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摩被称为少林武术祖师,其根据除了《少林拳术秘诀》所云达摩创罗汉十八手,后发展为少林五拳外,就是《易筋经》前李靖之序云达摩曾传《易筋经》、《洗髓经》。唐豪曾对《易筋经》作了详细的考证。他在《少林武当考》中指出:“此书疑是羽流所作,托名达摩以售其欺者耳”,断定《易筋经》为道教或修道者所作伪书。看《易筋经》内容,几乎无一不是道教养生的传统方法。唐豪先生的结论无疑是正确的。此后,达摩传《易筋经》和创少林拳之伪,遂成定论。这是唐豪先生于少林武术研究最重要的贡献。但唐豪先生又说:“不但李序所云达摩适魏年月…  相似文献   

2.
有关少林武术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最为流行的说法是:达摩是少林始祖。他传授罗汉十八手,还有达摩拳、达摩剑、达摩活身法……这就是少林武术云云。我们综述关于少林武术的传闻,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逻辑: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出达摩。达摩何许人也?印度僧人。这岂不是说,中华武术源出印度?! 这样一个谬论,居然得以流传,居然很多人(特别是喜欢猎奇探秘的青年人)至今还相信它,确是不可思议的。中华武术,是中国人民的创造,是中国的国宝,在这个问题上,不容丝毫的胡涂,笔者以为很有首先辨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中午,碰上一位原来的同事,《篮球》杂志的记者,他很兴奋地叫住我说:"昨天我看中央电视台有个‘武林大会’,真不错。"我很惊讶,想不出他一个搞篮球的为什么这么激动。"我练过五祖拳啊,看着太亲切了,那些招式都是我从小在家练过的。那个擂主小伙子下盘功夫真好。"然后,他又接连说了几个"好"。他的家在福建泉州。他这样的反应,令我的兴奋比他更甚。这是3月7日,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传统武术赛事——"武林大会"于前晚播出。早晨,我刚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组织的武术论坛,主题之一就是"话说武林大会"。  相似文献   

4.
<正>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收到了研究生导师送来的一本书《教书,不简单——一位乡村教师的教育生活》,导师意味深长地对笔者说:"好好研读,读完了写一篇读书心得给我,记得要细细读。"怀着不解和疑惑,笔者收下了这本书。说实话,参加工作两年以来,笔者已经  相似文献   

5.
王志恩 《武当》2012,(4):45-46
《武当》杂志2011年第七期刊发了广东林俊岸先生的《宋谱略考》很有感触,文中详细介绍了两种不同来源之《宋谱》。其一是吴图南先生所得之抄本,标题为《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据吴图南先生介绍:"那是在清朝光绪末年或宣统初年时,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说:你不是练太极拳吗,我家里有本书说的是太极拳的事。我请他借给我抄抄。不用抄,我没有用处,就送给你吧。"这本书就是《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其后,在民国初年,吴图南先生曾抄送给许禹生、吴鉴泉、杨少侯、刘彩臣、刘恩绶、纪子修每人一本。因而民国时出版之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姜容樵《太极拳讲义》、王新午《太极  相似文献   

6.
形意拳又名"心意拳"、"行意拳"、"六合拳",与太极、八卦、少林并称中国四大名拳。关于形意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是北魏时期印度僧人菩提达摩所传,意在摄生,而技击次之,又有人说是北宋张三丰所授,1930年,徐哲东的《国技论略》和唐豪的《少林武当考》中均指出达摩与武术无关,张三丰传形意拳也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一线话题》栏目上看到陆生宁老师的文章,总有一种别样的亲切感。文章中的"说真话,才能成事"、"讲真话是一种真正的利他行为"、"我们可以一起从本真出发,以尊重生命,理解生命,呵护生命的姿态,说真话,成真事"等文字总能给我启发,让我受益匪浅。既然陆老师鼓励我们说真话,在这里我就谈谈对重庆珊瑚实验小学副校长刘君老师认同的,但我却不能认同的观点。在《中国学校体育》2015年第3期第15页,《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校体育》2021,(4):85-86
<正>一、案例描述在最近的一节足球队训练课上,我最喜爱的队员也是球队的主力守门员——李阳(化名)消失了!当天的训练课上一直没有出现他的身影,他也没有和我请假。正当我疑惑不解时,一名队员告诉我说:"老师,李阳他罢工了,他说他以后都不想来踢足球了,他去参加阅读社团了。"还有一个月区足球联赛就要开始了,没有守门员可不行,我着急地赶到图书室,见到李阳一个人抱着书在后排角落发呆,一个活泼开朗的男生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文静"了?  相似文献   

9.
老九 《集邮博览》2010,(7):42-43
3月中下旬,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美丽的热带花园国家——泰国,顺便也走访了泰国的邮政场所。休闲捉蟹为了享受大海、阳光,我在泰国的"世外桃源"——普吉岛帕通海滩住了下来。这里游人很少,而且多为欧美人。纵身大海畅游,躺在海滩上,品尝着鲜美的椰汁。我每  相似文献   

