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说服主要应运用好认知说服、情感说服和榜样说服三种方式。首先要注意认知说服,重视理胜,并找到接受的适度点、最佳时机和接受说服的适合人选,提高说理效果。其次要利用情感说服,既要注意围绕职工合理需要的正向情感激发,也要充分发挥负面情感刺激的反向转化作用。再次,要充分发挥榜样的行为意向引导功能和行为动力激发功能,注意榜样行为引导和榜样的树立,并进行榜样认知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情绪是说服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不同的情绪理论框架下,情绪对说服影响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研究取向.早期的研究者主要从效价的角度进行研究,现在则更多的采用认知评价取向和进化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却共同促进了情绪对说服影响的内部机制的探讨,丰富了情绪在认知上效应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的孩子对班干部的认知是印象式的,受家人影响很大,此时班主任和家长就不能从理性认知的角度去说服孩子服从,而需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以“柔性的不迁就”来导引孩子端正行为,正确对待班干部的“上任”和“卸职”。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古代说服理论的视角,以《战国策》内容为例,研究说服成功的策略选择,认为说服成功主要是以严密的逻辑思维作支撑,而说服内容的针对性是说服成功的重要根据,说服方法的灵活得体是说服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政治辅导员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根据当前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塑造良好的说服者形象,并且运用说服性传播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做好说服安排工作,科学运用说服技巧,增强说服效果,提高说服能力.  相似文献   

6.
熊发平 《文教资料》2014,(32):25-27
说服是征服心灵的艺术。通过说服,让他人心甘情愿地接受意见、改变态度、转变行为、产生行动。说服的基本方法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利。说服的策略有单刀直入与迂回说服、直言劝说与委婉暗示、常规说服与出奇制胜、单面说服与双面说服等。有效说服的关键在于区别对象、把握时机、对症下药、因化施说。  相似文献   

7.
(一) 说服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主要方法。教师说服学生的过程是作为说服者的教师通过一定的渠道,向学生传递必要的信息,从而引起学生态度和行为改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五种因素构成的,第一是说服者,教师是发送说服信息的说服者。第二是信息,教师通常采用语言或非语言行为来表达说服信息。第三是说服渠道,这是说服时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第四是被说服者,学生是接受教师说服信息的被说服者。第五是信息反馈,属于说服的  相似文献   

8.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和认知模式在语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认知世界的工具。政治演讲是演讲者出于自己政治立场和观点的表达,以期说服公众接受并支持自己观点的形式。隐喻手法的运用能够达到激发大众情感、引导民众政治倾向的作用。本文以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总统就职演说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角度来探讨隐喻在政治演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态度改变理论与师德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霍夫兰德的"态度改变――说服模型"、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凯尔曼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师德教育要促成年轻教师或师范生发生态度转变,首先,要提高教育者的可信度;其次,要重视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满足接受者的需求;再次,要引发接受者内心的冲突,进而产生改变自己的动机。通过认知改变或行为改变,达到态度改变,实现教育者的期望。  相似文献   

10.
大量的教育事实证明,教师正确使用说服语,掌握说服学生的艺术,有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基于教学的需要,笔者从说服的态度、目的以及语言运用三方面对教师运用说服语的要求做了明确阐述,并结合教育案例总结出了"找准症结,有的放矢""积极聆听,启发诱导""间接说服,巧妙劝说"三条说服语运用的技巧。  相似文献   

11.
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发展史上,影响最深的有三大教学理论,即:结构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认知主义理论.其中,社会认知主义理论正确地阐明了语言教学、媒体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对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言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网络化英语教学的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网络化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发展史上,影响最深的有三大教学理论,即:结构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认知主义理论。其中,社会认知主义理论正确地阐明了语言教学、媒体和学习音之间的关系,对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言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网络化英语教学的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生态心理学取向的情境观形成了不同于行为观和认知观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导致我们对人类学习的认识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是这种基于情境的学习观,而不是建构观。虽然情境观有可能融合了行为观和认知观,但行为观和认知观同样有其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认知与文化的角度对英语习语意义理据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英语习语意义理据是复杂的、多维的.如果要更好更深入地理解英语习语的意义,达到语言交际中恰当灵活地运用的目标,那么对其意义理据的研究,认知与文化的角度就应该兼顾。  相似文献   

15.
译者的认知能力与译文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就是意义从源语到目的语的再现。而意义的形成与人的认知关系密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翻译逐年增多,还形成了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但从译者的认知能力来探讨译文质量的研究还不多。文章从认知视角、认知结构和认识逻辑三个角度,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认为译者的双语语言文化认知能力和逻辑能力对译文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决定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6.
识解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出发,集中探讨识解中的心理扫描、视角、突显观在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序列扫描和概括扫描能加深英语语法的本质理解;视角能增强英语语法使用的准确性;突显维度能彰显英语句法的信息焦点。通过研究发现,如能结合人类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和阐释,将有利于改善英语专业语法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朱洁  曹丽英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2):117-119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研究隐喻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而使人们对情感隐喻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目的是为了从英汉两种文化的角度来支持隐喻的现代认知理论。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as a framework for writing instruction. Four assumptions of the perspective are examined and illustrated: Writing is a holistic cognitive activity; cognitive processes are learned in dialogic interactions with others; cognitive development occurs in students' zones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and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s a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9.
英语结构歧义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的角度利用图形-背景理论对介词短语引起的结构歧义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歧义产生的认知原因,弥补了单从形式和功能进行分析的不足,从而为歧义的解释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语义的模糊性是语言的内在属性,是由人类的认知特点所决定的。从认知角度分析语义的模糊性,不但可以丰富认知语言学的内容,而且对模糊语言学的发展也可以提供一种方法论上的指导。从范畴化的典型理论出发用具体的案例解释了语义模糊的成因,并指出了范畴化的典型理论对语义模糊的解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