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私小说就是"我写我"的文学。追求"如实描写",实现"创作的我"与"被创作的我"完全一致是私小说作家的创作理念。然而,通过对比大正末年、昭和初年私小说的内、外文本,发现"事实"与"我"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创作的我"与"被创作的我"之间经常产生偏离,因此私小说"如实描写"的方法只是一个神话。私小说在"创作的我"与"被创作的我"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述说着"自我"探求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由"角色"向"叙述者"的偏移--十七年第一人称叙事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人称叙事小说是常见的叙事类型.在中国20世纪小说史上,十七年第一人称小说具有一个鲜明的特征角色"我"向叙述者"我"偏移.本文分析了十七年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角色"我"向叙述者"我"偏移的原因、类型及其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3.
《祝福》是鲁迅的著名小说之一,对于该小说的传统解读主要集中在祥林嫂的人物分析上,此处转换解读角度细读文本,分析小说中的"我",探讨祥林嫂对"我"的反作用力,试图透过祥林嫂反观"我"。  相似文献   

4.
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作品的"文学性"是通过"陌生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小说《我弥留之际》中,福克纳运用了各种陌生化技巧,不守传统小说"常规",使小说特点鲜明。本文分析《我弥留之际》中的陌生化技巧。  相似文献   

5.
"感觉"对于写作来说,真的是很要紧。我想说,在我整个写作过程中,其实"感觉"是一直在左右着我的。它不是固定的,而是飘忽着的。因为好小说没有标准,对看小说的人来说是如此,对于写小说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茨威格的小说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写作模式,以第一人称叙述代替了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模式。"我"这一角色出现在茨威格大数作品中,本文就主要围绕茨威格小说中"我"这一角色展开论述,并讨论他如何以"我"为切入点,表现人道主义理想,探求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王朔"新京味小说"的叙述方式彻底摆脱了以往"京味"小说的建构程式和审美规范,建构出一种迥异于旧"京味小说"的叙述模式.这一点在其小说文本对叙述者的设置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其小说大量设置的第一人称叙事者"我"是一种"另类"形象,从根本上颠覆和否定了传统的正面价值.同时,其小说叙事具有强烈的"倾诉性"特征,叙述者"我"本身反映出作家强烈的反讽倾向.这些叙事特征都从某些侧面拆解了王朔小说文本的深度.  相似文献   

8.
我经常谈到,现在的小说太受制于现实主义;我一直在强调,任何写作者,写小说的过程就是一个弄虚作假的过程,就是弄假成真的过程,就是"真实的谎言"。这是小说的真谛。不把握这些,完全是在写报告文学,写记实生活文字。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运用叙事学理论解读鲁迅小说《祝福》,为小说教学探索新颖的角度。本文从三方面展开:故事与情节部分,作者以"我"的故事为小说框架,祥林嫂的故事以"闪回"的形式呈现;叙述者部分,"我"是不可靠叙述者、圆形人物;反讽部分,作者以此拷问"我"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游敏 《语文知识》2015,(4):58-60
高中小说究竟应该教什么,从哪儿教起,怎么教才好?我想,小说就是讲故事,何不把小说当故事教学?何不用故事教学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开展小说阅读之旅?而把小说当故事教学,要注意什么呢?一、故事如何处理故事教学究竟要怎么教?我想,首先要遵"路"而教。这个"路"就是《高中语文普通课程标准》。故事教学为什么要遵"路"而教?遵"路"而教,可以让故事教学少走弯路。教学《祝福》时,在内容选择上,我确定了故事与写  相似文献   

11.
莫言小说《红高粱》在全知的第一人称视角"我爷爷"、"我奶奶"的引领下,综合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事,显示出一种自如和成熟的叙事调度。但小说中叙述人的介入略显频繁,缺乏节制。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2,(1):129-134
孙犁的小说创作重视叙述的历史真实性,着眼于心灵、人性的探索,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他在抗战小说的创作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体",这在主流叙事里显得另类,"我"是造就这种文体的"神",抒情性是其文体表征。"芸斋小说"是孙犁写"我"之思的极致,他以个人视角对文革期间的种种世相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形成了"文革十年"表现上的个人话语方式。孙犁的小说从古代白话小说传统中借鉴了创作方法和叙事方式,在民间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其部分小说与"寒窑"母题形成了互文关系,晚年又从史传文学传统中吸收了更多的养分,借鉴了列传、志异的写法以及《史记》《聊斋志异》的形式因素,拓展了小说艺术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3.
瘦竹 《八小时以外》2012,(4):114-115
在解读《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前,我首先留意到作者玛琳娜·柳薇卡的乌克兰移民身份,同时知道这本小说带有很强的自传色彩。我没有考据癖,但在这部小说中我特意认真了一把。小说开始时,书中的父亲已经84岁高龄。按理说已经到了"今天闭上眼不知明天还会不会睁开"的年纪,但  相似文献   

14.
村上春树的早期小说《1973年的弹子球》多被认为是一部"寻找"主题的小说。在梳理相关研究基础上,本论借助文本细读等手段,认为这部小说的主题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寻找"之上,而是通过"如何寻找",最终寻找到迷失的本我,让小说人物在进去每一个"入口"后都顺利"寻找"到"出口"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正>鲁迅先生的小说习惯选择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这样既让读者觉得亲切、真实,好像所写事情都是作者亲眼目睹的一样,拉近了读者和作品的距离;又让"我"作为情节发展的见证人,将整篇小说串联起来。先生小说中的"我"既是作品塑造的不可或缺的人物,显然又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我"作为文学形象,既有无可替代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更折射了作者丰富而深刻的精神世界。一、鲁迅小说中一系列"我"的形象1.线索人物和陪衬人物  相似文献   

16.
一、数字的意义和无意义 讨论伯尔的小说《在桥边》的意义,当然可以从选人教材的开头一句人手——"他们替我缝补了腿",根据叙述者"我"的伤残不能有大作为,以说明德国战后小人物的命运以及社会背景;也可以从小说中"我"数数字的职位,联系到伯尔曾经提及的统计部门职员身份,①以探讨小说中叙述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工作状况的联系.但是,这样的讨论,也许都比较迂回,还不如直接把构成小说核心内容的一部分,即关于"我"在桥边数过往行人的种种描写,加以充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读写》2008,(3):2-2
<正>博客:http://blog.sina.com.cn/xtmn晚上八点钟,我将在海淀公园的"摩登天空"音乐节上与"过失"乐队合作演出。虽然我是一名小说作家和诗人,但我一直非常热爱摇滚乐,甚至超过我对文学创作的热爱。我是听着摇滚乐成长的,摇滚乐也是我小说素材中重要的一部分,我无法割舍对摇滚乐的钟情,这次"摩登天空"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借助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对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中的人物深层精神结构予以分析,通过对主人公"本我"自我"超我"的剖析来揭示小说基于自然情结、强调精神追求的艺术品质,来发掘艾米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黑猫》中的叙述者"我"是病态人格的代表,故事中所有的矛盾冲突都集中在"我"身上。而那只黑猫则是病态人格的象征,是矛盾冲突的爆发点,"我"的所有行为及思想都被黑猫左右。"我"与黑猫是相互影响的,时而又相互重叠,这种双重化给小说增添了可读性,使小说的寓意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20.
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07会计(3)班的邓怡华。平时的我喜欢听听音乐,看看小说,空闲时也会在晋江原创网上写写小说。我觉得"写"是一种享受的过程,故事在我的头脑中酝酿,而人物的命运也由我来决定。我并不会很"直白"地去写日记,我会把自己看到的文字、听过的故事摘抄到QQ空间中,用别人的"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