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图书阅读的方式也在微妙地发生着变化,其过程变得随意、简单、偶然、点滴,从而在我们的书香社会中产生"碎片式传播"概念,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碎片式传播"的典型举例,证明"碎片式传播"的潜移默化给广大读者带来的好处及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现代人的阅读现状,提出相对灵活的碎片式阅读推广新模式,通过分析其优势与不足,最终总结出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总结了碎片式阅读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读者的影响,并就如何解决碎片化阅读的弊端,强化其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吴瑶  何志武 《出版广角》2015,(10):20-22
媒介进化论认为,媒介的发展史是媒介本质属性不断得到补充与创新,从而无限接近人性化需求的进化史.数字化阅读以其"全感官"式阅读、"认识流"式阅读、交互式阅读三大本质属性,对传统纸质阅读进行了补充与创新.而"数字化阅读是传统文本的电子化""数字化阅读是浅阅读、碎片式阅读、娱乐化与功利化的阅读"之类的认识是对媒介表层属性的误解,我们应回归数字化阅读的本质属性对其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5.
王斐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0(2):28-29,32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繁荣,推动社会向新的阅读常态发展。互联网作为重要的融合工具,可以推进阅读与多行业、多领域结合形成“阅读+”的新形式,这种形式能够极大促进人们高效率利用“碎片时间”,大幅拓展阅读知识面。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积极的阅读行为是推动全民阅读活动落地实施的重要表率,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成都市党政领导干部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领导干部的阅读特征,提出培育阅读情感、利用碎片时间、推广经典阅读和注重顶层设计等阅读推广对策。  相似文献   

7.
出版平台的新媒体化、出版物结构的模块化、出版内容重组化以及出版物报道趋向深度化是目前“碎片出版”的重要特征。图书馆是社会上最大的出版物收藏和服务机构,“碎片出版”的兴起与发展必然对图书馆资源组织渠道、费用支付模式、技术支撑体系、读者信息服务、阅读行为指导等产生新的影响,图书馆应对措施包括:改善阅读技术环境、选择性整合碎片资源、引导碎片阅读的动机、开展碎片资源定制服务等。  相似文献   

8.
『浅阅读』时代:编辑文字意识淡漠的表现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丽 《编辑之友》2010,(5):86-88
"浅阅读"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提出的概念,指的是有悖于传统细致深入的阅读方式,读书一味地浅尝辄止,不在精神和思想领域作更多的探究.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国情有关.在浮躁的心态下,读书变得更多地与功利性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人们用来相互区分所谓的层次,或者说是用于标榜自我的工具,成为一种休闲、娱乐的附属消费品.进入新世纪,伴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涌现,人们阅读的媒介和内容,不断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快餐式、碎片式、浏览式的阅读方式更加风靡.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此时的浅阅读是指不需要思考的、图文的、跳跃式的阅读.[1]  相似文献   

9.
钟莉 《新闻窗》2014,(2):62-62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是快节奏的生活,由此衍生出来的问题是,受众已很少有时间耐心阅读大篇幅的文章,“随时随地的碎片式阅读”成为主流。这就要求信息传播者必须提供传播方式简便、有冲击力、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引起受众感兴趣的信息。微博、微信、微社区、微观点、微媒体等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时代、碎片时代的来临,出版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出版内容的呈现方式、传播方式、消费特征、阅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变化既是出版技术、传媒技术进步所致,同时又在不断催生新技术的发展.无论出版业如何转型变化,出版总离不开内容,出版产品的内容所承载的文化与经济两个方面的基本功能与特征没变,不同的阅读方式下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之间的桥梁是许许多多的碎片内容所铺就的.碎片时间需要被充分利用,出版必须借助技术的力量适应这样的变化——开发的产品在内容上可"读碎",在形式上可"碎读".寻找碎片、选择碎片、加工碎片、宣传碎片、销售碎片、积聚碎片,成为数字出版的工作特征,而消费者可以消费以碎片方式呈现的出版产品;数字出版的另一特征就是许多大容量的产品,可以浓缩成"碎片"般便携,也可以通过网络、手机随时随地享受阅读.对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而言,"经营碎片"不仅是切入口,而且是核心.  相似文献   

