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燕 《成才之路》2009,(18):76-76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目前我国幼儿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1)小儿多动症;(2)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妒忌、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等;(3)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等;(4)不良行为。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咬衣服等;(5)性格和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2.
幼儿的问题行为不同于行为问题,它主要表现为:吮手指、咬指甲等行为,这些问题行为在幼儿中普遍存在,因为不影响幼儿的生活,所以很容易被家长忽视。但幼儿的问题行为在学前教育期处理不当,将会影响幼儿健康发展,甚至对今后的成长都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贝贝的指甲     
自从上了幼儿园后,贝贝总是咬指甲。看着贝贝光秃秃的手指,我心疼极了。记得贝贝刚来幼儿园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又哭又闹,总是一个人乖乖地坐着,不时地把手指含在嘴里。我们知道,刚入园的孩子一般都会有焦虑情绪,贝贝咬指甲也许是为了分散注意力以缓解焦虑情绪。为了不强化他的行为,我们没有过多地干预他咬指甲的行为,而是关注他的情绪,主动亲近他,给他创造安全的心理环境,偶尔也  相似文献   

4.
不当吸吮行为是指经常反复吸吮口唇、手指、脚趾、毛巾、被角等行为。其中,以吸吮手指最多见,常发生于一至两岁婴儿。长时间吸吮手指或脚趾,可因局部刺激而使手指或脚趾变粗、变大,影响美观和精细动作的发展。另外,吸吮手指很容易造成寄生虫感染。吸吮口唇轻者可使口唇变厚  相似文献   

5.
开学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发育行为科的门诊迎来了好多咨询者,这其中不少是有吸吮手指、咬指甲、咬铅笔等不良习惯的孩子。案例一8岁的小明上小学二年级,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太集中。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家庭结构与养育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致使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出现了小儿多动症、爱发脾气、好打架、说谎、妒忌、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吸吮手指、咬指甲、皱额、挖鼻孔、咬衣服、任性、自私、固执、骄气、胆怯、退缩、易哭泣、过分敏感、过度幻想、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诸多问题。幼儿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还包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
咬指行为(包括啃指甲、吮手指)在幼儿期比较常见,但我在工作中发现,身处高中阶段的职校学生,有咬指行为的也不少见。在高三年级某班35名学生中,存在不经意啃指或吮指行为的学生约占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邓颖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78-78,F0003
目前,我国早期教育阶段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身体护养,而轻视对幼儿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的现象。尤其忽视对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培养,致使相当一部分孩子心理不健全.甚至造成心理疾患。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曾在其主持的“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中指出我国儿童现今的心理发展普遍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创造力低于计算能力;二是对长辈及他人的施爱行为反应迟钝、冷淡、共情能力差。有调查表明,仅北京、上海学前独生子女心理有异常现象的比率就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更有资料指出,目前在我国幼儿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1.小儿多动症;2.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以强欺弱、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偷窃等;3.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退缩、易哭泣、懒惰、自卑、过分敏感、过度幻想、挑食、不能独处等;4.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强迫行为、神经紧张等;5.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皱额、挖鼻孔、耸肩、咬衣服、玩弄生殖器等;6.学习上的问题,包括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写作业拖拉、粗心大意、学了就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自觉性差、生字记不住、计算时加减号分不清、左右颠倒、抄错生字等;7.严重的心理问题,包括语言发育障碍、自闭、抽动症、尿床等。种种现象提醒我们,重视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啃咬指甲与常见的“含手指”不同:啃咬指甲的孩子往往心烦或情绪紧张,而嘴里含手指则多发生在孩子思考时,如做习题、读书、下棋等。换句话说,前者是病态的,更需要积极主动地纠正,而后者只是一种不良习惯而已。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在学龄前幼儿的所有神经性习惯中,咬指甲是最常见的一种。如果不能有效地纠正,这种病态表现还可能延续至孩子的青春期乃至成年期。如果您发现孩子有啃咬指甲的行为,可以试试:1.弄清原因试着找出孩子甘愿让手指流血疼痛的真正原因,也许孩子有一些心理问题。有条件的话,请带孩子去看儿童心理医生。2.转移注意当孩…  相似文献   

10.
钱文娟 《教育导刊》2004,(22):64-64
目前,在幼儿中主要有六方面的心理卫生问题:(1)儿童多动症;(2)社会性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等等;(3)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自私、固执、娇气、胆怯、易哭泣、懒惰、自卑等等;(4)神经功能障碍;(5)不良习惯,包括吮吸手指、咬指甲、眨眼、挖鼻孔等等;  相似文献   

