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语文家庭作业现状调查1.从家庭作业的"量"上分析。根据教育部《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应不超过30分钟,五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应不超过60分钟。统计数字显示,三、四、五年级学生在30分钟  相似文献   

2.
肖克文 《中学教育》2006,(12):55-55
美国杜克大学一项调查表明,小孩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做家庭作业才会对学业有所帮助。这项调查建议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来留作业,比如,一年级小学生只适合做10分钟家庭作业.二年级小学生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  相似文献   

3.
家庭作业是衡量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一个重要指标。世界各国在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时的做法是不一样的。我国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一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45分钟,初中不超过1个半小时,高中不超过2小时。法国政府自1956年起就明令禁止给小学生留家庭作业,以保证少年儿童课余时间活动和他们的身体健康。但1987年的一项调查表明,近99%的小学教师仍给学生布置作业,当然作业量并不大,平均初级班学生每天做一刻钟到半个小时的作业,中级班半小时至1小时。俄罗斯规定小学一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二年…  相似文献   

4.
规定:中国:教育部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作业时间控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书面作业时问不超过90分钟。法国:学生家长理事联盟和现代小学合作机构联合倡议,从3月26日开始,15天内不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英国:政府规定.5至11岁的孩子每天需要10至30分钟完成家庭作业,11至16岁的孩子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为90至150分钟。马来西亚:教育部要求,小学1至3年级每学期每科目只  相似文献   

5.
一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二年级一般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要超过三十分钟;三年级一般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要超过三十分钟;四年级一般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要超过四十五分钟;五年级一般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要超过一小时;六年级一般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要超过一小时。  相似文献   

6.
作业的分量和难度要适当,小学一年级一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年级每日课外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年级不超过1小时。(1993年《国家教委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  相似文献   

7.
时朱俊杰 《教育》2022,(9):21-23
"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诸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相似文献   

8.
作业的分量和难度要适当,小学一年级一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二年级每日课外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年级不超过1小时.(1993年&;lt;国家教委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gt;)……  相似文献   

9.
姜媛玲 《甘肃教育》2009,(11):12-12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向课堂要质量,充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对学生的家庭作业已提出了限时要求。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三科(语、数、英)总量不得超过1小时。因此,布置家庭作业要从效果上下工夫,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家庭作业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0.
快乐学数学     
<正>前不久,一项调查引起我的深思:"小学生作业时间是否符合规定?"共计208人投票。投票结果显示:"符合,学校作业量很少。"选项有35人投票,占17%。"不符合,略微超标。"选项有72人投票,占35%。"不符合,严重超标。"选项有101人投票,占49%。由此可见,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多重。虽然教育部有明文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年级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  相似文献   

11.
刊中报     
国家教委委托柳斌同志对新闻界发表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后,京津和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北京市教育局采取措施,减轻小学生过重负担:(1)一年级取消期中、学期及学年考试(测验)。教师主要在课堂上通过随堂练习,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学年末,由班主任负责对学生的全面情况进行评定。(2)二至六年级不进行期中考试,也不准以任何形式变相进行期中考试。(3)严格控制各年级学生的作业量(一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二、三年级一般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要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一般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要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一般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要超过一小时)。(4)坚决不准给学生留惩罚性作业(要求改错、重做、补做的作业,只能做一遍)。(5)法定节假日不准给学生留家庭作业(节假日前一天的作业量不能超过平日)。寒、暑假  相似文献   

12.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意在让学生复习、巩固、加深理解已学知识。如果教师不精心布置,科学安排,家庭作业就变成了一种加重学生负担的重复操作。家庭作业到底该怎样布置呢?我们认为要在一个“巧”字上下功夫。一要有趣。家庭作业有趣,能吸引学生,学生就会主动去做。例如,教比较难记的生字时,就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用打一个字谜的方式来加强记忆,到校后让学生比一比,谁的字谜最好。无论谜语编得好还是不好,教师都必须对学生加以鼓励。二要适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的作业量不超过三十分钟,五、六年级则不超过…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汇》2009,(11):9-10
刚刚施行的《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务例》规定:小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得超过六小时,初中学生不得超过七小时,高中学生不得超过八小时;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计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初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计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以内,  相似文献   

14.
教学时间别太长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代,不应过早剥夺儿童无忧无虑地游戏的乐趣。俄罗斯儿童入学年龄为7岁或8岁,具体由家长决定,但至少应在9月1日前达到6周岁零6个月。应由心理?医疗?教育咨询组确定儿童是否已作好入学准备。入学对儿童来说是心理和体力上的极大转折,应逐渐适应。一年级学生每周上学5日,课时都安排在上午,每课时不超过35分钟,每天不得超过4节课,第二第三节课之间安排40分钟以上的课间休息;第一学季每日只安排3节课。对一年级学生不布置家庭作业,学习成绩不记分。在第三学季中间安排1周春假。二年级起,每课时35分钟,分班课、…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家庭作业必须经校长审核签发才能向学生布置,这是江苏省海门市为控制学生作业负担,从新学期开始实施的举措之一。记者从海门市教育局获悉,新学期起该市将积极推进"作业革命"。一、二年级取消书面家庭作业与统一考试,三、四年级与五、六年级作业量分别控制在40分钟与1小时以内,七至九年级课外书面作业量不得超过1.5小时;高中阶段,课外书面作业不得超过2小时。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一年春天.我校针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体质普遍有所下降,健康情况令人担忧的状况.围绕着“减轻负担,提高质量”,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调查。一是对学生的作业速度和课外作业时间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率大致相同,但所需时间却大为悬殊。五年级的一次家庭作业,快的四十分钟完成.慢的则需一百零五分钟;四年级的一次家庭作业,快的十五分钟,慢的需要五十五分钟。调查中还发现,无论哪个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论坛》2013,(Z1):106-106
<正>家庭作业必须经校长审核签发才能向学生布置,这是江苏省海门市为控制学生作业负担,从新学期开始实施的举措之一。记者从海门市教育局获悉,新学期起该市将积极推进"作业革命"。一、二年级取消书面家庭作业与统一考试,三、四年级与五、六年级作业量分别控制在40分钟与1小时以内,七至九年级课外书面作业量不得超过  相似文献   

18.
一、形成关于家庭作业问题的基本认识(一)教师为什么布置家庭作业?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家庭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水平;其次,家庭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态度;此外,家庭作业有助于增强家庭和教师之间的相互理解,并提供交流的机会。(二)家庭作业有助于孩子的学习吗?在低年级,家庭作业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七年级及以后的各年级,就平均成绩来看,那些完成了更多家庭作业的学生在测验中成绩较好。(三)多少家庭作业才是适量?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日家庭作业量在10~20分钟比较适合。三年…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忧虑。国家教委明文规定: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不留书面作业,二年级学生作业不超过半小时,三、四年级学生作业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学生作业不超过1个小时。  相似文献   

20.
盐城县永丰公社洪东小学根据赵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小学教育也要切实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五条措施,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深受学生欢迎。一、学生每天在校课时为五节。包括活动,在校不得超过六小时。下课铃响,教师不得拖堂。二、规定学生每天在校作业总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家庭作业低年级不超过二十分钟,高年级不超过半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