11.
《传媒》2018,(8):6-7
吴晓波:知识付费浪潮下,内容生产要更加倾向于精英化、专业化.知识创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还需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能够把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结构化讲述,我们不能仅仅靠碎片式的阅读来获取知识.如果幻想碎片式阅读能够构建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绝无可能的.我们还是需要依靠大量书籍的沉浸式阅读,做笔记、消化、反复阅读、做相关性阅读,来构建其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这个体系的建立是需要像锻炼身体一样,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反复.目前的人工智能还没有发展到能把芯片植入我们的大脑,所以在这一天到来之前,通过阅读书籍来构建我们的知识体系,仍然是我们必需的一种求知训练.目前的问题是,知识付费的服务者必须有可持续生产内容的能力,因为知识付费的场景是:用户付了钱以后,他还会续费.所以这个时候投机取巧的办法是没有意义的,还是踏踏实实地把内容做好,做内容的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2.
快节奏发展的社会压缩了系统化阅读时间,大众为了满足自身汲取知识的需求,不得不利用通勤、等候等碎片化时间来获取各类信息,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常见状态。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浏览各类资讯,这也正适合了如今人们的阅读现状。而“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客户端的崛起,更催生了竖屏影像的碎片式浏览。竖屏与短视频的结合,满足了人们单手操作的简单需求,同时以其独特的审美效果,更强的交互性,更生活化的叙事,在碎片化阅读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受众的喜爱。如今,竖屏影像借助短视频与碎片化阅读的发展风口,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在未来,竖屏影像或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碎片出版的经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出版之所以给传统出版以致命打击,是因为无纸化阅读与纸书阅读有天壤之别。同样,"碎片"阅读方式和"块状"阅读方式的不同,将带领数字出版不可避免地走向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互联网兴起,数字技术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出现了相应的嬗变。其中一个重要嬗变,就是由以前传统媒体时代深阅读方式转向了新媒体时代浅阅读方式。随着微博的发展,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新媒体的阅读方式出现了新的嬗变,由以前注重浅显、娱乐的浅阅读方式,转向了微博时代追求速度和碎片性的瞥阅读方式。微博瞥阅读方式的产生原因在于微博自身的因素、人们阅读心理的变化及社会和时空的碎片性。微博瞥阅读满足了人们追求简短的阅读心理,增加了人们阅读兴趣,促进了微博信息即时传播,对微博的叙述方式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下的碎片阅读方式,论述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利与弊,并对医药类高校读者的阅读方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浅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又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其中找到了直截了当的快乐,时间在这种快乐中轻松易逝。报纸这一媒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浅阅读的需求。浅阅读表现出消费文化的一些突出特征:快餐式、随意性、享乐化、碎片化。报纸如何把握住浅阅读时代读者的口味,使报纸让读者乐于接受?首先,应当注重报纸形式设计,强化报纸的视觉效果。其次,在内容上应研究读者口味,提供精彩的"碎片"。一份成功的报纸还应该做海量信息的导引者,并且有意识地加入深阅读元素,逐步完善报纸结构。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和电子书的普及正在帮助国人改变原有的阅读习惯,读屏时代的到来,移动、碎片式阅读越来越成为大众主要的阅读方式.公共图书馆面对读屏时代下的新环境,如何更好地服务大众,吸引读者放下读屏,重新回到图书馆,成为值得探究的课题.文章首先对读屏时代公共图书馆用户阅读现状及特征进行分析,其次阐述了新环境下图书馆打造"第三空间"的含义,再者分析了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具备的优势条件,最后描述了读屏时代视阈下的图书馆可以提供的创新服务和空间再造构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时代、碎片时代的来临,出版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出版内容的呈现方式、传播方式、消费特征、阅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变化既是出版技术、传媒技术进步所致,同时又在不断催生新技术的发展。无论出版业如何转型变化,出版总离不开内容,出版产品的内容所承载的文化与经济两个方面的基本功能与特征没变,不同的阅读方式下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之间的桥梁是许许多多的碎片内容所铺就的。碎片时间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具有数量大而密度低的特点,正在加剧人们对知识获取的困境。传统的知识出版业以本或以篇为单位的出版方式成为制约人们有效检索和利用知识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基于碎片重组的动态数字出版模型,首先研究了知识碎片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对科学研究所带来的科学价值,以及技术发展环境对当前社会化知识碎片阅读的推动作用;其次讨论了动态组合的数字出版模型,以及实现动态数字出版中所考虑的关键技术。本研究不仅发展了知识组织的理论,还推进了知识的深度检索、小粒度知识获取和高效利用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知识出版与传播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常把数字阅读简单地等同于碎片阅读或浅阅读。从技术上说,阅读器做到和读纸质书一样舒适方便是可以达到的,但是解决高质量内容提供的瓶颈,才是更关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