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回顾(一)课程的演变弹指一挥间,新中国的语文教育已经历半个多世纪,回顾这一历程,我们会有诸多感慨。让我们先来勾勒一下小学语文课程历经艰难曲折、渐趋成型的线索。起始:1949年,新中国出版了第一套中小学语文课本,将解放前中学的“国文”和小学的“国语”统称为“语文”。“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称之。”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规定了该学科三方面的目标任务:一是阅读,二是说话写话,三是写字。这是新中国语文教学的起始标志。变革:1952年,学习照搬苏联模式,将在中国…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后,我国小学语文界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进行过反复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前集中在对语文教学工具性与思想性关系的争论,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集中在对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关系的争论。下面将按时间顺序来介绍语文教育的一些大事,以便大家了解各个时期政治态势的变化,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制订和修改,以及对于语文课程性质、任务认识的历史发展。一、1950年:关于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的初步形成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强调语文课上学生学习的是“普通语体文”…  相似文献   

3.
1建国以来,颁布过几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建国以来,先后颁布过七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它们是:教育部1952年颁布的具有教学大纲性质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修正草案)》;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国家教委1987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教育部2000年3月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2“新大纲”是在什么情况下制订颁布的?大纲是时代的…  相似文献   

4.
1.建国以来 ,我国教育部 (国家教委 )共颁布过几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  建国以来 ,我国教育部 (国家教委 )先后颁布过七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它们是 :教育部于 1952年颁布了具有教学大纲性质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 (修正草案 )》 ,1956年颁布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草案 )》 ,1963年颁布了《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草案 )》 ,1978年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行草案 )》 ,国家教委于 1987年颁布了《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1992年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 )》。教育部于 2000年 3月…  相似文献   

5.
黄秀玲 《新教师》2019,(9):33-34
陶行知的重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他将其定义为,“生活的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陶老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对于现在的语文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应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  相似文献   

6.
读了由闫学老师执教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以及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晏子使楚》引发的关于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与语文知识问题的“旧话重提”(2006年第10期《人民教育》、2006年第6期《小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也想谈谈个人对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现状一:“万金油”式的语文职能,让语文步履蹒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这样界定语文课程的  相似文献   

7.
2001年7月,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语文教师兴起了学习的高潮,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但是由于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全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仍然没有很大的转变。我们学“课标”反思传统语文教育,认为中国当前语文教育还存在着7大弊病:教育体制僵化、教学理念滞后、教材内容陈旧、教学程序呆板、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评价无理。只有坚决推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称“语文课程标准”),才能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课文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戴正兴 《辽宁教育》2000,(12):26-28
建国以来,先后颁布过7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它们是:教育部1952年颁布的具有教学大纲性质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修正草案)》,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相似文献   

9.
2006年,是实施语文课程改革实验的第五个年头。这一年,语文课程改革是怎样的状况,崔峦在2006年春季人教版教材培训会议上对此作出清晰判断:总体向好,坚冰已经打破,而问题依然存在,但改革的决心不可动摇。笔者认为,2006年语文课程改革已显露出这样的端倪:理性回归,蓄势待发。一、四大名师的语文教育思想受到推崇为了“抢救”老一辈小学语文名师的教育思想,“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研究中心”新近推出了“四大名师教学艺术研究专辑”,让我们走近贾志敏、支玉恒、于永正、靳家彦这些小学语文教坛上的名师。邓小平同志曾动情地说:“一个小学教师,把全…  相似文献   

10.
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于2001年颁布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简称《高中语文课标》)又于2003年面世,从而使小学语文教育,初中语文教育与高中语文教育链接成一个完整、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大体系。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对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新的《高中语文课标》充分体现出它的鲜明特色: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与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较,其“选择性”尤为突出。《高中语文课标》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  相似文献   

11.
在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有四个方面的全新理念:一是改“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二是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三是强调语文实践。四是主张探究性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育实践提供了一种理性规范。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实际上是语文教育规律的一种论释。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中的“工具性”就蕴含了“双基”的教学与训练。语文课程标准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以培养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因此,“双基”仍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那么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创新双基教学呢?  相似文献   

12.
2002年9月,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分会举办了小学毕业班学生语文素质评价卷的命题比赛,本着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评价功能的认识,对试题进行了反复研究。在命题中,注意体现语文课程新的教育评价理念,现将试卷命题中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一、试题内容突出基础性和人文性“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为这门基础学科命题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力求从四方面体现其基础性,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按照这样的思想,在…  相似文献   

13.
<正>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课堂学习成为一个有限制的教学环境,无法体现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所背负的思想引导、综合能力提高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也应该摆脱教材、课堂的束缚,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中探寻教学小学语文的新方式。一、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紧迫性目前国家已经就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发布了许多教育文件,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国农村教育发展长春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已经一年多了,当我怀着欣喜感奋的心情去学习、体会这本体现最新教育理念和教改成果的《语文课程标准》时,不禁想起了我国第一部“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者叶圣陶先生,想起了他在语文教育领域辛勤耕耘76年,创造性地建构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科学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实施三年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贯彻执行课标理念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偏差,这些偏差使语文教学迷失了方向。针对这些偏差,不久前,专家、学者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实验稿作了二百多处修订。主要修订之处有:在“基本理念”部分增加了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优秀传统”这一重要提法;在“教学建议”部分,增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理念,是指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也是指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一种精神。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提出语文课程的四条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01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坚持了这四条理念的同时,对这四条理念的解说作了个别文字的修改。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倡导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实施建议各部分反复强调要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跨学科学习语文、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等,也都表达了综合性学习的思想。语文综合性学习符合语文教育特点,是体现语文课程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重要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18.
2002年9月,本人参加了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分会举办的小学毕业班学生语文素质评价卷的命题比赛,本着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评价功能的认识,对试题进行了反复研制。在命题中,注意体现语文课程新的教育评价理念。笔者认为,该试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试题内容突出基础性和人文性“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为这门基础学科命题时,笔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力求从四方面体现其基础性,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按照这样的思想,在…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语文教学改革,2000年我们国家就出台过两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一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改革的指导意见》,二是教育部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这两个文件都提出“要增强课程弹性”、“教材应努力构建灵活开放的体系”、“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等要求。之后不久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则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目标,这反映了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开放趋向,对指导语文教材建设和改革语…  相似文献   

20.
1996年我曾写过一篇《小学语文课加强语言训练问题》,文章写了三个题目:语言训练和语言练习;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这篇文章发表后不久,恰好在语文教育界就展开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随之受到批评。再后来语文课程标准公布,提出“语文实践”。近来大家又提出“语言训练”问题。就此问题,我再谈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