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评价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多元化的信息技术综合教学评价比传统教学评价更具前瞻性、准确性和多样性。初中信息技术多元化综合教学评价可从如下方面着手:利用信息技术内容的多元性实现课堂综合教学评价,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进行教学评价,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进行教学评价,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是通过剖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时存在的评价缺位的四种现状和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性评价进行归因分析.进而以一节课为例,提出在课堂学习的环境下如何对评价进行先行设计.最后通过课堂实践和课后反思得出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进行先行设计有利于使教学走向高效,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主要目的,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评价形式。小学阶段的评价应以形成性为主,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教育部,2011)课堂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课堂评价按照评价主体的标准来分类,可分为教师  相似文献   

4.
课堂评价是学习活动中最常见的评价,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然而,如何有效展开课堂评价,通过什么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习质量的重要内容.本文就笔者及所在的学校在利用“魔灯”(moodle)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课堂评价的实践过程进行探究,重点围绕学生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及测试,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及时掌握、分析并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发展性的评价,以此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课堂学习评价是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所从事的课堂学习活动(包括学习结果与过程)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在梳理我国课堂学习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研究课堂学习评价的意识觉醒,部分学者及中小学教师已经洞见“以评促学”的巨大价值,并追寻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步伐,孜孜不倦的实践和研究,但重要性并未在教育界引起普遍重视;理论引进和概念研究已经初有成效,但实践研究尚处于萌芽状态;中小学教师研究缺乏理论指导,高校研究缺乏实践支撑.由此看来,课堂学习评价的发展依赖不同层次研究者的协作与沟通,未来应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属,加强学习评价领域的文化引领,让“以评促学”“以评促发展”等课堂学习评价理念深入教师的内心,并在基于评价的教学设计中探索具体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99):85-86
课堂评价的生成性应当贯穿始终,它如同一根红线,将教师、学生、教材紧紧地串在一起并引领课堂不断前进。带有仪式感的评价策略重点关注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发展目标,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态度、情感、表现和实践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的综合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这样的评价策略是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极为重要的推动因素,更能让学生在评价中充分了解自己,进行有效自我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能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学为主”就是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学习为主评价是指:针对课堂、作业和考试三个关键环节,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评价内容,综合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实施开放式语文评价办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8.
王睿梁 《教师》2012,(9):29-30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在生态课堂教育视野下,思想品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模式的变革。笔者主张对学生学习进行多元评价,探讨了笔者实践的思想品德过程中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设计目标、设置内容以及实践后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课堂学习评价是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即时的了解、判断和解释,以提升教学过程的价值,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课堂学习评价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成为评价研究的热点领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它不是教学的一个环节,而是教学过程中的一条基本的线索。把各种评价方法(如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有利于把教师的"教"建基于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评价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在实施课堂学习评价时需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多以各种教学评价量表为依据,内容涉及到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的评价,还有教师基本功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等许多评价要素。在教学评价中,根椐评价量表中的各个项目进行评分与课堂判断,最后给以课堂教学评价等级,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数学学习的评价改革应该是课改的重点内容之一,可走进如今的数学课堂,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还是一如既往的空缺或单一,只以成绩论学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数学学习评价现状中加以分析、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在反思中有效研究,初步形成数学课堂学习多主体评价的改革主张,更多地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数学发展,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相似文献   

12.
教学质量评价是对课堂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成效的综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帮助教师深入反思教学效果,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全面更新课堂教学方式,打造智慧课堂,同时优化教学评价手段,构建出与智慧课堂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体系,发挥教学评价的优势,提高教学评价与智慧课堂的适应性。深度学习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要求学生领会知识的内在意义,全面把握知识的本质,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深入分析了智慧课堂的特征,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目标,探索了高中物理智慧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3.
将课堂教学评价与课堂评价划等号的时候,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才是强调的重点,而非学生的学习情况.长期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正是导致这种教师教学受到偏重现象的根本原因,所以本文对于课堂评价的定义是:以教师为实施主题,在课堂教学时改善学生学习和收集学生各方面信息的过程性评价.1.我国课堂评价的现状我国中小学课堂引进使用课堂评价是从上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受到前苏联教学模式和教育理论的很大影响,基本思想为:进行教学时,将学生彼此之间的信息频繁地进行反馈,主动积极地改进教学,从而实现大部分  相似文献   

14.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在给予学生正确反馈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学习评价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因此,结合教学实践,以传统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从学习评价的主体、内容和标准三个角度,探究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以“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理念为指导是一种以评价一堂好课为核心,以传授书本知识为重点,以认知、理解、巩固书本知识为规范程序,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手段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评价目的的单一-做结论、分等级,为奖惩教师提供依据;同时评价内容片面-基本知识技能成绩即学生考试分数;评价标准模糊-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评价对象被动-评与被评的关系;评价效果差-不利于全体学生共同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作者近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以提 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过程性评价,是实施科学课 堂中“微观”精准教学的需要。课堂过程性评价以学生“言之有 理”为依据,通过设计评价内容,依据水平量规,开展多元评价,实现课堂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教学的主战场是课堂,而对学生进行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的重点是课堂学习状态的评价。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课堂观察评价法。在课堂观察中,教师应全面地、公正地对每  相似文献   

18.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评价体系,实现多维度的课堂评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基于现状,在优化评价内容、评价语言、评价主体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9.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应体现多元化,即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既有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又有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在课堂评价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但实际体育课堂当中,特别是高中的体育课堂中,只见表扬不见批评,或者评价过于肤浅,没有发挥教育评价的积极作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课堂即时评价要努力发挥其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学习的功能。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恰当运用即时评价的策略,为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