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在其政治伦理思想中阐述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虽然具有维护等级秩序的消极性,但在社会学上的积极意义是不容抹杀的。对于纠正行政领域的名实不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正名”思想的重要表述。考察孔子原意主要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要求君要行“君道”,强调的重点在“君”一方。今天所说的“君臣、父子、夫妇”尊卑等级思想并非孔子思想的本来面貌,是后儒对孔子思想的过度阐释,是对孔子思想的偏离和歪曲。  相似文献   

3.
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从天子到庶人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以宗法关系为纽带的“金字塔”。等级服从是封建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忠君、孝亲是封建道德的基本准则。董仲舒把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卑等级观念,发展成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体系。以正统儒家自居的王船山,当然不敢公开同儒家的伦理纲常唱反调,但是他在“活埋”的生命中负担起拯救中华文化的重任,对正统论理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师道尊严”是修正主义教育黑线回潮的突出表现之一,也是千百年来,剥削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旧学校的精神支柱之一。从历史上看,孔老二确是“师道尊严”的开山祖。他为了维护腐朽没落的宗族奴隶制那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要求学生整天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强令弟子克服一切违反奴隶制等级  相似文献   

5.
在最近一次全国高中课堂教学竞赛中,进入高中新课程的两位教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必修三的第一课。他们的共同特征都是突出孔子“仁”的思想,张扬孔子作为思想家的一面,所选孔子的语录都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  相似文献   

6.
1.《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日:‘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了孔子A.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B.重视教化使人向善C.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D.推行“仁政”缓和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7.
<正> 一、关于道德教育的地位 孔子是从治国安邦的角度探讨道德教育的作用的,他一生追求学问、教育、政治的统一,梦想通过道德教育、道德感化、拖德政、仁政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统治秩序。孔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他认为道德教育本身就是政治的一部分,通过道德教育,可以使人明辨是非,趋善避恶,因此道德教育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8.
儒教血缘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注重等级秩序的世俗伦理——政治传统,需融摄佛教“出家”以求涅檠的出世宗教文化,这在我国古代精神文化、社会制度方面都有体现。剖析清《刑案汇览》和《大清律例》中的涉佛案例和相关法律规定,可见其法律制度有两方面的体现了以儒摄佛:一是对僧人更强化儒家伦理之实行。僧人同俗人一样要服从法中之“礼”,并要服从合于“礼”之精神的法中之“戒”;二是防范僧徒冲击儒家政治、社会秩序。为切断佛教与民间宗教之间的联系,严防僧人传播“不经”思想,严防僧人结社。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人才,首先必须解决观念问题,其中包括教师的观念和学生的观念。因为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的,是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中实现的。其中,任何一方的观念问题解决得不好、不彻底,都会直接影响到创新人才的培养。解决观念问题,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对学生个性张扬的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十分强调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必须恭顺听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惟命是从,否则就是不忠不孝,大逆不道。程朱理学又提出“三纲五常”,规定“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儒家学说还主张…  相似文献   

10.
孔子为了消除当时社会的冲突和混乱,重新建立等级制社会的和谐秩序,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纲,强调君、臣、父、子应各遵其道。他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人臣的基本要求是“臣事君以忠”。从此,“事君以忠”便作为人臣的基本准则而被整个封建社会所遵行。但是,从先秦到汉代,以忠事君的内容却发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孔子志在使天下归仁,孟子志在行王道,荀子崇礼尊君,先秦儒家都是把道德既作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的最佳药方。又作为人生意义的最高价值去追求,因而,他们为臣  相似文献   

