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作家雨果的名字读者都很熟悉,许多人读过他的小说《悲惨世界》、《九三年》,但大都不知道他曾写过一封谈及中国的信,一封有关圆明园的信。 雨果的这封信是怎么写出来的呢?原来,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对世界瑰宝圆明园进行丧心病狂的抢掠和焚毁之后,一个名叫巴特雷的法军上尉写信给雨果,征求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在巴特雷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干得“体面而漂亮”。  相似文献   

2.
让华夏民族刻骨铭心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英法侵略者的满载而归宣告结束。布特勒上尉希望声名显赫的文学大师雨果先生,为其远征中国的“胜利”捧场。然而,雨果的回应,令其大失所望。作为一个法国人,他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尽显了伟大作家的人格魅力。品析《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作家以激情捍卫公理的气概,着实令我们万分敬佩。一、对美的热情颂扬作家雨果先生没有到过圆明园,但他借助自己对东方艺术的透彻理解和丰富想象,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无比华美的“圆明园”。文中写到:“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  相似文献   

3.
在少年的岁月中,曾不止一次地游历过圆明园。那时,我并不十分了解英法联军烧毁它的历史,望着它古老的残垣,我丝毫没有兴趣。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渐渐地领悟了那刻在每一块圆明园残石上的无字的史实。我的心,不可抑制地想发出悲凉愤怒的呼声。圆明园,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品。雨果曾称之为“幻想艺术的典范”。然而今朝重游,遍地野草,满目凄  相似文献   

4.
[课案片段一] 师: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拿出雨果写的文章,有选择地读一读。 生:"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  相似文献   

5.
听到过这么一则消息,北京各界人士中有人主张修复圆明园。乍一听来,觉得蛮有必要,但仔细一想,未必使得。圆明园是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方建筑的精萃。在华丽的宫殿中,收藏着难以计数的珍珠宝物,艺术精品,古玩字画,图书典籍……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无法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可见想修复它,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巨额资金。但即使现在有了资金,有了一切能修复圆明园的条件,我认为还是不要修复的好。因为有种“美”是不可重复的,如同人老了,不能够还童一样。罗…  相似文献   

6.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文章 ,布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 ,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 ,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反而在这封信中强烈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代表了人类的良知。雨果的难能可贵之处 ,首先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而是全人类的立场 ,他公开斥责强盗政府颠倒黑白 ,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 ;其次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 ,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 ,是非常透彻的。他盛赞中华…  相似文献   

7.
圆明园残简     
一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朗之吟之,如痴如醉。读圆明园,如同一串珠玑丝裂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她原来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抚之玩之,如梦如幻。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了:“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那就是圆明园。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  相似文献   

8.
雨果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不错的,圆明园,这样一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曾经真实而鲜活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而在她建园300年后的今天,我们面对着早已被付之一炬的辉煌盛景所留下的  相似文献   

9.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文章,布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在这封信中强烈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代表了人类的良知。雨果的难能可贵之处,首先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全人类的立  相似文献   

10.
选登此文,嫌篇幅长,犹豫再三,却终难舍弃。不啻因它生动,而且因它犀利,生动到无由忍释,犀利到振聋发聩。雨果(1802~1885)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此文撰写于1863~1864年(亦即雨果写信痛斥抢劫北京圆明园的英法联军为“两个强盗”的两三年后),其时雨果已年逾六旬,早已成为硕果累累的大文豪,凭着杰出的才华和对宇宙人生意义的深刻领悟,他对六千年人类在黑暗中所攀爬过的历史梯级了然于胸,文中对历史的洪荒、不开化、野蛮、偶像崇拜、君主制度、寄生现象,“逐级”捕捉特征加以辨析,对君主神权亦庄亦谐的鞭挞尤让人捧腹中伴深省,至于以拿破仑为基点对历史的“古今”纵论,更若登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雨果痛恶邪恶残暴、渴求文明进步,使他秉笔直触光明、自由和爱……掩卷深思,抚今追昔,雨果颇具浪漫色彩和浓烈革命气息的进步主义史观,已被他身后一百多年的历史无情地打上了问号——人类历史并不一定是线性进步的。然而,谁又能否认这种理想的普适性呢?何况,这种理想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多么重要,因为正如雨果所言,文明在改变着目标,不是从国家开始,而是“从人开始”,社会是个人造成的结果,公民是第一位的;更何况,“儿童即是未来”,正是爱的力量,才可以帮助儿童脱离麻木状态,用思想去寻求真善美,使光明和自由获得胜利,“用思想这种令人目眩的弹雨,把邪恶摧垮”……那么,我们就不能不审慎思考和琢磨教育何所为、历史教育何所为了。  相似文献   

11.
设计思路本文是以战争为题材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立场鲜明,语言独特。赞美圆明园、谴责侵略者两大板块互相独立,共同支撑,表现了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下文,完成1-5题。圆明园残简(王和声)一①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②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朗之吟之,如痴如醉。③她原本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抚之玩之,如梦如幻。④读圆明园,如同一串珠玑丝裂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⑤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了:“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  相似文献   

13.
雨果的《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以强烈的爱憎、澎湃的激情、诗一般的语言和绘声绘色的笔法 ,如泣如诉地控诉了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罪状 ,今天读来仍具有撼人心魄的感染力。雨果一生中的价值选择鲜明地昭示着 ,具有怎样的品格和人文情怀的人 ,才会成为后人所景仰的诗人或作家。  相似文献   

14.
开心果     
爸爸的错 爸爸对上三年级的儿子说:“雨果是位很了不起的作家。” 儿子对他说:“爸爸,你要是雨果就好了。” “为什么呢?”爸爸不解地问道。 儿子说:“如果你是雨果,我不就是小雨果了吗?那  相似文献   

15.
她原是一篇美文,思接千载,行云流水;她原是一串玉链,晶莹剔透,瑞光四射。从巴黎圣母院走来的雨果惊艳她的美丽,心驰神往,如痴如醉: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  相似文献   

16.
雨果的《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以强烈的爱憎、澎湃的激情、诗一般的语言和绘声绘色的笔法,如泣如诉地控诉了英汪联军劫圆明园的罪状,今天读来仍具有撼人心魄的感染力。雨果一生中的价值选择鲜明地昭示着,具有怎样的品格和人情怀的人,才会成为后人所景仰的诗人或作家。  相似文献   

17.
咖啡友情     
“哈!你叫啥啊?”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时,还真给他唬住了。“雨果!不会是写《巴黎圣母院》的那个雨果吧?”我呆呆地问。“你才是那个雨果呢,维克多·雨果都上天110多年了,他要是在这,非吸干你的血不可。咱坐不改  相似文献   

18.
《圆明园的毁灭》是“九义”教材第九册(五年制第七册)的一篇课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预习”和“思考练习”学习课文,培养自学能力.一、借助“预习”,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预习”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再把圆明园被毁灭的部分找出来,作上记号.”  相似文献   

19.
雨果把《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了编辑部 ,好久没有消息 .雨果便写了封信去问 ,信是这样写的 :“ ?———雨果”编辑部的回信来了 ,写的是 :“ !———编辑部”不久 ,《悲惨世界》这本名著便问世了 .会说话的标点  相似文献   

20.
雨果的侧面     
<正>如果不做文学家,雨果大概率会是一名画家。雨果会画画吗?是的,他留下了4000多幅绘画作品。“雨果的画作,完全可以署名达利或马蒂斯。”能与大师级画家相提并论,可见造诣不一般。另外,雨果还会写诗,是法国诗歌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然而,大多数人所了解的雨果,都是作为小说家的雨果,是写出《巴黎圣母院》的雨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