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冯小琦 《收藏界》2013,(1):44-51
五彩瓷器自元代创烧以来,到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彩瓷品种。一、彩瓷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都是单色釉,有青釉、黑釉瓷器,到三国时期出现最早的釉下彩绘瓷器,如南京出土的青釉釉下彩绘羽人图壶,釉下绘有褐彩纹饰。唐宋时期是中国彩瓷的发展时期,除南方地区的越窑、长沙窑为代表的青釉褐彩、青釉褐绿彩以外,由于北方瓷业迅速兴起,出现白釉绿彩、白釉黑  相似文献   

2.
杜文 《收藏》2008,(9):40-42
从目前黄堡窑址的发掘看,耀州窑创烧于唐代。唐代器物造型丰满大器,反映出大唐帝国的兴盛。此外,还烧制有唐三彩和琉璃瓦,是当时我国烧制陶瓷品种最为丰富的一个窑场。时代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段。瓷器有黑、白、青、黄褐、花、茶叶末、外白内黑、外青内黑等单色釉和复色釉瓷,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素胎黑花、青釉下绘白彩、青釉黑彩、黑釉剔花填白彩、白釉褐绿彩等高温彩瓷,以及唐三彩、低温单彩釉和琉璃瓦等。  相似文献   

3.
伍秋鹏 《收藏界》2014,(11):47-52
四川邛窑在中国陶瓷史上以烧制彩绘瓷而著称。邛窑彩绘瓷既有釉下彩,也有釉上彩,主要色彩有黑、绿、褐、黄等色,还发现有少量铜红彩,既有为单色彩绘,也有双色或三色同时应用的彩绘。纹饰题材丰富,有图案、斑块、花卉纹、草叶纹、花鸟、人物、文字等,器物造型丰富,是唐代彩绘瓷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四川邛窑彩绘瓷出现于隋代,虽然它的装饰题材不及长沙窑丰富,绘画水平也比长沙窑略低,但它出现的年代却比在唐代中晚期才出现的长沙窑彩绘瓷早约二百年,因而很多学者都认为邛窑是中国彩绘瓷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4.
《收藏》2020,(7)
正长沙窑以彩饰著称,可分高温釉上彩瓷、精细彩绘、书法瓷、素地彩瓷等,据统计施彩的产品数量达41%,是中国陶瓷史上第一座名副其实的彩瓷窑。高温釉上彩釉上彩是在底釉上施一种或多种彩,入窑一次烧成。由于长沙窑乳浊白釉粘附性强,且易烘托色彩,故多以白釉为底釉,也有青釉作为底釉的,其上施褐、绿、蓝、红等釉彩。釉上彩经高温熔融后,彩釉流淌,与底釉渗透融合,图案出现略微的晕散效果,宛若天成。  相似文献   

5.
《收藏》2020,(7)
正长沙窑的产品以釉下彩和诗文绘画装饰为世人所叹服,其中釉下绘画内容丰富,纹饰简洁,绘画题材涉及人物、动物、植物等等,根据现已公布的资料可知,人物图并不多见,而以婴戏纹装饰最为著名。陶瓷上的婴戏纹装饰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延续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据专家考证,唐长沙窑青釉褐彩莲花童子纹壶(图117)是目前最早有实物可证明的陶瓷上的婴戏纹饰。孩童稚嫩幼小的身材,光滑剔透的皮肤,  相似文献   

6.
正婴戏图,即描绘孩童游戏的图案。自晚唐五代出现以来,婴戏图历经宋、元、明、清及至民国的长期发展,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传递着传统儒家哲学中多子多福的观念以及人们对子孙满堂美好生活的追求。晚唐及五代瓷器上的婴戏图,最早形成于晚唐五代时期。南方以湖南长沙窑青釉褐绿彩扛莲童子纹和越窑青瓷刻划划海水莲花婴戏图为代表。北  相似文献   

