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智能终端的普及降低了传播的门槛,更多的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设置议题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转发抽奖"是社交媒体中传播主体经常采用的方式,传播者将议题和奖品绑定,要求受众转发信息即达成中奖条件从而加强和扩大传播效果。本文就社交媒体中"转发抽奖"所产生的议程设置效果进行探究,并进一步论述社交平台环境中议程设置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2.
2023年“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延续“以外国受众为调研对象、以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为核心指向”的调研目标。调研以2020—2022年中国电影在海外传播平台上的整体表现为样本,从媒体关注度、社交平台表现、二次传播效果、意见领袖效能等方面出发,全面评估2020—2022年间,中国电影在海外网络的传播效果。调研结果显示,2020—2022年因全球社交隔离等原因,中国电影海外平台传播效果好于之前年份;要重视YouTube意见领袖影响效能;境外媒体整体对中国电影的报道较为积极;Letterboxd、TMDB等专业平台对影片热度有较大影响;Twitter普通群体对民生问题电影关注较多、粉丝超过1千万群体对中国动画电影关注较多。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重新建立中国电影海外传播评价体系、发挥中华文化主体性等加快“十四五”期间电影文化强国建设的方案与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议程融合”理论的基本假设,以受众为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探究信息时代下受众的不同媒介接触行为对议程设置效果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受众在议程设置中处于主导地位,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虚弱;受众的群体交流是其议程设置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国际传播和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面对海外新媒体语境中“传统中国”的形象日渐深入人心,西方媒体对于现代中国形象的“解构”,海外受众对于“全球化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期待,中国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有必要从传统议程设置向网络议程设置转型,依据海外受众的特点以有效的叙事策略提高传播效能,充分利用短视频特质形成整合营销传播之势,在危机公关的积极干预下化解负面舆情,促使海外认知中“可爱”的古老中国,向“传统、现代、全球”多维度认知下的“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转化。  相似文献   

5.
社交媒体介入传统媒体,为受众提供了"媒介接近权"和"传播参与权",新闻话语体系和传播模式发生改变。本文对"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做内容分析,发现议程设置功能减弱,新闻专业化程度降低,但舆论引导功能并未丧失,网络社交媒体新闻传播趋势是个性化而非娱乐化,应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6.
冯海燕  张莉 《传媒》2019,(17):75-79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中国主流媒体纷纷布局海外社交平台,并在短短几年内就吸引了大量粉丝。本文以编码解码理论为依据,以2017年新华社海外社交平台热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际受众的半结构式访谈,深入探究热帖与中国形象认知之间的互动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闻议题、说服策略和受众的中国知识水平是热帖“关注度”和中国形象“好评率”之间转化的重要因素;中国形象的不同维度具有不同的认知倾向——负面化的政治形象认知、两极化的经济形象认知以及正面化的国民形象认知。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为中国主流媒体进一步传播好中国形象提供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从“周久耕事件”看网络社区的议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大众媒体产生以来,大众传播的效果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早期的传播学者认为受众在传播中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但随着传播学的发展,一些传播学者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美国学者塞弗林和坦卡德认为“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就是指媒介这样的一种能力,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传统媒体里的议程设置理论已经被广泛的研究和证实了,但是网络中特别是网络社区的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通过“周久耕事件”个案来探究网络社区的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8.
徐轶瑛  陈琬 《现代传播》2022,(8):162-168
随着“流量”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社交媒体从传播空间、传播主体、传播议题和传播机制上推动了议程设置失焦的产生即为刻意迎合公众的某种需求而罔顾事件的本质属性、过度消费其他属性,造成事件中心议题边缘化、严肃问题消遣化、复杂事件片面化。戈夫曼的戏剧理论为理解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现象及其生成机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戏剧舞台、角色、剧本及表演活动四个角度思考社交媒体的特性,进而引导人们对社交媒体上议程失焦频发原因的分析:社交平台的舞台极化、传播主体的角色狂欢、新闻剧本的议题解构、传播机制的表演体系变迁成为社交媒体发生议程设置失焦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建构了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分析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张子晗 《东南传播》2015,(2):124-126
本文以兰州局部自来水苯超标事件作为突发事件案例,选取主流媒体官方微博在该事件发生后五天内的全体相关微博作为分析样本,发现主流媒体官方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议程设置大大被其他话语主题消解,且缺少主动性。在建构突发议程的过程中,不同主流官微平台之间缺少跨单位、跨平台合作。民众越发依赖社交平台、谣言甚嚣尘上的今天,这些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将为今后突发事件中社交平台领域的主流媒体应急信息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李锐 《中国出版》2023,(11):13-17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走向深入,党的理论传播面对的整体环境、平台媒介、传播方式、话语体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理论传播面临更激烈的注意力争夺和圈层受众突破,传统媒介时代“橱窗式”的信息展示和“严肃说教”的基调日渐式微,急需一种沟通叙事来占领认知高地。另一方面,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为提升理论传播速度、广度和热度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使得理论传播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具想象空间。因此,本研究融合建设性理论与政治沟通理论,从3个方面阐释媒体建设性沟通策略如何赋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以“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议程设置迎合主体的多元协同,以“解释性”叙事与“解决性”叙事建构信息框架,以“非理性”因素实现情绪动员。  相似文献   

