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蒙古族传统曲艺"好来宝"源于蒙古族古代英雄史诗,始于元代"倒剌戏"和"倒剌胡歌",成型于清代蒙古民间故事"胡林乌力格尔"的潜台词。因为,早期的说唱艺人"胡尔奇"大都能演唱蒙古族英雄史诗,所以"好来宝"与蒙古族古代英雄史诗有继承关系;13-14世纪在蒙古人中广泛流传的"倒剌胡歌"是蒙古族说唱艺人创造的多篇章叙事乐曲,它的诗由二句、四句或五句、六句构成是典型的民歌风格,它的故事情节气势磅礴具有长篇史诗的特点;19世纪流行于蒙古东部的说唱艺术"胡林乌力格尔"以它的抒情叙事、自拉自唱和与听众互动的风格不但极大地丰富了自己,而且还促进了"好来宝"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中民歌占有主导地位。民歌又可分为单声部民歌和多声部民歌两大类。蒙古族是个音乐的民族,辽阔的蒙古草原是音乐的海洋,其民族音乐也是丰富多彩的。蒙古族音乐包括民歌、民族器乐、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等四大类,其中民歌占有主导地位。"潮尔"——蒙古族特定的乐器或演唱形式,是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多声部民歌音乐形式。本文以潮尔音道《珍贵的诃子》为例,浅析蒙古族多声部民歌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说唱音乐,作为一种叙事性的音乐体裁,其典型特点就是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说与唱、文学与音乐的结合。这种艺术形式,是千百余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一项独特而卓越的艺术创造。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普遍存在着对说唱音乐重点发展时代模糊不清的认识,对它的评价也存在着一引起缺陷,因此,为进一步了解和重新认识这些问题,本文着重对说唱音乐由唐代至明、清时期的发展、演变做以粗浅的论述。说唱音乐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从萌芽到真正形成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最早,它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荀况所作的《成相》篇,但说唱音乐的真正形…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多声部民歌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在简单介绍蒙古族多声部民歌的外延的基础上,以《珍贵的诃子》、《孔雀》和《书前序歌》为例,分析了蒙古族潮尔哆与说唱音乐的基本特征,对蒙古族潮尔哆与说唱音乐的旋律、结构等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从满族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说唱和戏曲几方面内容的概述和剖析,从而阐明了清代满族音乐文化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长调(乌日汀哆)所包含的题材与蒙古族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它是蒙古族全部节日庆典、婚礼宴会、亲朋相聚、"那达慕"等活动中必唱的歌曲,全面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心灵历史和文化品位。目前在社会文化艺术空前融合与创新的背景下,蒙古族长调(乌日汀哆)也逐渐被蒙古族艺术家改编与运用到西方无伴奏合唱艺术当中,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逐渐树立起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7.
《遥远的敖特尔》是马头琴演奏家李波先生于1981年创作的马头琴曲。该曲以蒙古族音乐为素材,在演奏技巧技法、节奏、调式特点以及蒙古族长调牧歌"诺古拉"式的装饰性音调等方面较完美地表现了艺术形式和独特的民族风格。《遥远的敖特尔》以鲜明的艺术形式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乐曲以其浓厚的民族风格和抒情性,充分体现了马头琴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在蒙古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中,长调音乐旋律优美深情,委婉动人,节奏舒展宽广,演唱方法独特精深,以其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在辽阔的草原上。通过对蒙古族长调的深入了解,笔者对蒙古族的音乐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表面看只是描绘草原的游牧生活以及和生活相关的点点滴滴,但它却深刻的蕴涵了更深的意境,值得人们深思与回味。  相似文献   

9.
<正>合唱是音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直以来表现出高雅博大的艺术魅力。即便在器乐水平高度发展的今天,合唱艺术仍旧历久弥新,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仍旧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样也是历练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一、在学生个体练习中实现自身的和谐交融1.吐故纳新,练习气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从生理学角度来看,歌者的气息是声音的构建基础,是自我发声的原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将赫哲族"伊玛堪"与达斡尔族"乌钦"两种说唱艺术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出这两种说唱艺术的差异性,进而总结出二者相互渗透交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正> 在中国音乐中,器乐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在整个中国音乐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它总是受着其它艺术形式的影响,同时,反过来又给予其它艺术形式以影响。一般来说,宋代以前,器乐受歌舞艺术的影响较为显著;宋代以后,器乐受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影响较深。  相似文献   

12.
张亮 《考试周刊》2010,(41):32-33
扬琴是外来的击弦乐器.它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后.随着说唱音乐的发展和地方戏曲的兴起,特别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积极吸取民间音乐中的精华.不断和民间音乐相互融合。扬琴在曲艺等伴奏中广泛被使用,尤其是在秦腔伴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扬琴从合奏中逐步演变成独奏乐器,形成了多个具有地方性特点的流派.成为具有中国音乐风格、语境和色彩的民族乐器。  相似文献   

13.
扬琴是外来的击弦乐器,它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后,随着说唱音乐的发展和地方戏曲的兴起,特别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积极吸取民间音乐中的精华,不断和民间音乐相互融合.扬琴在曲艺等伴奏中广泛被使用,尤其是在秦腔伴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扬琴从合奏中逐步演变成独奏乐器,形成了多个具有地方性特点的流派,成为具有中国音乐风格、语境和色彩的民族乐器.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短歌无论是旋律发展的对称性句法关系,还是以四五度为主和二三度级进为主的两种音程旋律进行规律,充分体现了情感发展和旋律运动相互关联的内在的逻辑关系。这种旋律运动的逻辑关系,表明了蒙古族人民自己民族审美及其尺度,并创造出符合本民族历史、宗教、传统生活习俗的自由完美的艺术形式。蒙古族短歌在蒙古族音乐史上,具有很高的音乐美学价值。它的这种艺术形式不但对蒙古族人民的音乐艺术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集宁师专学报》2016,(3):74-78
蒙古族是音乐的民族,蒙古族传统的民歌是最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体现着蒙古族音乐个性化、朴素的美学观念和草原风格特点。当代蒙古族草原风格合唱曲的旋律创作,仍然继承了蒙古族传统音乐的美的内核,沿着蒙古族传统音乐所形成的风格特点继续发展,在新的时代进行着新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河洛人鼓是流传于河南洛阳一带的说唱音乐,它从形成到兴盛以至于目前的衰败自身的传播态势有很大的联系。笔者从政府的保护措施利河洛大鼓艺人自身素质的提高方面进行思考,以及我们教育界应该怎么介入才能使河洛大鼓重新绽放艺术魅力,从而达到继承和发扬我国宝贵的艺术财富。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音乐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是一首由漂泊异乡的蒙古族诗人席慕蓉作词、蒙古族作曲家乌兰托嘎作曲的一首如诗如画、可歌可泣的优秀作品。作品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和音乐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从歌曲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和结构分析方面出发,来阐述这首歌曲所体现出来的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鲜明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8.
本系统介绍了中国说唱音乐的形成与发展,阐述了说唱音乐的类别及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音乐记载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传承着人类的灿烂文明,其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因此,《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它表明对音乐教育工作的思考又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再把音乐视为单纯的技术,而是把它视  相似文献   

20.
说唱音乐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说唱音乐有其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说唱音乐的历史悠久,它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二,说唱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中的里程碑,这表现为两点:一是说唱音乐继承和发扬了民歌的精髓,孕育和促进了戏曲的产生,二是说唱音乐的发展也促进了民间器乐的发展,丰富了民间器乐的表演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