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童话是人们早已熟知的文学体裁,时代的发展使童话的内容和形式也在发生改变。郑渊洁的成人童话,作为童话的新形式,其价值考量不容忽视。郑渊洁本人的经历有一定独特性,作品创作也有与众不同之处。他的成人童话创作将视角转向更为真实的现实,充分尊重儿童的成长环境,将他们真正放在作品创作的核心位置。就文学作品所承载的教化功能而言,“人性善”不仅是郑氏童话的核心思想,还对当下“儿童成人化”的教育问题产生有益引导。  相似文献   

2.
创作童话是一种文人为儿童创作的童年话语,从根本上说脱胎于神话传说。创作童话包含了多方面来自神话传说中的原创文化因子,这是由儿童思维与原始思维的相似性决定的。另一方面,儿童思维与原始思维的相异之处、两种文体不同的产生背景和创作目的。又使得存在于创作童话中来自神话传说中的因子经历了过滤、变化、更新。对神话传说中的因子恰当的“扬弃”有利于优秀创作童话作品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丰子恺的童心信仰使他以一种独特的姿态进行童话的创作。在为数不多的童话作品里,他描绘了纯净的童心世界。在他笔下的童心世界里,他竭力表现的不是他作为成人对儿童的某种俯就或训诫,而是他对童心世界的虔诚仰慕以及对构筑理想国的渴望。  相似文献   

4.
张天翼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许多成人作品和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他谙熟儿童心理,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有选择的吸收借鉴民间童话的精华,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的童话精品,成为中国文学童话的开拓者之一。他的童话作品一版再版,深受儿童的欢迎,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童话大师安徒生不仅是孤独的,而且是矛盾的。总体上看,这种矛盾体现在他的现实经历与他的梦想之间的对立;在童话的内在意蕴上看,这种矛盾体现在他作品中儿童精神气质的自然流露与成年思悟的深刻表达之间的对立;在创作手法上来看,这种矛盾体现在“决意”的民间书写与“诗意”的文学创作之间的对立。这三个方面虽然是对立的,但同时又是统一的,它们统一在作家的本色童心之中。正是在这样的对立统一之中,安徒生的童话才如此的富丽而单纯、灵动而深刻  相似文献   

6.
“热闹派”童话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郑渊洁、周锐、彭懿等作家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尊重了儿童的游戏意愿,“信奉快乐主义的童话创作原则,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变形为外部表现特征,以弘扬游戏精神和解放当代儿童心灵为内在艺术旨趣”(彭懿语),给“文以载道”的传统童话观念以猛烈冲击。  相似文献   

7.
夏尔·贝洛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童话大师。在他之前,虽然也有许多精彩的童话故事在儿童中流传,但它们大多与神话、传说和民间文艺相缠夹,并没有确定独立的童话文体。有意识地专门为孩子们创作大量童话作品的“先知”是十七世纪法国诗人贝洛。他在阐释童话的价值时说:“一则童话就如同一颗种子,最初激起的仅仅是孩子们或喜悦或悲哀的感情,可是,渐渐地,幼芽便冲破了种子的外皮,萌发、成长,并开出美丽的花朵。”这种文学主张的实绩便是《鹅妈妈的故事》,统称贝洛童话。由于贝洛童话的风行以及对后世的典范作用,贝洛被誉为现代童话的始祖,儿童…  相似文献   

8.
科学童话是新疆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疆科学童话的领军人物,李丹莉长期以来一直默默耕耘在科学童话创作这片热土上。“儿童本位”是李丹莉科学童话创作的基础,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情感、哲理、感悟等多种元素的融合构成了李丹莉作品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9.
严文井是继叶圣陶、张天翼之后最有中国特色的童话作家之一。其作品浓郁的抒情韵味和哲理色彩,上接叶圣陶早期的童话创作,下启新时期抒情派童话,代表了中国童话作品的一种形态。其创作的特色大致可以概括为:师长的“严”与“爱”;诗人的“抒情”与“哲理”;寓言倾向。  相似文献   

