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雅兰 《传媒》2016,(19):41-43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大发展是以地市级电视台的异军突起为标志的,这缘起于1983年3月底,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确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政策.此后,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迎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形成了中央、省、地、县“四级办”的格局,这一发展的显著特征便是地市、县级电视台(广播电视台)的数量扩张.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国利用广播、电视办教育,始于五十年代末期和六十年代初期。1961年“欧洲广播联盟”在罗马主办了第一次“世界教育广播会议”,促进了这一事业的发展。初期,教学节目多属于单科的基础教育或职业教育,后来逐步发展到广播电视办高等教育,其中,又以英国的“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3.
竞争必须有利于提高整体宣传效益广东汕头电视台林仕藩1983年,全国第十一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复盖”的发展战略.实践证明,”这一政策是正确的,它给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带来了春天,各地的广播电视一派生机,”蓬勃发展.以...  相似文献   

4.
198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对我国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广播电视作了一次调查,其中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还有30%的人口收听不到中波广播、看不到电视。这三亿多人口主要在“老、少、边、穷”贫困地区。由于这里报纸传送不及时,群众阅读水平低,乡镇广播便成了这些地区现代信息传播的最主要工具。因此,发展乡镇广播在贫困地区就显得特别重要。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不仅在经济上差距大,而且在地理历史、社会关系、人口素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提出,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面临世纪之交,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广播电视事业,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开拓进取?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设以广播、电视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就是其中一件重要的事情。一、组建广播电视传媒集团的必要性1.信息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电子传媒技术上的开放性以及某些地区特殊的地缘环境,使广播电视直接面对外来广播电视传媒的挑战。广播、电视必须组成“联合舰队”,积极参与国际电子传媒的竞…  相似文献   

6.
1983年全国第十一次广播工作会议上制定了改革广播电视事业的蓝图,提出调整事业和技术政策,实行中央、省、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以下简称“四级办台、混合覆盖”)的方针。五年过去了,我们应该回过头来,进行认真的总结与思考,以便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把广播电视系统的改革推向前进。“四级办台、混合覆盖”的方针究竟正  相似文献   

7.
张克清 《中国广播》2006,(12):48-50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尤其是边境沿线,山高谷深,交通、通讯十分滞后。这些特点决定了传播信息快、收听方便的广播仍然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传媒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特别是“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广播事业,特别是少数民族语言广播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广播的覆盖率明显提升,影响力不断增强。今年6月,我有幸随国家有关部门到西部民族地区,对广播事业的发展做了一次调查,深切感受到了我国民族广播事业的发展和影响,同时也  相似文献   

8.
陈世海 《视听界》2011,(5):84-85
县级广播电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政策的推动下,快速发展起来的。走过了近30年的风风雨雨,县级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在传播技术突飞猛进、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不顺应趋势,求新求变,县级广播电视必将面临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万安县的广播电视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一个有线与无线同步发展的趋势正在形成。但在重视程度上却有冷有热,即广播冷,电视热,无线电视冷,有线电视热,导致农村广播、无线电视差转猾坡,出现边远山区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在发展速度上存在有快有慢,即城镇发展较快,农村发展较慢,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发展较快,贫困山区发展较慢,形成城镇与农村的大反差,大多数农村人口文化娱乐生活处于低水平;在管理力度上存在时紧时松,偷看、偷装、乱建,损害广播电视设施现象时有发生..为此,5月初万安县广…  相似文献   