7.
《收藏》2020,(7)
正长沙窑造型包罗万象,常见的有壶、罐、碗、枕、杯等数十种;釉彩多种多样,光单色釉就有青釉、绿釉、红釉、黑釉、白釉、褐釉、窑变釉、茶叶末釉等;装饰手法也是丰富多彩,主要有釉下彩绘、模印贴花和雕塑等。以上这些工艺的出现以及长沙窑的兴起,都是其继承和发展岳州窑与中原地区瓷窑等窑场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收藏》2020,(7)
正长沙窑瓷器之所以能够行销海内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丰富多样、风格鲜明的装饰特征。工艺来源于本土的岳州窑和中原窑场,在融合南北技艺之后,自主创新,创烧了高温红釉、绿釉瓷、复合釉瓷、釉上彩瓷、精细彩绘、书法瓷等。按照装饰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釉装饰、彩装饰和胎装饰三大类。先来看看长沙窑的釉装饰。长沙窑的色釉属于典型的南方高钙釉,乳浊、黏稠、遮盖性强,可以厚施、复施,釉质莹润如玉。釉色种类丰富多彩,主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6,(19)
正2016年7月23日,"诗意的彩瓷——长沙窑瓷器艺术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幕,这是长沙窑首次全面赴京展示。20世纪,随着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深入,唐代"南青北白"之外,瑰丽的彩瓷窑——长沙窑横空出世。长沙窑以彩瓷立窑,以文化立基,这是唐代任何窑口所不可比拟的。2012年,文博界有声音认为,应该予以长沙窑新的评价与定位,提出"南青北白长沙窑"的新命题,将长沙窑与"南青北白"并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作为鲜有记载的唐代民间  相似文献   

10.
张红星 《收藏》2011,(12):46-51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窑场之一,始烧于唐代,五代时期初具规模,北宋中期以后达到鼎盛,形成了以黄堡镇为中心、囊括南北诸多窑场的耀州窑系。金代中期后逐渐衰落,大多数窑场终烧于元末明初,只有陈炉镇一些窑场延续下来,直至今日。耀州窑烧制白、青、黑、酱、三彩、月白、白釉黑花(褐花)等多种釉色瓷,以青釉最负盛名。  相似文献   

11.
张海军 《收藏》2014,(1):39-43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故又名铜官窑,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长沙窑是在湘阴窑基础上烧造的,兴起于8世纪末至9世纪初叶,衰落于五代初期。长沙窑产品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它的釉下彩装饰,其装饰内容包括书法、绘画等等。而除了这一点之外,其能够屹立于唐代“南青北白”陶瓷大环境中,还应归功于它的造型多样化,比如...  相似文献   

12.
张海军 《收藏界》2014,(5):50-57
长沙窑是唐代著名陶瓷窑口,其窑址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附近。长沙窑以烧造日用陶瓷为主,其产品不仅在国内有广泛的市场,而且通过“海上陶瓷之路”远销海外。虽然长沙窑不见于文献明确记载,但大量事实证明了其在我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长沙窑的产品以釉下彩和诗文题记装饰为世人所叹,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艺术博物馆珍藏有一批传世景德镇窑五彩与斗彩瓷器,制作工艺精湛,装饰品类齐全,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仅就个人的保管经验与目鉴感受,介绍分析如下。五彩瓷器的特征馆藏景德镇窑五彩瓷器分袖上五彩与青花五彩两大类。釉上五彩是先烧成白釉瓷器,然后用彩料在其上面进行纹样描绘,再经低温二次烧成。馆藏这件明嘉靖五彩人物纹盖罐即为典型代表:由盖面至器身底部分别饰红、黄、绿等彩绘制的缠枝花纹、朵花纹、蕉叶纹、三角  相似文献   

