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足于当前信息时代下的图书借还服务需求,以广州图书馆的转借服务应用为基础构建"个人移动图书馆"模式并为读者提供图书自助借还服务,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借还服务方式的创新。本文通过对广州图书馆图书转借系统的特点、功能、流程和转借系统在广州图书馆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说明,总结实践经验,简单探讨了基于广州图书馆转借服务应用的"个人移动图书馆自助借还书"模式对图书馆发展的作用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逐渐应用,使得图书馆服务模式从传统手工服务和自动化服务向智能化服务模式演变,强化读者自我服务意识,建立自助式批处理借还图书系统,必将大大提高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一、图书馆开展情报工作的必要性当今世界已进入情报化社会,传统图书馆单纯被动的借借还还已不符合时代要求。图书馆建立文献情报中心,由传统的服务模式向情报职能的战略转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图书馆开展情报工作是近年图书情报界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现代新技术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由传统服务型向现代服务型的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以文献收藏和向读者提供图书借阅为主.读者服务工作的重点在于如何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帮助用户查询和检索文献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大规模运用,作为新兴数据采集方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许多图书馆的借阅管理系统已淘汰以人工操作为主的传统借还图书模式,逐步采用完全依靠自助化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来完成图书借还管理服务。笔者针对RFID自助服务模式对图书馆传统文献资源服务的冲击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以西华大学图书馆为例重点探讨重构和完善数字化背景下一种切实可行的“学科顾问”馆员文献资源服务结构,以及落实“学科顾问”馆员制度的详细执行方案和配套的勤工助学(学生工)推进措施等视角,就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出新的思路。旨在为提升和促进新型大学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服务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社会分工与图书馆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社会分工为图书馆规定的社会角色--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并提供借阅流通来达到传递知识和信息的目的,说明“借借还还”这一服务形式是图书馆的服务特色,而图书馆界把借借还还作为被动的、封闭的服务形式,与各类新的信息服务相对立,是图书馆改革中一种观念的异化,事实上,新的服务形式是传统的借借还还这一服务的开拓和延伸,只有在做好基本的借借还还工作基础上进行的改革才能保持持久。  相似文献   

7.
简述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概念和技术应用原理,说明其在图书馆业务中的相关应用,包括图书便捷识别技术、简化检索作业、管理员图书整理工作和读者自助借还系统管理等。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应运出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可实现操作标准化,馆员工作简单化,服务人性化,读者满意度不断提升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物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迎来了图书馆智慧化建设高潮,为了更好地提供智慧服务,研究了图书馆座位智能借还书系统。系统由智能书库与智能传输带两部分组成:书库基于机器人技术完成图书智能存取,传输带基于C-MOS摄像头、自控制电机完成图书智能传输。本系统将实现读者在座位上自助借还书,增强图书馆智慧服务体验的效果,提高读者的学习效率,增加图书借阅量。  相似文献   

9.
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使自助借还图书成为可能。RFID可对图书的馆藏位置实现精确指引,可显示图书乱架情况,能批处理借还图书,使图书安全管理更为高效。镇江船艇学院图书馆引进了RFID系统设备,在布局分配、流程优化、服务程式、岗位分工、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式的探索,以期建立起适应新技术变革需求的图书馆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信息技术成熟、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信息传播网络化的时代,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朝着图书信息多样化、服务手段现代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传统图书馆是利用有限的图书资源为一定范围内的读者服务。然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传统早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图书信息的需求,于是现代图书馆应运而生。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以及网络的普及,图书馆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成  相似文献   

11.
吴建中在《图书馆杂志》1997年第1期撰文指出,随着高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传统的管理体系与服务方式已远远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变化。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将呈现出八大趋势:①工作重心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②业务重心从第二线(图书编目)向第一线(读者服务)转移;③服务重心从一般服务向参考服务转移;④收藏范围延伸至与人类文明有关的各种记录与载体;⑤业务向馆外延伸,重视图书馆网络之一员的角色;⑥服务向社区、家庭以及与文化教育相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要善于利用信息促进自身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信息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群众的信息意识不断增强,信息,作为生产力要素的构成成分,优化生产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力求增殖高效的无形资源,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和利用。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在信息的开发、利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其情报信息职能,开展信息服务,也已成为图书馆人的共识。尽管各馆的信息服务,重点服务对象、服务方式等有所不同。正是因为大多数图书馆已不满足现代传统的借借还还,千方百计寻找图书馆服务的新“领地”,瞄准经济建设这一主战场,采取各种方…  相似文献   

13.
针对自助借还图书服务中出现的各种不诚信行为,图书馆应发挥其教育职能,开展宣传教育、新生培训、适度处罚、开展网络讨论、专家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且与加强自助借还系统的监测管理、建立诚信机制和诚信档案并举,在提升图书馆服务品质的同时,培养读者的诚信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主馆为南湖校区图书馆,馆舍0积约6万平方米,阅览室座位5000多席。图书馆全面引进自助借还系统,实现了"藏、借、阅、咨"一体化的现代服务管理模式,周开放时间达89个小时,法定节假日不闭馆,为读者创造了方便、快捷、自由、舒适的图书借还与阅览环境。历经百年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已形成了以矿业为特色,以理工为重点,文、管、经、法协调发展的文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读者的进馆人次、借还人次两个行为属性为出发点,通过筛选统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图书馆自2015年1月开馆以来,全年不同类型读者的进馆和借还行为数据,总结了不同类型读者使用图书馆的不同行为特征,进而探讨了优化图书馆服务可以采取的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16.
从借书证的演变看图书馆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工作中除了大量的文献整序外,就是如何根据读者的需求组织读者利用图书馆。发证工作即是读者工作中的第一重要环节。本文试图通过天津图书馆发放读者证的发展演变过程,折射出我国现代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变迁和发展。为研究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提供一点有益的佐证。1 天津图书馆借书证的历史演变过程图书馆借阅证是公共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重要工具,是读者利用图书馆图书的一种契约。天津图书馆图书借阅证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08年直隶图书馆的建立之初。当时该馆只设馆内阅览服务,读者到馆阅览要收取“票券”。这种“票券”可以说是天津图书馆最初意义的图书证了。也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图书馆以实体图书馆为中心,每次借还图书都要到图书馆,这会影响到图书资源配置的效率。开放图书馆的借阅系统,让图书在读者之间进行自由借还,可形成图书的借阅漂流。论文通过理念阐述、流程规划和制度设计,勾画出图书流通的全新图景。  相似文献   

18.
张明 《图书馆杂志》1996,15(5):60-60
香港市政局公共图书馆及31个联索图书馆已经全面实行了电脑化的管理。图书馆的电脑设施为读者提供了非常方便、快速的联机图书供还服务,以及联机公共检索系统。该电脑系统兼备中英文功能,可联用终端机450个左右,并且该系统一年可处理1100万项图书借还记录。电脑库已贮藏了大约有60万个书名,合计有270万件中英文资料。读者不仅通过电脑系统可以查到所有31个公共联索图书馆的馆藏资料,还可以通过“读者记录查询服务”查阅到  相似文献   

19.
形式多样、富于特色的图书馆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与传统的图书馆不同,特色图书馆“以读者为主”,应读者的需要而建立,又根据读者的需要不断增加或改进服务内容,这些图书馆呈现出网络化、研究型的特点,方便快捷地为读者提供各种知识和信息,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实行自助式外借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中通过探讨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借助自动借还书设备,把馆员从简单机械的借还服务中解脱出来,从事更加细致深入的读者服务工作,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实现对图书馆馆员及读者的人文关怀。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