10.
市、镇、村三级办广播,实现“村村通”、“户户通” 《视听界》:方局长,在全国同级广播电视中,常熟广播电视处于领军地位,广播和电视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特别是广播的覆盖率和通响率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请谈谈您对常熟广播的解读,以及目前“村村通”、“户户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我县在已有电台(广播站)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且都办有当地新闻节目。但是由于电视起步晚,上马仓促、投入不是,造成了“虽是宠儿却先天不是”的缺陷:特别是采编播定编太少。仅两三人,疲于奔命尚只能一周办一次新闻。这与观众对当地新闻信息的强烈需求。与利用电视配合当地党政工作。发挥舆论工具的作用极不适应。为此,我们从1993年开始在同台(站)统一领导下试行了广播电视采编播一体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徐明利 《新闻界》2000,(5):46-46
眉山广播电视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至今已基本形成了以区县三台为中心,以乡镇站为基础,广播与电视、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格局。   眉山广播电视业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把广播电视作为产业来运作,有很多人还没有这个意识。而事实上,市场的竞争、社会的发展,财政的断奶,已将广播电视推入了产业发展的轨道。   用产业的观念发展广播电视,就是坚持其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同时,大力拓展经济属性、市场属性,就是用政治家办台的意识去置办节目,用企业家的头脑去经营事业。   地区广电局自 1997年 11月建立至今,三年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泰和县广播电视事业逐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基本形成了广播与电视并重、有线与无线并举、软件与硬件齐上,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1999年,我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85%,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全县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的繁荣,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化生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事业建设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在全省“创三好”台站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这几年,江苏省淮安市车桥镇的广播事业发展很快:村村通广播,小喇叭入户率85%以上,加上50几只高音喇叭,广播的覆盖面达95%以上。镇广播电视站主要机器设备更换一新,大多数村也办起了广播室。全镇干部群众用广播、爱广播,办广播的热情空前高涨。这里的人们都明白,东桥镇广播事业的兴旺,是上下左右协同作战创造的,但当记首功的,是车桥镇广播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国家广播影视总局出台的《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是一个可以同20年前即1983年中央批转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广播电视工作的汇报提纲》相媲美的好文件。如果说1983年那个文件的突出贡献之一,是提出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简称“四级办”)的话,那么,如今这  相似文献   

16.
临川市农村广播电视网事业建设,经过三年跨三大步后,如今发展势头仍然强劲,全市37个乡镇全部改造了广播机房,36个乡镇建起了调频广播网;共挂户外10瓦调频喇叭2552只,入户喇叭17830只,三级混合覆盖达95%以上,兴建MMDS微波电视,拥有5000多户终端用户,连同上顿渡有线电视,共有l1000余户电视用户。一、用好广播,争取领导重视要发展和巩固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必须始终不渝地取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而要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就必须发挥好农村广播电视的作用,正所谓“只有有为才能有位”。这是办…  相似文献   

17.
再认识广播优势──从广播“热线电话”讨论引发的思考蔡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去年办了一件好事,那就是对广播中的“热线电话”现象组织了一场讨论,让广播界同仁各抒己见,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提高广播节目质量,促进广播事业的发展。这场长达...  相似文献   

18.
李媛 《声屏世界》2005,(8):45-46
从我国广播电视业这些年的经营和发展状况来看.产业化发展是广播电视业不可避免的选择。笔者曾多年在宁夏从事新闻工作.熟悉当地广捶电视行业的历史和背景,并亲身见证和经历了宁夏广播电视事业的转轨和过渡。因此就当前宁夏广播电视业所面临的困境、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性和应对措施即发展思路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作为广播电视事业主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的广播电视覆盖专用网(简称广播电视网),以其独特的系统性、专业性、综合性、层次性,覆盖着将近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使我国成为广播电视大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令举世瞩目。目前已建成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行有线无线相结合、天上星地面网相互交融、对内对外并重的规模庞大的广播电视网,为我国的广播电视宣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这个网的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78.7%,拥有5亿多台收、录音机,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44…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方针的不断落实,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广播站迅猛发展,每一台、站的每套节目都要有它的覆盖网。随着事业建设的发展,这些覆盖网会越来越大,要使各台、站的节目都能经济有效地覆盖,就必须有一良好的覆盖规划,否则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广播电视覆盖规划的优化是广播电视软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