10.
正王辉先生的《教科书上的邮票插图》(原载《集邮博览》2013年第10期),强烈地吸引了我,令我想起了另一本教科书,书上的邮票图案比王先生介绍的邮票插图更牛,称之为"一片邮集"也不为过,而且其宣传集邮文化更直接更给力。这本教科书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美术》(图1),书中有两部分内容堪称"一片邮集"。其一,"红色摇篮",即该教科书第五节《方寸之地竖丰碑红色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8年第6期周庆祝老师的《我拿什么吸引你——由一节失败的体育课引发的思考》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周老师针对一节失败的体育课抓住"我的气场不够""学生不配合""游戏不好玩"3个环节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20,(9)
正珐华,是山西民窑生产的一款陶胎琉璃釉器,属琉璃的一个支系,诞生于元代山西的晋东南及晋南地区。"法花之品萌芽于元,盛行于明。"这是清代学者许之衡在他的论著《饮流斋说瓷》"说花绘"一节中对珐华发展状况的简单概括。珐华从诞生之始,便以其珐艺之雄浑古朴、华美雍容,备受青睐。  相似文献   

13.
陈谦  李姗  赵琳 《网球》2008,(3):110-113
编者:《网球》杂志08年1月刊刊登了介绍李德添针对初学者的教学方法《一小时学会打网球?》,文章刊登后,引起了读者的很多讨论。为此,陈谦专门撰文对李德添的简易入门方法提出质疑。自我介绍:我也是网球网的粉丝,每天不上来转转就寝食难安。前一段也在网球网上看到了"简易法",觉得颇有些左道旁门的味道而并没有在意,没成想今年《网球》杂志08年第1期把它当成"一件事"刊登了出来,于是我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不是那种固执己见、顽固不化、抱残守缺的"老东西",对这点我很有信心。  相似文献   

14.
<正>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彼此之间存在身体素质、心理适应等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学生A是个很特别的孩子,上课的时候总发呆且远远地躲在一边。这是一节校本课——花样跳绳课,学生A还是一如既往地站在操场最边上看着其他学生跳,好像在欣赏一场大戏。"为什么不跳一下试试呢?其实花样跳绳很好玩的,你看同学们玩得都很开心。"我对学生A说。她看着我不说话,望着学生们跳绳发起呆来。  相似文献   

15.
王永林 《收藏》2012,(7):39-41
曾见某收藏类杂志2011年第1期上有一篇谈论清代中期画家戴熙的文章,名《清代画坛的"后起之秀"——戴熙山水画赏析》(下简称《赏析》),在论及戴熙(1801~1860年)钤于《琴言鹤听图》上的一印"与江南徐河阳郭同名"(图1)时,该文作者说:"据我所知,‘与江南徐河阳郭同名’落款印,在戴熙的画中少见,‘同名’不是说与徐郭这个人名字相同,而是指两人‘同’是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同’在这一年榜上有‘名’。"《赏析》一文作者这样的解释,笔者认为不妥。其实恰恰相反,戴熙此印文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陈康 《集邮博览》2010,(9):38-41
初春3月,接到《集邮博览》刘生平的电话,提起第3期杂志刊登林丰年先生的文章,文中提到1952年邮政总局申报"伟大的祖国"系列邮票计划,除达摩瓷像邮  相似文献   

17.
陈思婧 《乒乓世界》2009,(6):141-141
说到编辑部6月刊这一个周期,我直接联想到了魔幻小说《指环王》第二部《双塔奇兵》——编辑部人马如同小说中9位“护戒使者”,兵分两路,征战体博会和横滨世乒赛。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开齐开足体育课"。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等众多文件的刚性要求下,学校体育课被挤占的现象有所好转,尤其在普通高中学段表现更为明显,因为普通高中实施选项教学以来,一节体育课会涉及多个班级、多个教师,面对"挤占"这一现象,高中体育教师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不"。尽管如此,体育课被"吃掉"的现象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林霏开 《上海集邮》2012,(10):31-34
原来想好的题目是《佳品鉴赏》,觉得太一本正经了,改为《随便翻翻》吧。这本来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已故编辑姚芳藩采用的丛书名称,他喜欢集邮,便在每一辑《随便翻翻》中,约我写一篇集邮文章。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改革与开放的第一个灿烂期,人们心情舒畅,出版界也宽松了,乃出现"随便翻翻"如此轻松的主题。我有点懒惰,常常回避学术研究的枯燥性,很怕正襟危坐的大议题,而"随便翻翻"——正合我意。  相似文献   

20.
我叫亚历山德罗·罗德里格斯·达·席尔瓦,但人们习惯称呼我为帕托,就像大家熟悉的卡卡和"球王"贝利一样,这是为了纪念我出生的城市——帕托·布兰科,当然也因为这个城市,人们还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做鸭子(帕托·布兰科在葡萄牙语中意为"白色的鸭子")。如今我在米兰已经度过了一年时光,从赛季之初到现在发生了很多事,我觉得在各种考验面前我成熟了起来,不再是那个青涩的男孩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