11.
本文聚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健康信息传播,研究通过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检验了党媒、市场化媒体、社交媒体意见领袖与公众等多元话语主体间的多层次议程互动情况.研究发现,在第二层属性议程设置方面,公众的属性议程相对独立,党媒和市场化媒体主要影响到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层面;在第三层网络议程设置方面,党媒对社交媒体舆论场...  相似文献   

12.
“二次元IP”阅读热在2017年达到高潮,它的阅读主体是以90后、00后为核心的“网生代”.“二次元IP”阅读热折射出网络对信息传播中“反议程设置”进程的催化.“反议程设置”的实质是信息传播的主体由媒体演变成受众,受众成为议程的意见领袖,主导信息传播的全过程.“反议程设置”的出现是网络和自媒体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未来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媒体需要认识到“反议程设置”的利弊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助力网络时代信息优质传播.  相似文献   

13.
《传媒》2018,(5):21-34
[案例名称]北京旅游海外网络营销推广项目 [案例机构]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一、概述 "皇城御使"项目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邀集全球游客赴京,模拟中国古代皇帝出巡,深度体验皇城文化,收到来自近80个国家的2000多份报名申请,使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Facebook、Twitter、Instagram三大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在活动期间共新增33.5万粉丝,粉丝互动16.7万次,获4000万次帖文曝光,海外大咖自主传播实现220多万次原创视频浏览量.中外170家媒体报道,覆盖900万网络受众.官方VR、宣传纪录片及互动发布会直播累计观看量超过60万次,得到了海外受众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14.
自大众媒体产生以来,大众传播的效果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早期的传播学者认为受众在传播中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但随着传播学的发展,一些传播学者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通过"周久耕事件"个案探究网络社区的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15.
李佳欣 《出版广角》2019,(12):67-69
随着新媒体赋权,当下媒介与人的关系呈现多元融合嬗变的趋势。结合议程设置理论与创新扩散理论来看,作为新媒体代表,时下社交媒体的议程设置结构核心、手段与形式围绕遵循新闻价值规律、分化信息流诉求和增加受众衡量要素展开,其创新扩散机制也彰显多元化融合媒介传播创新、受众说服和文化认同以及建立“流量领袖”机制特征,与传统大众传播有着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6.
焦玥 《传媒》2023,(10):57-60
随着社交媒体逐渐成为文化传播交流的主阵地,许多外国人加入到网红行列中来,外国留学生从他者角度展示中国文化,为中国文化传播发挥桥梁作用。本文以“老外克里斯”为例,以霍尔的文化理论为视角,分析外国网红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与中国受众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活动,从而为我国提高跨文化传播效能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舆论场上,媒体间议程设置力量的此消彼长影响着国际话语权的归属,社交媒体的普及进一步复杂化了议程设置动态。本研究以“一带一路”倡议相关议题为例,收集了中国媒体、“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国媒体和非合作国媒体三方于2013-2023年在Twitter上发布的推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从方向、强度与时滞三个层次全面比较三方媒体议程设置之间的异同。研究发现,在方向上,三类媒体之间具有均等的议程设置效能,均掌握议程设置权力;在强度与时滞上,中国媒体比两类外国媒体有更高强度的议程设置能力和更持久的议程设置时间;这一结果体现了社交媒体时代议程博弈的复杂新动态,本研究从媒介环境、议程驯化与议题所有权角度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了中国媒体在“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议程设置中可通过融汇权力、涵养内力和保持定力的“三力”提升策略来强化媒体议程设置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滢 《新闻世界》2013,(11):113-114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传播在加强受众彼此间联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受众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近年来电子图书也得到快速的发展,笔者以豆瓣网发布的豆瓣阅读器为切入口,结合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群体传播"等理论探究电子图书与社交网络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对话范式”是近年来指导国际传播实践的重要范式。然而伴随海外社交媒体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场域,传统“对话理论”面临社会网络关系盲区下的对象偏离和叙事错位困境。本文采取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聚焦海外社交媒体场域,结合数博会海外社交媒体传播实践,提出国际传播“对话范式”应基于海外社交媒体网络社会关系情境,引入“互动关系”“议题参与关系”和“权力关系”三大社会网络关系线索进行对话重构,以促进国际传播真正“对话”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在传媒文化研究领域,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整合了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以及后现代主义的精髓,提出了“媒体奇观”理论.为了迎合时代潮流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新闻在表达传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奇观文化.从媒体的角度看,媒体不仅希望受众注意特定对象,还希望受众注意到媒体的议程设置,以使其交际意义得到更有效的理解,实现其传播目的,以此达到传播的作用,而标题在这一过程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