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复习巩固阅读小说的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i培养速读小说的能力;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及意义。 (二)单元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重视情节的完整、生动、曲折的传统。 2.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出场的生动描写。 4.通过学习《明湖居听书》,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音乐描写的高超技艺。 5.学习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学习准确把握主题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掌握54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继续学习部首查字法。 2、会分辨意义相近的动词和形容词,能正确选词填空。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比喻句和拟人句;学习把陈述句改为疑问句;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学习结课文分段,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一、求同,突破单元重点。 本单元的单元教学要求是:1.学习以议论为主、夹叙夹议的写法;2.学习层次分明的阐述观点;3.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纵观本单元五篇课文,有三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有关论证层次的问题。把握论证层次、弄清写作思路,是分析、理解本单元课文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层次分明的阐述观点”是应当作为本单元的重点予以突破的。  相似文献   

4.
初中第六册的教学时段 ,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阶段 ,同学们不可回避地面临着中考的检验。复习已有知识 ,学习新的内容 ,进一步培养提高语文能力 ,是这一阶段教学的双重任务 ,也是这一阶段与学的显著特点。就阅读、写作、语言交际三大教学板块而言 ,初中语文第六册的教学重点是 :进一步树立语言实用观念 ,培养学生实用语言的能力 ,具体的教学任务是 :1、了解和学习传记体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2、了解和学习事理性说明文 ;3、了解和学习议论文 ,学习写短评 ;4、学习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 ;5、学习文言文 ,强化诵读训练 ,增强语感 ,积…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掌握25个生字,认识17个二类字;以部首归类的形式,复习巩固学过的生字。 2、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学习准确地运用量词;进行词的归类训练。 3、学习把句子写具体;理解课文中含意较深的句子。  相似文献   

6.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想 (一)单元教学目标了解叙事散文的结构特点及语言特点,学习叙事散文的选材方法,学习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对学生进行爱亲人、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 (二)单元教学重点 1.叙事散文的结构;2.叙事散文的选材;3.抓住特征,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和景物;4.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三)单元教学难点 1.叙事散文的结构;2.抓住特征进行描写,以小  相似文献   

7.
一、单元作文安排本单元包括小说五篇。作文训练按读写结合的原则作如下安排:①通过阅读、讨论,着重学习这几篇小说在复杂的记叙中通过人物的外貌、心理、行为及周围景物的描写,栩栩如生地刻划人物,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物征的写作特点;结合《项链》的学习,安排写一篇小说式样的作文,具体学习和运用小说的一些表现手法。③通过阅读、讨论,培养对小说的分析、鉴赏能力;结合《党员登  相似文献   

8.
【要点分析】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尤其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做好综合性学习的试题,首先应该在实践中多参与、多思考、多总结;其次,有针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五篇课文,其中两篇讲读课文:《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三篇自读课文:《童区寄传》、《刘东堂言》和《孙权劝学》. 两篇讲读课文的学习重点是:1.记叙战争的方法;2.判断句式;3.“夫”的用法,4.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5.疑问语气词的用法。根据这五个学习重点,结合本单元课文大多为记史作品的实际,单元突破口应选择为记叙历史事件和表现历史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有三个:①学习归纳论点和引出论点的方法;②学习论述语言;③练习写“一事一议”的议论文。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提出论点的不同方式和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难点是议论文层次的划分及叙议结合的写法。考点是: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②议论文语言特点。 本单元有《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三到万》、《想和做》及《哨子》等中外不同类型的四篇议论文,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中韵母u和ü,以及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掌握本单元中的20个生字以及4个多音字。继续学习辨别同音字、形近字。 2、辨析同义词、近义词,并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学习和应用形容词重叠式。 3、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复习巩  相似文献   

12.
关于本册的教学要求在高中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现代语文的读写能力。读写训练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①着重培养比较复杂的议论能力,主要是学习一些论证方法和提高议论文读写能力的其它知识;②继续提高记叙能力,学习比较复杂的记叙方法;③学习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培养运用逻辑、语法,修辞的能力;④继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着重学习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在读写过程中,教育学生学习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学习鲁迅的革命精神,认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具有实干家的好作风,认识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是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  相似文献   

13.
一单元总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及设想 1.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烈为革命事业舍生忘死、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加强对社会主义、对伟大祖国坚贞不渝的信念。 2.通过课文中对祖国名胜古迹和壮丽河山的描写以及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追述,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增强民族团结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 3.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夹叙夹议的方法和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 1.学习文言小说、人物传记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古典小说、书序、传记等文体知识。 3.学习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掌握本单元“岁”、“惊”,“习”等28个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然”的用法和意义。 教学突破方案 根据单元教学重点的要求,学习本单元可运用比较阅读法,了解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特点,辨析小说和人物传记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点,《序》则可与一般书序相比较,区别其异同;比较四篇课文在评价人物上写法的异同。 (一)自读为主,提出问题讨论答疑,实行导学法学习《促织》、《柳敬亭传》两文。  相似文献   

15.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文言文,但分属于三种不同体裁。一是游记:有《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三篇;二是诗词:有《观沧海》、《石壕吏》、《送元二使安西》、《钱塘湖春行》、《如梦令》、《西江月》六首;三是寓言:有《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二则。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的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2.领会诗词中写景、叙事的方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写景、叙事,抒发感情;3.学习理解寓言要注意选择角度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语文第十册     
一、“双基”要求1.全面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知识,提高拼读音节的能力;继续运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正音和学习普通话;掌握隔音符号的用法。2.在阅读和写作中全面复习,巩固所学汉字;学会本册生字;提高按音序、部首、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掌握37个生字及2个多音字的音、形、义。2、理解本组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初步认识动态助词“着、了、过”在句子中的作用。3、认识句子的完整性;理解课文中含意较深的句子。4、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进行概括段落大意的训练。5、学习抓住事情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的思  相似文献   

18.
1.德育教育目标 本单元的四箱写人记事的文章,都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其道德品质的,文章有较强的思想性。今天学习,对现代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是很有鉴赏意义的。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教育学生学习蔺相如不畏强暴、公而忘私、运用机智和勇敢报效祖国的精神;学习廉颇坦率真诚、勇于改过、捍卫祖国的美德。教学《赤壁之战》,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別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质作风。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学习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的可贵精神;教学《记王忠肃公翱事》,学习王翱刚正廉洁、克已奉公的品德。 2.应掌握的文言知识 ①文学常识:《史记》与司马迁;《资治通鉴》与司马光;  相似文献   

19.
【学习要点】学习本单元,总体上应以复习、归纳、提高为要求。具体地来说就是:(一)理解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了解三十年代前后无产阶级文学的战斗情况;学习有关读书的道理。(二)提高理清作者思路的能力,能较快地准确地分析课文的层次关系,进一步理解复杂议论的巧妙结构。(三)加深对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等特点的理解;体会杂文的写法,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提  相似文献   

20.
本单元共有五篇文章,从体裁上看,全是议论文。 本单元的编写意图是:通过第三、第四单元的议论文学习,在了解议论文的论点、论据的基础上,进而介绍论证和论证方法,其中主要介绍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四种方法。 进行本单元的教学时,建议教师通过这些思想深邃、文质兼美的文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议论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学习和使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