网络等相关的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在磨炼学生意志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潜力,使其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语文的人文精神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成为众多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提供强大的技术帮助,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质上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融合为一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优化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如何整合,从目前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教学中,“整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人文性”的提出,合乎了教育改革的发展态势。可是对于“人文性”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课程实施中如何体现人文性,大家众说纷纭,意见不一。只有正确把握人文内涵,才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前提;只有丰富教师的人文底蕴,才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关键;只有积极探究人文知识,才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信息研究对人文科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科学的信息的定义、分类还是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用信息的观点解释问题,就是用信息识别、通信、控制等概念解释问题,阐述其规律与原理。把各种信息××学和××信息学统统划归为信息科学,乃是一种误解,信息科学家应少一些“侵略性”,不宜泛化信息科学。从信息意识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上看,人文精神的基础是信息意识,物质精神的基础是物质意识。而建设信息-生态文明的历史大趋势要求人们具备完全的信息意识,在充分认识信息运动对物质能量运动具有导向作用的前提下,以信息意识统率物能意识。  相似文献   

13.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使教育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分析、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人价值,对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与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马克思经典原著,探讨马克思科技观的发展轨迹,来揭示马克思科技观的和谐思想;进而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科技异化的本质,并从生态和人文关怀等方面提出要走出科技异化。  相似文献   

15.
中西人文精神的源起、演变与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精神是中西文化“人文”思想的结晶。在不同文化的孕育下,中华人文精神体现为伦理型的、自然与宗教融合、“人”“文”互动、社会人格等特质;西方人文精神则体现为自然型的、自然与宗教抗衡、“人”“文”割裂、个体人格等特质。在全球化时代,中西人文精神自然呈现融合趋势,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理论研究中,注重“人”与“文”的契合,“精神”和“思想”的契合;一是在文化实践中,倡导个体人格与社会人格的融合,当下追求与终极关怀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实现途径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教育在中国高等学校已经推进了近十年,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要推进,必须进一步明确其内涵,充分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在专业教育中更好地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同时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技教育缺乏人文关怀,因而在科技教育中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培养学生高尚的伦理观念、道德情操和人文关怀理念;培养学生学会从人性化的角度去确定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8.
人文知识的特性及其教育意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文知识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人文知识承载着事实之外的价值负荷性;人文知识的自身演进及其与人类社会历史演化的悖论性;人文认知结论对研究对象变化过程的直接涉入性;人文知识具有默会维度上的根源性和先决性;人文知识的语言性。揭示这些特性将为人文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新的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19.
人文教育是全民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人文求善,科学求真,社会的进步需要科学,科学的发展又受人文的影响。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新体系,首先必须走全民教育之路;其次科技、人文并重;再次健全和完善保障机制。它是一项重大、艰巨而长期的工程,必须经历几代人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人文与科学在知识层面是分离的,但两者所蕴含的精神是一致的,即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在具体教学表现上是不同的,但两者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即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应该统一于人文精神的涵养,摒弃功利性。教育的对象是人,在于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格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