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时,学生对这个内容十分感兴趣,上课的时候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特别是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时,学生掌握得特别快。课中,当学生数完长方体中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后,学生很快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当然有些学生自己课前已经预习了)。这下可乐坏了我,我想我的学生真聪明。本来安排两节课的教学任务,一节课不到就完成了,而且从学生的作业情况看正确率很高,我十分得意。课后,回到办公室向同事们介绍了我的成功经验。当时,就有同事觉得这样教学,学生的空间观念可能有些模糊,但我还是坚持我的做法。第二…  相似文献   

2.
<正>课前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应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中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与体积单位的概念,经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但学生到底存在怎样的疑惑?教师应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为此,对30名学生进行了前测,  相似文献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并会用“数方块”的方法求出物体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相似文献   

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设计□锦州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陈文轩“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学生认识立体形体的开始,更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体积的基础。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制小学课本第十一册第84—85页,是该单元的开端。讲好本节课,可...  相似文献   

5.
<正>课前思考:1.教材是如何编排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做中学”,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从而找到不同制作方法之间的联系。通过一系列的“做”,既巩固所学知识,又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6.
一、案例背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几何形体体积的计算总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后进行的一节总复习课。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让学生理清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及其相互关系,并适当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四棱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在复习的过程中,突出转化规律,体现数学化思想。本案例中描述的教学片段,就发生在学生理清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及其相互关系之后进行的拓展练习。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了体积与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观察中感悟,在实践中探索;通过操作、推理、合作,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的联系及地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月至对页例1和例己长方体、正方体和体积计算。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体积的低六和作和单价的共础卜讲行或学的。济由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是学生空间思维发展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以后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和自…  相似文献   

9.
苏瑜 《河北教育》2006,(7):40-41
【内容与最初的目标】《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之后教学的,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整个小学阶段体积公式教学的起始内容。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还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圆柱体体积、圆锥体体积计算方法积累经验。我对本节课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经历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会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②通过动手操作,掌握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在探索中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1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基础。学生只有清楚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才能清楚地理解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节教学内容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材第31—33页例1、例2),第1课时,新授课。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三维几何形体。由二维平面图形到三维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特别是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它是学习一切几何形体体积计算的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已理解了体积的意义和掌握了常用的公制体积单位,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参加某校的教研课时,我听了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教师按教材提供的教学线索(如下)进行教学。师:同学们,请小组合作,用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在课本的表格中。(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填写数据,速度很快,基本  相似文献   

13.
庞婉玲 《海南教育》2014,(16):59-60
"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而学习的,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上完第一课时后,我简单谈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及上课体会——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我依据新课程的理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是学习正方体认识和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基础。因此,教好这节课,在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这节课在整个几何教学中的地位以及教材的编写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充分让学生观察、操作,再逐步抽象、概括。只有学生有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形成了表象,再经过多次抽象概括,才可能建立起长方体的概念。(2)要在“变式”中理  相似文献   

15.
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我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首先,我提出问题:请小组合作用12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  相似文献   

16.
一次,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让学生做教科书上的一道思考题:"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5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结果全班学生出现了以下三种表现:只有少数学生集中精力、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教材分析:"体积与容积"一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18.
在贵刊第11期的“专家评课”栏目中,我们研究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课,其核心活动就是在数“体积单位块”的过程中暴露学生思维上的困惑,真正探索发现体积公式。我们认为,让学生操作、摆弄体积单位块,数体积单位块的个数等活动不仅是公式教学的关键活动。也应该贯穿“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单元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9.
1.讲清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由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由来,是“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讲清这一问题,我们可用教具或学具中的一百个小立方块,让学生摆出各种不同的长方体,并从它们的长、宽、高的数量,与立方体实际块数的关系中,去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就是该长力体长、宽、高的乘积。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由来,则应在学生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基础上,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启发学生自己寻找出来,然后,再从小立方块的拼摆中去加以验证。这样,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  相似文献   

20.
王文英 《河北教育》2006,(10):26-27
有两位教师执教“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课,其中在引导学生推导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都安排有两个环节。巧合的是,这两个环节的安排顺序正好相反,而不同的安排顺序又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其中的片断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