11.
在《论语·颜渊》中,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句话。对于其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也是意见不一。本文将从两个角度对君君等结构进行句法与语义解释:1)VP+DP结构。该结构下认为君君等结构为动宾结构,或者说是使动式,其语义为"使君主(现实状态)成为君主(理想状态)"。并从v P壳结构和移位合并原理来分析"君君"等结构以及其中的隐形主语。"君1君2"结构之所以能够理解为"(我们)使君1成为君2",是因为动词先与"完成"义轻动词合并。但除此之外,轻动词还有"致使"义,所以第一次合并之后,又与"致使"义轻动词合并,从而形成了一个双v PShell的结构。2)DP+VP结构。该结构下认为君君等结构为主谓结构,其语义为"君主(现实状态)要成为君主(理想状态)"。但不同于刚才讲的双v PShell结构,DP+VP结构下只存在一个v P壳结构。并讨论第二个"君""臣""父""子"何以作谓语。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曾经把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归纳为“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编织这“四条绳索”的始作俑者为谁?目前的一些专著和大学教材,几乎都异口同声地归罪于董仲舒。这种说法值得商榷。现略陈管见,以求教于同仁。一、在董仲舒之前,已形成“三纲”的雏形“三纲”是“四条绳索”中的前三条。人们一般把“三纲”称为“封建的宗法思想”,“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第十二)的思想。确定君臣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曾经把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归纳为“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编织这“四条绳索”的始作俑者为谁?目前的一些专著和大学教材。儿乎都异口同声地归罪于董仲舒。这种说法值得商榷。现略陈管见,以求教于同仁。一、在董仲舒之前,已形成“三纲”的雏形“三纲”是“四条绳索”中的前三条。人们一般把“三纲”称为“封建的宗法思想”,“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第十二)的思想。确定君臣  相似文献   

14.
诚信不仅为个人之立身之本,而且为社会秩序之本。就人伦关系方面来说,无论是做儿子、兄长、丈夫,还是做大臣、国君,虞舜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完美地诠释了他所承担的每一个社会和家庭角色。虞舜的诚信美德具有重要启示,受其启发,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观,齐景公深表赞同。虞舜的诚信美德给当代提供了重要启示。如果每个人都像虞舜那样拥有诚信美德,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国家就会更加强大,世界就会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5.
陈世东 《新读写》2022,(4):38-41
<正>【新命题】依据下列材料,如果当代也有情境一至三的三位问政于孔子,孔子该如何指教?请你以孔子的身份一一回答(文言、白话均可),每一种情景作文,字数为100字左右。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论语·子路》)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小学越来越倾向于雌化教育,幼儿园是阿姨,小学和中学也是女教师居多。从幼儿园到中学,老师喜欢的是乖乖猫式学生,学生爱的是妈妈型的老师。这种阴盛阳衰的雌化教育的结果,泯灭了孩子的刚性,助长了性格上的懦弱,更遑论鼓励孩子的冒险和勇敢精神。这样长大的娘娘腔和乖乖猫,将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惊涛骇浪?我们只是说: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听家长的话,听老师的话,听领导的话,“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我们的教育仍是儒教的延伸,讲的还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  相似文献   

17.
暮鼓 《语文新圃》2008,(5):43-44
忠孝仁义信礼智勇   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秩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但我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内涵不再.   ……  相似文献   

18.
《论语》是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但不是研究孔子的唯一文献依据。孔子本人首先是一个礼学家,然后才是一个道德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是为重建礼制秩序服务的。孔子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重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伦理秩序,为此他开门授徒,对弟子讲述礼仪,阐述礼义,最终形成了以重建礼制秩序为核心内容、以礼乐刑政为施政纲领、以心性道德修养为立国基础、以畏天命远鬼神敬亡亲为宗教态度、以“中”“和”为思想方法、以优先发展教育为治国要务、以文献古籍为制礼依据的一套完整的礼学治国思想体系。现存的孔子研究文献主要有《论语》《礼记》《大戴礼记》《孝经》《仪礼》以及上博简中的七十子作品等等,这些都可以视为礼学文献,其中《仪礼》和大小戴《礼记》中那些记载礼仪的篇章居于主干地位,而《论语》《孝经》、大小戴《礼记》中讲述礼义的文献以及近年出土的孔子师徒文献都是礼学传记。从这个角度来看,《论语》只是孔子礼学的重要传记。《论语》所记载的主要是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仅凭一部《论语》来研究孔子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9.
孙厚义 《教师》2013,(18):27-27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不仅仅是礼仪,同时还是一种社会控制的基本规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中国"以礼治国"的核心内容。然而,在不同的时代,礼制有所不同,因而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也有所不同。文章选取了宋代官方礼制以及民间丧葬、祭祀礼制及其实施过程之中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为研究对象,探讨宋代的社会控制方式的变革以及国家权力与基层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期望通过这种研究加深对宋代社会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可以依稀地看见。可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减少,他们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新少年中国》,而不仅仅是《少年全球化》?忠孝仁义信礼智勇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上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君君臣臣父父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