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法官会议制度在审判实践中存在功能"弱化"与"异化"的双重困境:被"架空"致使咨询与统一裁判尺度的效果不理想,或被"滥用"异化成法院内部的审判决策组织。根源在于该制度运行背后行政化的异化逻辑,表现为组成机制、启动机制、发言机制的高度科层化以及会议决议影响独立裁判等。我国法官会议制度应转变会议运行理念,坚持效益原则,改造功能维度、规则维度和运行维度,推进审判权运行扁平化。  相似文献   

2.
审判公开是我国司法审判中的一项基本制度,但在审判实践中与审判公开相悖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目前的法院审判机制已成为制约审判公开落实的瓶颈。因此,必须实现审判权的归位,建立运行合理的审判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当前审判权运行机制中存在审判权地方化、行政化以及官僚化现状,审判权运行中出现审判权独立运行阻塞、审判权运行秩序紊乱以及办案法官"逃逸现象"问题,严重影响审判权运行机制良性展开。有鉴于此,应对审判权运行机制进行机理构造、制度构建以及对健全审判权运行机制的具体微观问题进行研究,积极探究建立以审判权为核心,以审判监督权与审判管理权为保障的审判权运行机制,真正实现司法改革所追求的宏伟法治目标。  相似文献   

4.
合议庭是我国最重要的审判组织,合议制是我国最重要的审判方式,合议制功能的发挥正是通过合议庭的运行来实现的,合议庭运行状况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案件的审判质量,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的审判制度建设.通过对现代化审判权运行规律的探寻,考察我国的审判实践,我国合议制的运行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需要对合议庭工作制度加以完善,合议制高效运行需要进行科学的机制设计,保障审判权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5.
依照我国宪法规定,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但就目前国家权力配置系统与具体运行现状而言,存在着审判独立宪法地位相对虚化的问题。在我国现阶段可从规范党的地方各级组织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方式,构建和规范人大对法院监督的制度和程序,合理界定检察院与法院的关系,改革和完善相关具体制度等几方面入手,确保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以保证法院审判独立的宪法地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由人民群众的代表与法院的审判员共同审判案件、行使国家审判权的一种制度,是公民参与司法活动的重要形式。文章探讨分析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制度构建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陪审员制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撤回公诉是一个融合了检察权、审判权、辩护权等的课题,涉及到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被害人、被告人等多方诉讼主体。司法程序的存在与发展,与程序主体的存在和发展息息相关。我国撤回公诉在立法和司法上的诸多问题,与中心审判主体的定义和选择不无关系。该文提出了中心审判主体界定的一种标准,同时选择以控诉方和辩护方为中心审判主体,以期突破在以审判方和控诉方为中心审判主体的法理基础上而产生的现存制度和程序操作上的一些问题。在推导出撤回公诉制度的一些具体规则的同时,还论述了以控辩双方为中心审判主体来重构撤回公诉制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坚持独立审判原则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独立审判原则必须正确认识人大对法院审判权的法律制约,防止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涉,坚持法官司法独立制度。  相似文献   

9.
司法报道是法制新闻报道的重要分支,一方面为受众提供司法活动的信息,对社会公众进行法制教育;另一方面又是监督司法,维护司法公正和透明的重要力量。但是司法报道中的异化现象却颠覆着司法报道的重要价值,使之成为零价值甚至负价值。本文以司法报道为切入点,将媒体审判、新闻侵权、媒体失语和司法报道娱乐化全部归纳到司法报道中的异化现象这一范畴,从新闻学、传播学和法学的多学科视野下研究我国司法报道中的异化现象,并从法制建设、传媒与司法的沟通以及媒体自律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克服这些异化现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周会茂  尹强 《九江师专学报》2006,25(1):57-59,62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长期以来民事审判工作成功经验的总结,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被国外誉为“东方经验”。该制度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相结合的产物,它对于及时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进行,带有强烈职权主义色彩的法院调解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司法实践需要,暴露出该制度的诸多弊端,严重阻碍了该制度作用的发挥。本文剖析了法院调解制度的弊端,并提出了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司法独立作为一项政治原则和法律原则,现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它已成为保护人权和制约权力的有效武器。现代意义上的司法独立起源于英国,因此,回顾英国司法独立的发展历程,对于指导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应有重大的启示。在英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法治思想是司法独立制度得以产生的思想基础;分权制衡的宪政体制是司法独立制度得以形成的政治前提;理性执着的法律职业阶层是司法独立制度得以确立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2.
沈家本司法独立思想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家本的司法独立思想和实践在近代中国司法独立的追求中具有典型意义。在制度层面上,他对司法独立的认识是比较准确的,但在文化层面上,他背离了司法独立的原生价值,把司法独立的文化价值转化为工具主义价值,对利用司法独立改造中国充满了理想化的浪漫式幻想。  相似文献   

13.
出于对历史上缺乏独立传统的反对,战后日本法院系统从行政系统彻底分离出来后自己掌握了司法行政大权,最高法院通过对法官任用权的绝对掌控来保障下级法院对于地方政治势力的绝对独立,但这却严重削弱了法官个人的独立性从而威胁到司法独立的根本。因此通过改革下级法院法官任用模式来强化其独立性,是日本在21世纪司法改革中的重要任务,对我国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司法独立是现代国家司法制度中的基本特征和要求。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司法独立制度,但现实中我国司法独立不尽如人意。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司法改革的原则和目标,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我国应该建立垂直的司法领导体制,完善国家权力之间的制约机制,深入司法机构内部的机制改革,在我国真正确立司法独立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司法独立是实现正义的前提和基础。司法独立,是司法机关在运用司法权的活动中,根据法律的要求,在法律赋予的职责范围内,充分而且是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法律赋予的神圣而又不可推卸的义务,并且这种运用司法权的权利非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享有,其他人均不得干涉司法权的行使。我国进行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实现真正司法独立,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有赖于司法体系的认真实践,更需要国家在制度创新方面进行正确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在移植引进西方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也引入了近代西方的法官制度,但是中国传统社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法官,更无法官独立审判的观念与实践,根本不存在法官独立问题。随着近代西方司法制度在中国的传播,近代中国的政权体系开始由权力一元向"三权分立"转变,司法独立理论随之传入并付诸实践,伴随新式法院的筹建,职业法官制度也逐渐形成,法官独立开始本土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司法解释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实施,存在体制错位、法制不够统一、司法独立无法落实等弊端。因此应取消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职能,实行以各级法院法官解释为主的与法律适用直接相联的司法解释。章还分析了实行法官解释制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提出了实行法官解释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民主原则、宪政和法治原则、权利制约原则为前提,结合我国宪政体制和监督体系来看我国检察机关的司法属性与其法律监督机关的地位并不矛盾。现代检察制度是大陆法系实现对法官和警察的双面控制、以权力制约确保民主与法治的产物,我国系大陆法系一脉,应强化检查制度独立性,以权力的程序控制为核心实现对检察权能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9.
司法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司法腐败现象层出不穷,格外引人注目。虽然思想政治工作,司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做了不少。而问题的真正原因在于缺乏非常科学的、有效的司法体制来预防和惩治司法领域中的腐败现象的发生。目前司法体制中主要存在司法不独立于行政、司法权力内部的行政化设置等等,目前司法体制改革应当从这几方面深化。  相似文献   

20.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都有其宪法依据。舆论监督是新闻自由的一种表现.是民主的应有之义。司法独立是法治的基本原则。由于具有不同的运作规律,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难免发生冲突。但是,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公平与与正义。阐释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司法独立原则对舆论监督的要求,以及如何正确协调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