14.
田秋平 《收藏》2008,(3):78-80
红绿彩是磁州窑系继剔花、白底黑花等装饰技法之后,创新出的另一种瓷器装饰艺术。它是在高温白釉或白釉黑彩瓷烧成之后,在白釉之上以红、绿、黄等彩料勾画或添涂出纹饰,再次入窑以低温烧制而成,以往曾称作“宋加彩”。遗憾的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作为磁州窑系重要产品的完整的八义窑红绿彩瓷器如今只在美国、日本和国内的几处重要博物馆有收藏。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3,(10):74-77
旧时唐代陶瓷器的收藏,以唐三彩最为人称道;越窑与邢窑瓷器较常见,绞胎瓷器的数量较少;而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长沙窑即铜官窑瓷器,这与它被发现的时间较晚,且又属一个地域性较强的窑场有着很大的关系。长沙窑——一个未见于文献著录的古代瓷器窑址,经过近年来多次的考古发掘,证明当时的长沙窑瓷器在烧制时已能在釉中和釉下成熟地运用包括铜红色在内的各种颜色。这一工艺开创了中国釉下和釉中彩的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近年来有人提出四川的邛窑瓷器在铜红色的运用上要早于长沙窑,但邛窑瓷器的地域性更强,  相似文献   

16.
釉上彩是在烧好的瓷器上彩绘,经低温烘烤而成。釉上彩最早见于宋代的北方民间磁窑,烧制的白底盘、碗上绘有红、绿、黑等色的釉上彩。景德窑从元代起,烧制的瓷器上有四彩、五彩(T166-3“明·五彩云龙纹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20,(7)
正作为唐代重要的外销瓷窑场,长沙窑在釉色、造型、装饰元素等诸多方面均体现出浓厚的域外风格,其中模印贴花装饰技法是长沙窑瓷器装饰中颇具特色,也是域外元素使用较多的一类。在椰枣纹、菠萝纹、摩羯纹、胡人、武士、狮子等模印贴花装饰中,人物形象研究者较少涉足。本文以此切入,整理目前考古发现及公私收藏的长沙窑模印贴花瓷器上的人物形象,将其大致分为奏乐、舞蹈、行礼、骑士等类别,其中奏乐、舞蹈类较之其他类别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18.
武贞 《收藏界》2013,(8):40-45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位于今河北磁县观台镇和彭城镇等地,始烧于北朝,宋、金时期达到高峰,延烧至今。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图案鲜明,黑白对比强烈,刻、划、剔、填彩兼用,其釉下彩绘的装饰手法,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磁州窑瓷器造型丰富,品种繁多,尤以多种多样的瓷枕最具代表性。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器型,最早创烧于隋代,唐代以后开始大量生产,并逐渐  相似文献   

19.
正耀州窑是我国著名的青瓷窑场,在北方青瓷窑口中最负盛名,堪称翘楚。考古资料显示,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中唐时期青瓷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晚唐青瓷烧造技术基本成熟。五代末烧造的天青釉,更是精美绝伦,堪与越窑秘色瓷平分秋色。北宋时,耀州窑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期,其烧造的青瓷已占据耀州窑瓷器的核心地位,形成了以印花和刻花装饰为代表的风格,被誉为"北方刻花青瓷之冠"。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耀州窑也影响了众多其他地区的窑场,形成了以耀州窑为中心窑场的瓷窑体系——耀州窑系。金代的耀州窑瓷器虽质量已  相似文献   

20.
欧阳希君 《收藏》2008,(6):51-54
引言 辽代陶瓷指辽代(916~1125年)所辖广大疆域内古窑所烧制的陶瓷产品,主要窑口有内蒙古赤峰缸瓦窑、林东辽上京南山窑、辽上京临潢府故城内窑、林东白音戈勒窑、辽宁辽阳江官屯窑、山西界庄窑、北京龙泉务窑等。辽代陶瓷在烧造工艺技术上学习中原,但在造型、装饰艺术以及使用中,因生活方式明显有别于中原,故表现出契丹游牧民族的独特风格。辽代瓷器以白瓷为主,亦见黑釉、褐(酱)釉、青釉、茶叶末釉、绿釉瓷等。辽代低温釉陶有白釉、黄釉、绿釉、三彩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