11.
强忍小便:强忍小便极有可能造成膀胱炎。压迫手指关节:会损伤韧带,使手指及指节特别容易扭伤,导致手指变形或得关节炎。咬指甲:除损坏牙齿外,还可通过指甲传染细菌到口里,影响健康。  相似文献   

12.
家庭治疗理念对防治幼儿问题行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幼儿问题行为的危害及存在的普遍性 幼儿问题行为一般是指那些和普通儿童的一般行为相比所表现出的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行为,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社会行为问题(如攻击,破坏,说谎,嫉妒,过度反抗或任性等),不良习惯问题(如习惯性吮手指、咬指甲,习惯性痉挛,活动过度,注意分散,反应迟缓等),生理心理发展问题(如遗尿、不自主排便等排泄机能障碍,偏食、厌食,睡眠障碍,抑郁,冷漠,焦虑,口吃,多动症,小儿自闭症等)。 幼儿生理、心理方面的异常和障碍,大多属于在发育过程中所特有的障碍,通常表现为行为方面的某种…  相似文献   

13.
我的心愿     
心愿人皆有之,而每个愿望都不同,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我的愿望是:改正咬指甲的坏习惯。每当我看见同学们那纤细的手指上被修剪得整齐的指甲,我的羡慕油然而生,便下决心改正咬指甲的坏习  相似文献   

14.
<正>一、咬手指男孩的烦恼小海(化名),八年级男生,独生子。小海的父母学历高,都是所在单位的领导,工作忙碌。二年级时,他经常咬手指直到流血,但是被父母强行制止。八年级第一学期初,他从摸手指、抠指甲、撕手皮变为咬手指。父母明令禁止这些行为,约定如果看到他手上有新伤,就会训斥和惩罚。  相似文献   

15.
吮指包括咬指甲、吃手指、舔手指等,是周岁以前幼儿的一种常见行为,属正常生理现象。在婴儿初期,儿童就有本能的吮吸反射,当母  相似文献   

16.
爱咬手指甲     
不知从哪天起,宝宝忽然开始咬指甲,制止和提醒了几次都没有效果。指甲里有多少细菌啊,妈妈真是越看心越急。宝宝为何会爱上咬指甲?怎样才能让他改掉这个坏毛病呢?为何会爱上咬指甲?他的吸吮欲望还没有完全满足宝宝通常在1岁半之前都喜欢通过口唇的吮吸、咀嚼和吞咽等活动获得快乐体验,然而如果宝宝吸吮的欲望在那个时期没有得到满足,例如吃奶总是吃不饱,或妈妈离开宝宝的时间很  相似文献   

17.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4,(17):42-42
孩子在婴幼儿期,吮吸手指是一种很常见的行为。不过,孩子6个月前和6个月后吸吮手指的心理含义是不同的。6个月之前的吸吮手指完全是为了满足吸吮的需要.在人工喂养的孩子和饥饿时的孩子表现得特别明显。吸吮反射是一种先天性的无条件反射,当触及3个月前的小孩的嘴唇甚至脸的其他部位时,都会引起他的吸吮反射,所以婴儿尤其是三个月之前的婴儿为满足吸吮的要求,常常  相似文献   

18.
一、小学生的行为与品德障碍小学生行为障碍是指在学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因适应不良、自我调节困难、缺乏适当的指导帮助以及在一定的外界诱因影响下所产生的行为问题。(一)不良习惯小学生不良习惯主要表现为吸吮手指或衣物、咬指甲或其他物品、拔头发、手淫等。采用心理咨询与治疗。一般应注意这几个方面:1.通过家长了解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以消除有关影响因素。2.使儿童认识不良习惯的危害,唤起他们对自己不良习惯的羞耻感和厌恶心理,以激发他们主动克服的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课堂退缩行为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生课堂退缩行为及其教育广东科所陶理清课堂退缩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所产生和表现出来的胆怯、焦虑、神经过敏、白日梦等心态和行为。这种行为是以消极地顺从成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课堂纪律干扰不明显.甚至没什么影响,故往往很容易被教师所忽视。日常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儿童社会心理发育属儿童精神卫生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心理发育偏离是指儿童的行为、情绪或待人的关系偏离正常,常造成儿童学习或生活障碍,使家庭产生烦恼或社会受到干扰。一些属于儿童社会心理发育偏离的症状有:脾气发作、打人;过分哭闹、常与同伴争吵、拔头发、吃手指、咬口唇、离不开家长、挖鼻孔、咬指甲、磨牙齿、口吃、大声喊叫、具破坏性、在家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