10.
童话是很受儿童欢迎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的比重较大。童话来源于民间,它是人民的口头创作,所以也可以称为“民间童话”(包括作家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的基础上加工改写的“民间童话”)。逐渐地,作家吸取民间童话的优点,创作了新的“文学童话”。到近代,作家为了给儿童一些科学知识,激发儿童攻下科学堡垒的兴趣,又创作了  相似文献   

11.
一个多世纪以来,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一直被广为流传和喜爱,这些经典的童话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智慧与拙朴,幻想与现实,美好与邪恶,勇敢与怯懦的矛盾丛生又绮丽多彩的童话世界,透过作品本身去发现作者,还原一个本真的安徒生,了解作者真实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思想,对于我们挖掘安徒生童话最本质的精华,重新发现其作品的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林纾和魏易翻译了兰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后来林纾、陈家麟主要从奎勒-库奇《莎士比亚历史故事集》翻译了4个莎士比亚历史剧,但是《亨利第六遗事》包含了不分行的、文言散文体的戏剧片段的翻译,有较多的汉化文言改写,而且林纾对莎士比亚的了解比现在人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相似文献   

13.
霍夫曼的艺术童话兼具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显示出了独特的童话艺术。从其主要童话角色"艺术家"的现实性与浪漫性和复杂的童话叙述原则可以发现霍夫曼独特的童话艺术观: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基础上赋予童话生活的真实。霍夫曼选择就在我们近旁的这类艺术家作为主要形象,对他们进行精确、复调的叙述,使童话作品具有了更鲜活的生命力和现实性,凸显了文学转型期的一种过渡性和广博性。  相似文献   

14.
对韦丛芜在抗战时期弃文从政,长期以来争议较大,也颇有微词。鲁迅先生哀叹其"神驰宦海",更有研究者认为是其人生败笔。然韦丛芜是怀揣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之心走上从政道路,从政期间推行的乡村建设运动的理想与实践,对于今天新农村建设仍具有启示作用。只是他为这段历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5.
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对魏源思想进行剖析和解读,阐述了魏源人本思想触及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魏源人文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人文价值理念,魏源西学思想意蕴着可持续性的观点,这有助于我们对魏源及其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6.
诞生于六朝时期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是以人为主体对象的小说集 ,是魏晋风度的艺术记录和赞歌 ,它的实录性质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在记录人物品行时 ,运用了品藻的方法 ,使对象特征和小说作者的描述方法得到了统一。它的伤逝之感的凄婉情调正是六朝人的精神主题。它使得小说文体样式具备了现实性的审美品格 ,发展了残丛小语的原初形态 ,形成由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体情感所构合的小说形态 ,对于中国小说具有滥觞和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人型”阶段的蛇故事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再现,反映原始图腾崇拜在民间信仰中的流传过程,揭示早期志怪小说与民间信仰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韦应物是古代悼亡诗的重要代表。西安出土了韦应物家族的四方墓志,这是我们研究韦应物悼亡诗的宝贵资料。将墓志与韦应物诗相对照,可加深对其悼亡诗的理解,并从韦应物诗集中发现更多的悼亡之作。韦应物悼亡诗的艺术特点深刻影响了苏轼等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9.
《玄怪录》是唐代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小说集,内容以志怪和奇遇为主。作家在作品中竭尽全力之能事,揭橥中晚唐的现实问题,抨击和讽刺了当朝政治的阴暗面与现实的丑恶面,影射政治敏感事件。此外,作品还为人们展现了一副美轮美奂的理想国家,体现出作家浓厚的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20.
刘勰“正纬”的原因在于神学化的“纬”已经严重地偏离于“经”,刘勰要“宗经”,就必然要“正纬”。刘勰主要采用比较的方法来“正纬”。首先从“经”的角度来“按经验纬”,即从“经”与“纬”的生成比较、横向比较以及“纬”的纵向流变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证了“正纬”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正“纬”体之伪。其次从“文”的角度来比较“经”、“纬”与“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得出“纬”体无益于“经”却有助于“文”的辩证结论。刘勰“正纬”所达成的目的不仅在于为了维护“经”的神圣地位而去纠正“纬”背离于“经”的外在现象,而且在于揭示出在“经”、“纬”与“骚”三者之间互动着辩证思维的内在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