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章学诚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集大成。他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主要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传统史学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对唐代史学理论大家刘知几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经史关系、通史家风、人修史、史家史德的理论认识以及撰述与记注、史义与史法的区别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刘知几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史通》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从中可以窥见刘知几高远深邃的史学思想。他广泛汲取古今学者的思想精华,创造性地对中国史学功用理论进行了首次系统阐述,开创了史学批评的新纪元;系统考察中唐以前修史制度,开启了史学史的先河;系统总结中唐以前史书体例,使纪传史编纂更趋规范;提出史家修养标准,成为历代公认的一种人才观;提出修史具体方法和要求,推进史书编纂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从《史学考》看蓝鼎元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鼎元是清初著名的经世思想家、政治家和史学家,<史学考>一文表达了他的史学思想,他的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以修史为己任的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明代史学的最大特点是私家史学的兴盛,明代的私人史学家们创作了大量的史学著作,并在史料采撰、史文表达以及修史的具体步骤上总结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成果.受经世思想、黜虚征实思想的影响,史家治史态度得到端正,史学地位有所提高,史学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深化.明代私人史学家的史学思想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史学思想史.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总结以往治史经验,提出修史人才标准、修史原则和史学评论等几方面,论述了刘知几对史学的贡献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6.
傅斯年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其史学思想的主要源流是:一、继承传统乾嘉考据学思想;二、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实证主义史学思想。他将两者加以融合,找到了中西史学的结合点:强调直接材料,从而使西方的史学理论、科学方法移植于中华传统史学的沃土中,促进了中国传统史学向近代新史学的转型,反映了中国新史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明代前期的史学因受理学的影响,思想僵化、体例紊乱,纲常礼教的思想弥漫其中。明中后期。随着王朝统治危机的不断加深,士人阶层的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伴随着这些变化,史学领域也出现了新气象,私人修史因之出现了新的活跃局面。王世贞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他以自身对史学的感悟和理解深深影响了一代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面伟大旗帜,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邓小平史学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对我国的历史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邓小平的历史观、史学理论、治史原则和方法的剖析,可以推动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元代回回学者不但在科学技术、儒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史学方面也有重要贡献。他们除参与官方的修史活动和经史翻译外,还从事史学的私家撰述。回回学者的史学成就是元代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多民族史学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史学改良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通过对古代史学思想、史学编撰方法以及对史料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批驳,指出其貌似发达的传统史学,其实质无益于国民,并在西方史学理论基础上,对史学近代化从它的任务、史料、方法、撰述以及与他学关系上具体探讨了新史学的创建,为史学的近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创立的新史学对近代中国的史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梁启超史学思想发展形成的漫长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史学理论的继承时期,新史学思想的酝酿时期、形成时期、完善时期。每一阶段梁启超的史学思想都有其独特的光辉点。  相似文献   

12.
16世纪后半期,随着历史学方法思考的深入,历史资料整理和研究的发展,民族历史观的日益成熟,民族历史的写作提上了日程.但是,当时法国史学还有一个重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民族历史写作的范式.由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埃米利奥传入的,传统人文主义李维-布鲁尼民族史范式显然不适宜于法国思想家对民族史的要求.要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实现法国拉波佩利埃尔等学者提出的整体的社会文化史的历史新构想,必须将市民的历史转变为民族的历史,将城邦的历史转变为国家的历史,将表现城邦爱国主义和公民共和美德(vertu)的历史转变为表现民族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历史.16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历史学家的史学实践就是探索民族史写作新范式的发端,预示了未来历史编纂发展趋势.根据对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史学发展独特路径的探究,我们对法国文艺复兴史学对西方近现代史学的贡献做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3.
明清小说戏曲理论具有丰富的佛教心性论内涵。明清小说戏曲思想家认为,艺术的虚构性出于创造之心,因而推重真实性情的书写,提出“写心”、“曲为心曲”等直切心源的学说,主张以平常心境进行审美活动。探讨明清小说戏曲理论与佛教心性论的关系,不能忽视贯穿其中的般若空观精神。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ncreasing postcolonial and decolonising literature as it relates to non-Western countries and the history of their educational systems undergoing internationalisation and globalisation. The first section reviews a number of historiographical development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at laid a foundation for a more cultural and global view and to include marginalised populations. The second section examines the critiques of educational history from postcolonial and decolonising perspectives, and the colonisation of mind critiques, including the recent indigenous research methodology movement. The third section explores two main challenges for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history are discussed: developing ways of understanding countries that operate under very different paradigms than Western states, and which are undergoing societal changes and stresses that Western states are not experiencing; and a revised research and methodology that captures problems of recolonisation/neoimperialism, the subaltern personality, and struggles to maintain indigenous cultures and roles.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se condition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like other fields has to generate new models, theories, and modes of practice that derive from the conditions that postcolonial developing states face including identity formation, values, role construction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相似文献   

15.
《史记·五帝本纪》将中国文明史的开端断限于黄帝,体现了着眼于古代文明和经世致用的宏观史学观,贯穿着作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述思想。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史学概论"著述的发展经历了20世纪初、20世纪20-4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三次高潮,而每次高潮的形成都和中国史学所面临的理论和范式的转型需求密切相关。它集中反映了20世纪以来中国史学对理论的追求,也有力地证明了理论在史学发展中的指导性地位。为更好地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史学概论"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应当突出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论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香草美人"手法是楚骚主要的艺术特征,也是构成楚骚浪漫特色的重要因素。"香草美人"手法在六朝文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就咏物抒怀、神女、恋情和游仙等几种主要文学题材的巡礼,即可以见出这一表现手法在六朝文学中承传之一斑。作为一种比兴象征手法,香草美人的寓意或显或隐,在楚骚时代如此,在六朝中也不例外。香草美人手法的承传,在推进六朝文学艺术形式美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英语写作理论及其教学方法的发展脉络,英语写作理论可概述为6种:古典修辞学理论、过程写作理论、语境写作理论、社交-认知写作理论、体裁理论和图式理论。在此6种写作理论指导下,经过教学实践和提炼,学界总结出8种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语境教学法、社交-认知教学法、图式教学法、体裁教学法、过程体裁教学法及中英文差异对比法。英语写作教学实践表明,这8类英语写作教学法各有特色,也有其不足之处,客观地说,不同的教学法可以用在不同的英语写作学习阶段或不同的学习对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情志相胜心理疗法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志相胜心理疗法是中国古代最典型而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源于中国传统医学,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特征和民族心理。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对它的基本原理和治疗程序进行了系统的介绍。随后,历代医家对它也加以完善和发展。情志相胜心理疗法将对中国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绪源的《今文渊源》承续了周作人对审美价值倚重的散文批评理论,他从"为文"和"为人"两方面对白话散文的源头进行了梳理,在"谈话风"中寻找"文人"和"文心"。因此,刘绪源对有"我"、有趣味的杂文的提倡,实际上是对"五四"文人生存样式的追寻。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史范式,《今文渊源》呈现了刘绪源欲"以散文的形式表达学术思考"的努力;长期的编辑经验和儿童文学研究经验为他的"白话散文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和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