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佳 《现代语文》2004,(11):13-13
上卷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四篇文章。《计篇》一开始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一定要多加注意。接着提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条件,孙子把这五个条件归纳为“道”、“天”、“地”、“将”、“法”。在战争中,具备这五个条件,才是战争胜利的基础。《作战篇》指出,发动战争的前提是先要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分三卷,共13篇。上卷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四篇文章。《计篇开始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之地,存亡之道”,一定要多加注意着提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条件子把这五个条件归纳为“道”、“天”地”、“将”、“法”。在战争中,具备五个条件  相似文献   

3.
曾学红 《四川教育》2006,(10):29-29
[案例] 一位教师上《草船借箭》,在就课题质疑时.大多数学生都围绕“是谁借,怎样借.借到没有”等提出问题.唯独一个学生提出:“《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不准确,因为‘借’是要经人同意的.而这个故事中是曹操中了诸葛亮的计。我认为题目应该是‘草船诈箭’或‘草船骗箭’。”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搞闹起来。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是一部以战争为研究对象,包括对策智慧、对策原则、对策类型、对策方法在内的系统而完整的对策及策略全书。作为一部对策及策略全书,不仅具有“博弈”的某些基本特征,而且还构成了单方完全信息下的零和动态博弈模型。如果从博弈的思维方式出发,《孙子兵法》是以“智”为基础,“计”为核心,“谋”为最高境界(最优化),在“计”与“谋”的应用中来完成单人博弈的最优化过程的。所谓的“计”可以理解为“对策”,它包括了各种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对策”选择;所谓的“谋”可以理解为一种最优化的境界或状态。它既是“计”的结果,而又是高于“计”的选择,是最高的,也是最完美的战略目标和战争境界。然而“计”并非凭空产生,作为“对策”的计,它不仅仅是客观条件与环境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客观性和针对性,而且还蕴涵着《孙子兵法》中“变”与“奇”的全部真谛。  相似文献   

5.
“费留”解——兼证传世《孙子兵法》是孙武二次手定本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子《火攻篇》说:“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费留式战争,在孙子献兵法于吴王之前没有。吴攻楚入郢是一场真正的费留式战争,费留一说是对这场历时3年的战争的准确总结,这也是传世《孙子兵法》是孙武二次手定本的证据。吴军攻楚入郢之战双方都用了火攻,火攻是这场战争在春秋时期的重要特色,所以孙子把“费留”一段留在了《火攻篇》。孙子对费留战争的严重后果要“明君慎之”、“良将警之”的忠告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紧扣课题 ,设疑导入师 :同学们 ,这一节课我们来学《我们爱和平》。什么样的事和行为算得上“和平”呢?我们所说的“和平”主要是指什么呢?你认为“和平”应怎样维护呢?我们应该怎样来做呢?请同学们结合问题 ,快速地看一下课本的内容。(学生看书 ,并思考。教师板书课题)师 :好了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 ,这里所讲述的“和平” ,主要是针对战争 ,即反对战争。平时我们讲“和平” ,也就是和睦相处、不争吵、不打架 ,它们本身的含义是一致的 ,战争是一种反和平的激烈体现 ,通过军队来实现。那么 ,战争会带来什么危害呢?二、紧扣插图 ,以…  相似文献   

7.
《百合花》是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新选入的小说。虽然《百合花》是一篇战争主题的小说,但作者借助“草蛇灰线”与“避重就轻”的叙述技巧,让读者在阅读文本之时常能感受到个体之间的动人与深情。其高明之处在于用叙事的“轻”来消解现实之“重”的目的,即“以轻克重”。同时,《百合花》也能够引导读者对于个体存在价值的珍视。  相似文献   

8.
了解章的写作思路,可以从体会贯穿章的线索着手。有时是以物为线,即通过某一事物来结构全篇;有时是以情为线,即通过蕴含在中的感情来构思;有时两皆备。如《皇帝的新装》既可以从“新装”的角度来理清行思路(爱新装,做新装,试新装,展新装),又可以从“骗”的角度整理章思路(骗子设骗局,大臣骗皇上,平民骗皇上,皇上自骗,小孩揭穿骗局);  相似文献   

