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韩刚 《现代语文》2007,(9):15-16
一、引言 在言语交际中,言语符号传递的信息分字面意义、语境意义和语用意义三个层次.字面意义是言语符号脱离具体语境时具有的意义,包括概念意义和命题意义;语境意义是言语符号在特定语境中具有的意义,包括语境真实意义和语境联想意义;语用意义是言语者在特定语境中运用特定言语的用意,包括逻辑用意和情境用意.  相似文献   

2.
汉语"红"色词族语用和语境的关系,一方面,语境对语用的词语选用、言语义、感情意义和词语活用创造的条件的制约作用来分析。另一方面,由于语用的能动性,汉语"红"色词族语用又反过来创造适切的语境,进一步增强表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将"言语"这一概念进行语用梳理,并结合相关语料来举例分析,以求探究"言语"这一概念在不同语境下的独特含义,从而指出"言语"概念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4.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含糊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用现象,还是一种有效的语用策略,在言语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用含糊是人们有意识无意识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交际者之所以要使用含糊语言是为了顺应社会、文化、心理等语境因素。恰当运用语用含糊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更有效地传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  相似文献   

5.
文化语用学是一门研究和解释话语所携带的文化语用信息及文化语境功能的语用学分科。它以话语为主要的解释对象,通过文化语境的介入,解释话语构成单位所携带的文化信息、话语整体受文化语境作用而体现的说写者用意、情境期待、言语行为的文化转型,以及话语因此而产生的基于情境却又高于情境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6.
语境是人们对言语语用功能解读所凭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本研究以语境层次理论为视角,以电视剧《猎刃》中的人物对话为语料,具体分析"什么"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语用功能."什么"一词的主要语用功能表现为:信息探寻、语篇衔接、强调、表情、否定等功能.同时,这些不同语用功能的产生是受具体会话语境制约的.因此,不能笼统地将其划入疑问词范畴,而是要在疑问范畴内根据具体的语境探索其不同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用训练应根植于文本语境。语用训练应与语境中的言语形式结合,与语境中的体裁形式结合,与语境中的文化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扣住阅读教学的基础,真正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效益。  相似文献   

8.
言语幽默是根据特殊语境,利用言语双方对某些词语的字面或语用意义的不同理解而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本文根据语用逻辑学的观点,从语境、预设和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别论述了言语幽默中的逻辑背离及其幽默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往对《文心雕龙》语境思想的研究多关注其语境适应论和静态语境的构成要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刘勰的语境思想是多维的而非单一的。在关注其语境适应论即纯粹语境观的同时应该结合《诏策第十九》和《谐隐第十五》等篇发掘其不纯粹语境观,即文化语境变异观。刘勰的动态语境观既指语境是语用过程中的动态变量,又指语境构成因素的情境变异;既指语用主体对言语交际诸因素综合体的认知状态,又指言语交际中主体客体交融过程中的语用综观。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从"补缺假说"[1]的角度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用英语实施请求和道歉这两种言语行为时存在的语用迁移现象.为此,作者设计了一个定性研究来考查语用迁移在何种程度上存在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请求和道歉的言语行为中,及导致语用迁移的原因.研究发现,语用迁移存在于英语学习者请求和道歉言语行为中所用的语义单位(semantic formula)的频率中.受试者言语行为中的语用迁移可能是由于这些学习者对礼貌程度和三个情景因素的认知是不同于操英语本族者的,因为他们所采用的语用策略可能受中文语境知识的影响,从而导致负语用迁移.本研究表明,语言迁移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迁移,更重要的是语境知识的迁移,因而验证了王初明的"补缺假说".本研究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丰富、正确的外语语境输入.  相似文献   

11.
模糊语言是一种言语交际现象,在一定语境中具有语用模糊性。语用模糊性表现为言语相对模糊,是言语本意与特定语境相结合的产物,它体现在“模糊”与“非模糊”的分界上,同时还表现为模糊的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从分类、共性、差异三个角度对语用能力与翻译能力进行的比较分析表明:语用能力与翻译能力都是通过研究使用中的语言来分析人类的交际行为;都注重语境分析;都将社会文化因素作为重要的分析参数。二者差异之处在于,语用能力侧重言语行为的推理,翻译能力更关注语言分析之后的跨语际再现;语用能力分析语言与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翻译能力则更进一步关注其后续的语境重建能力。语用能力对翻译能力的构建具有启发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大力倡导"语用"的语境下,教师对如何有效落实"语用",促进"语用"增值,作了不同的思考与实践。找准训练点,是一条增值"语用"的有效途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捕捉和挖掘文章蕴含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有效地进行"语用训练",促进文本言语的"增值"?  相似文献   

14.
语用能力的培养该从何处入手?答案可能多种多样。在笔者看来,"语境""语义焦点""文化差异"等相关主题词都是很好的切入点,不过,对于小学生而言,语境——包括教材上下文语境及课堂中师生言语交往生成的语境——最切实可感,利用语境培养小学生的语用能力比较靠谱。言语语境当中,词语是最灵活也最基本的单位。如果把一个应用得体的语段比作一颗钻石,词语就是这颗钻石的一个个小切面,词语用得合适,语段才能流光溢彩。因此,在语境  相似文献   

15.
依据角色扮演法和之后的开放式访谈的调查结果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语用参数的驾驭能力进行了分析.从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对语用参数有最基本的驾驭能力,但是在言语行为过程中还存在着语言语用失误、母语社会文化参数的负迁移、动态语境意识的淡薄等问题,并就此提出口语教学增强真实情景性,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目的语文化价值体系,以及培养学生对动态语境的敏感意识等三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察跨文化交际中不礼貌言语的特征和表现方式,结合社会—认知语境观,对跨文化交际中无意不礼貌的语用理据进行探究,指出交际者在跨文化语境下不仅依赖母语的文化模式和规范而且在交际过程中共建文化语境,通过前语境—涌现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创建交流的第三空间,共同构建话语的礼貌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跨文化交际中不礼貌言语的特征和表现方式,结合社会—认知语境观,对跨文化交际中无意不礼貌的语用理据进行探究,指出交际者在跨文化语境下不仅依赖母语的文化模式和规范而且在交际过程中共建文化语境,通过前语境—涌现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创建交流的第三空间,共同构建话语的礼貌性。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交际行为活动,是言语符号与非言语符号的交往过程,更是语境对其信息、意义在主体间互动的制约导向过程.从语境的本体性认识来诠释"互境暗示"、"定位推理"和"语用连贯",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语用含糊是话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其生成和理解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语言表达所依赖的言语环境即语境对其有着重要的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对言语交际中的语境和语用含糊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并指出语境因素主要包括认知语境、关联语境和交流语境等,并提出积极的语用含糊能充分地使语境效果得到互相显应,从而有利于理解,促进交际的成功和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英语教师在教学课堂话语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言语手段和语用策略建构了三种不同的身份:职业身份、个人身份和关联身份。文中对教师在课堂语境中三种身份的建构策略进行了分析考察,并且力图从语用学的角度探索这三种身份建构的语境顺应动机。本研究认为教师不同身份的建构是出于顺应不同语境(机构性互动语境及心理语境)的需要,是课堂交际的一种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