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毕业季高校毕业生常常会陷入就业歧视、求职陷阱等就业权益被侵犯的困境,究其根源在于现有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高校就业指导虚无、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如何避免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免受侵犯,需要培育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深化权利保护意识,强化政府监管力度,完善就业法律法规,夯实高校就业指导根基,共同构建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体系,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快乐就业。  相似文献   

2.
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是培育大学生法治精神的重要资源.在法治精神视阈下,研究大学生权益的行政法保护对策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法治理念,促进大学生正确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合法权益.针对大学生受教育权、民事权利、社会政治权利、申诉救济权及其他权利受侵害,通过探寻大学生权利受侵害的主要原因,从行政法角度,以培育大学生法治精神为视角,通过培养大学生维权意识,建立多样化的大学生维权途径,坚持依法治校保护学生权益,建立完备的高校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增强纠纷解决有效性,增强高校大学生权益的行政法保护,提高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好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并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做到知法、懂法、用法,提高青年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帮助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我国建设法治社会打下坚实基础[1].本文深入分析了青年大学生心理、生理特征以及社会、家庭环境的改变,提出对大学生进行普法教育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全面开展大学生普法教育.  相似文献   

4.
高校劳动教育的全面加强,迫切需要明确其主要依托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和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课程,不仅在破解高校劳动教育现存问题、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及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方面具有突出作用,而且在全面深化高校劳动教育的政治属性、理论属性和实践属性,助力大学生成长为具有新时代劳动精神与劳动技能,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高素质劳动者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因此,思政课应成为高校劳动教育的主要依托课程。依托思政课开展高校劳动教育,需着力挖掘教材资源以探寻逻辑生长点、加强经典学习以夯实理论之基、开展专题教学以突破重难点、用好实践课堂以实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5.
<正>《统编版教材使用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行动研究》是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2019A057)。经过课题组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成果,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一)勾勒法治教育本土化蓝本,在活用教材中提升学生法治认知课题组遵循编写理念,结合本土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培育体系。通过深挖、凝练教材知识,融入本地典型法治案例,创造性地重构培育法治意识的教材资源。为此,课题组重点打造符合初中生学情的守法、知法、用法、信法四个法治教育专题。经过教学实践检验,这四个专题为学校法治教育搭建了教学框架,提供了理论支撑,使学校法治教育的开展更为系统有效。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带薪实习及其权益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勇 《高教探索》2008,(2):124-127
大学生带薪实习与教学实习、兼职打工和就业见习不同,所形成的法律关系性质也不同。实践中侵犯带薪实习大学生权益的行为涉及实习关系各方、类型多样,其主要原因在于法律制度缺失;我国应当构建大学生带薪实习权益司法保护和救济机制、完善有关大学生实习教育行政和劳动法律法规,健全政府、高校和实习单位管理和服务制度规范,促进实现我国教育和劳动社会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卢晓丽 《考试周刊》2011,(37):198-199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使大学生通过教育能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能用法治的理念去认识社会,用法的精神指导自己的行为,且知法、守法、用法。推进大学生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法治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大学生创业教育要以法治作为重要的价值指针,保证教育全过程的合法性,培育学生的法治素养,更好地服务于未来创业可能面对的法律场景。但当前大学生创业权益缺乏制度性保障,在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上对法治的重视力度依然不够。对此,应推动创业政策向具体保障制度转变,在教育内容、活动形式以及考核体系上增补法治的维度。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语境下的普法生力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肩负着法治强国的重任。将法治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进高校的需要,更是实现高校现代化治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践行依法治国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基于高校思政教育下的大学生法治文化培育,可以通过学校育人、网络辅助以及社会实践等不同路径进行创造性交融,实现培养法治素养与思政素养兼具的现代化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高校法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引导学生尊法、知法、用法的重要使命.文章根据对国内综合类院校S大学1200余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在法治教育稳步推行之下,课程设置、活动组织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进而从功利主义的蔓延与人文精神的缺失两方面分析问题成因,并结合新时代习近平法治思想,对高校法治教育提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路径出发,探讨了高校学生管理应有的法治理念和应遵循的法律规范,提出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核心是维护学生权益,并从树立学生法治精神和维权意识,建立尊重学生权益的学校管理制度,疏通学生权利主张渠道,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的实现等方面论述了如何保障学生权益。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校大学生外出兼职打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然而由于大学生这一特殊身份在劳动法中的尴尬地位,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劳动权益受到侵犯且维权困难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从劳动法律法规的角度出发,提出兼职大学生在劳动权益保护中面临专门针对兼职劳动者的法律法规缺失和兼职大学生与雇主之间法律关系界定不明确等法律困境,并据此提出把兼职大学生纳入劳动法律的调整范围,制订保护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的行政规章,以及通过完善民法来保护大学生兼职劳动权益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在法治意识、权利意识、集体观念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高校应从法治教育、校园文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法治理念教育。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对当代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势在必行。高校的责任在于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而不是无知的法盲,所以,高校理应担当起培养大学生法治理念的重任。高校对当代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主要应从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大学生的法律权威观念,强化大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和培养大学生的程序理念等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陶志猛  杨迎 《天津教育》2021,(3):183-184
小学六年级法治教育专册旨在通过专门的法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利,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法治观念,逐渐形成法治思维。如何将"法律专册"课程中抽象的、生涩的法律条文,在儿童认知可以接受的思维方式落实,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即梳理教学内容,普及法治概念;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深化法治理解;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落实好"法治专册"培养学生法治思维的任务,进而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做兼职在大学校园里已蔚然成风,而一些非法兼职机构利用大学生急于求职的心态,利用不法手段散布用工信息,企图诱骗大学生的廉价劳动力;一些用人单位也趁虚而入,和大学生们大搞文字游戏,大学生做兼职过程中自身权益受损的事情屡见不鲜。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增强法律意识,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就业信息,处理好兼职工作与学业的关系。学校应给予大学生兼职工作以正确的指导,做好法律教育等方面工作,使虚假信息不攻自破、不法行为得以杜绝。  相似文献   

17.
从价值论的角度解析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价值就是大学生即价值主体对法律的终极精神即价值客体的需要关系,其具体形态包括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价值本质是法育的实践活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对法律信仰的认同不仅会促使大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且能够唤醒大学生的爱国本能,有利于法治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更广泛的实践路径,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要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文章简述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内在联系,指出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从提高法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运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法治教育的渠道、注重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具体落实到高等教育领域和高校工作就是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大学生。依法治校首在依法治管,辅导员作为高校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一线工作者,实现辅导员队伍法治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培养大学生法治观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以法育人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法治观的养成,应以信仰法律、服从法律、人权观、守法观、平等观、契约意识、申诉意识和诉讼意识为其基本目标构成,并将这些目标加以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