9.
《山海经》篇目是《山海经》传统研究三大难题之一,刘歆《山海经》篇目又是争论的焦点。在回顾《山海经》篇目研究的基础上,可以论证:刘歆所称“校《山海经》凡三十二篇”乃刘氏等人校编《山海经》时参阅过的材料之篇数,计《山经》材料5篇,海外海内经材料20篇,大荒海内经材料7篇;刘氏所称“今定为十八篇”乃定本之篇数,计《山经》5篇,海外海内8篇,大荒海内5篇;《汉书·艺文志》所称《山海经》“十三篇”当指《山经》5篇和海外海内经8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孙子兵法.计篇》的再解读,认为应把"计",译成"(军力)评估",而把"吾计"注释成"我的(军力)评价体系"才为准确;其"经之以五事",即以五个方面的"事"来衡量各国军力的强弱,构成一级指标;其"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即搜寻情况、搜索情报或寻找相关数据,进行计算,来比较各国军力的大小,列成二级指标。用指标体系评估军力是孙子的重要学术遗产,即便放到21世纪的今天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仍可作为建立国际军事实力评估体系的基础;用《孙子兵法》与《国际形势黄皮书》、《美国防务报告》做比较,其对国与国之间的军力评估方法,仍旧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1.
“知”的逻辑和“胜”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阴阳化生"的理论用"阴"、"阳"来阐释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孙子承袭了老子的理论,并且为了与战争的实践相一致,发展了老子"诈"和"奇"的思想。这种"诈"和"奇"的思想,一旦解析,就可以捕捉到孙子军事思想的核心"知"和其逻辑演绎下的"胜"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日本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运用《孙子兵法》的特点和优势,深刻分析了日本企业界成功运用孙子兵法的原因,得出如下几点启示:《孙子兵法》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效果与竞争环境和竞争意识密切相关;要与现代化经营管理理论相结合;要与个人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相结合;要处理好孙子"诡道"等思想与市场公平竞争规则的关系;不同的国家和企业在运用《孙子兵法》过程中各有独特的优势和经验,要互为借鉴。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高度信息化的局部战争,媒体战作为美伊双方开辟的"第二战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这场战争来看,媒体战以"攻心夺气"为直接现实目标,以"兵以诈立"为战术原则,以"谋形造势"为基本手段,闪耀着孙子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的原理、方法及战略,在日本及欧美的经济学领域引起了研究学习的热潮,并发展出兵法经营理论,在商业实践中应用广泛,影响颇大,近年来也引起国内经济学界及商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在具体商战实践中,孙子兵法用于战事的谋略,如“知己知彼”,“不战而屈人之兵”,“兵者,诡道”等理论转化为商业经营的理论与方法,并具体指导经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兵者诡道"与"兵以诈立"思想是《孙子兵法》指导思想出发的原点,也是贯穿全书始终的权谋思想的核心,不仅在《孙子兵法》的思想体系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对今日美国情报理论研究领域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思想精髓已远远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并不断焕发出熠熠光彩。  相似文献   

16.
孙子创作《孙子兵法》时正值春秋后期,可借鉴的文献很少。孙子受当时贵族学《诗》、用《诗》的社会风气及浓厚的《诗》学家庭氛围的熏陶,研习《诗三百》,为形成自己的军事思想而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诗三百》对孙子军事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影响了孙子"慎战"思想的形成,其战争诗含有孙子"为将"五事"中的"道"将"法"的萌芽,而突出军事威慑力量的描写则启迪了孙子全胜攻心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在孙子兵法的思想体系中,统领全书思想的纲领是孙子在《军争篇》中提出的"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即兵以诈立,是指导一切战争最根本的谋略原则;兵以利动,是一切军事斗争最根本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兵以分合为变,是军队的部署、调动、投入战争所采取的基本的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孙子以地缘为研究支点,创造性地提出了"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的地缘观,孙子首创了诸多地缘概念,深入探讨了地缘与战争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地缘思想体系。从当代军事学术的角度出发,孙子地缘思想可区分为三个层次,由低至高依次为地缘环境思想、地缘战术思想、地缘战略思想。针对不同的地缘态势,孙子提出了相应的处置之道,既有拘泥一域、操作性强的具体行动原则,也有着眼大局、关照枢纽的战略指导思想,形成了实践性与理论性兼具的鲜明特色。深入探讨孙子的地缘思想,有助于理解孙子的军事思想精髓,进而完善其军事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孙子的慎战思想与中国核战略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旻 《滨州学院学报》2007,23(5):121-124
慎战思想是"兵学圣典"《孙子兵法》的精髓之一,而中国核战略文化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深深浸润着重战、慎战的理想追求。从核武器文化、核政策文化和核观念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了中国核战略文化对孙子慎战思想的传承与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