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相较于2011年版变化很大,这次变化的缘起就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提出与落实。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中,分为三个模块有层次阐释了语文核心素养:一是,核心素养内涵的顶层建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核心素养以一个整体、四个元素首次在课标中明确提出,构成了核心素养的第一级阶梯。二是,总目标分解核心素养的四个元素,提出了9项总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学段目标的表述、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等方面多有突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作为语文课程的顶层设计,统领课程目标与内容;首次单列课程内容版块并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呈现,增强课标的实践指导性。可以预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印发和落地将给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带来不少改变。  相似文献   

3.
课程目标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从量的视角比较,发现义务教育阶段三版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在整体架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调整,核心变化体现在学段调整、核心素养融入和目标表征的转变.从质的视角比较,发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目标在内涵与本质、内容与表征两个层面实现了对以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继承与发展.同时,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创新与突破:立足核心素养的育人理念,全面落实数学“三会”;关注学生发展的阶段性,优化学段划分体系;秉承发展与联系的眼光,致力于学科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地提出了语文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角度出发,按照学段目标的要求,以语言学习与运用为核心,我们提出了“四美”诗歌课堂教学的主张,并对其进行了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将“素养立意”作为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并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质量评价进行了具体、细化的描述。命题工作在各学段中的核心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核心素养取向的命题研制是2022年版课标理念观照下对考试评价改革的呼应与践行。  相似文献   

6.
<正>一、依“标”托“本”,定准航向导读课目标的制定,要紧紧依“标”托“本”。在这里,“标”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既指“小学语文教材”,又指作品本身。定准航向,就要依托“标”与“本”,实行“三看”原则。(一)看课程标准,明学段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各个学段的总体教学目标和具体学习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以童话阅读为例,在“学习内容”中,从第一学段的“学习讲述”到第二学段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体现了层级要求。依据总目标及具体要求,导读目标制定才不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三会”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共有11个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2022年版课标明确地提出了数感、量感等11个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及其内涵,但在相应课程“内容要求”“学业要求”以及“学业质量”部分并没有具体描述出它们在不同学段的具体标准,只是以“初步的”“进一步的”“简单的”等程度副词来区分不同学段的要求,显然按照这样的要求,核心素养很难在教材编写以及日常教学中落实。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与目标有很大变化。研究发现,“新课标”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新课标”课程理念突显了核心素养统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连续与发展,融入了时代发展元素。“新课标”课程目标体现核心素养导向,总目标是对数学学习的总体要求,学段目标体现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建设性地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学段目标和总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并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处在不同人格发展阶段的学生对于道德教育有不同的需要,学段目标的制定满足了不同阶段学生思想道德发展需求。总目标立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大背景,点明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本任务。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对应课程内容,助推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传承了2011年版课标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性质、总目标中的部分内容以及实施建议中的主要板块,同时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又对其进行了超越,包括刷新课程基本理念、凝练四大核心素养、提炼课程内容主题与载体形式、设置六大学习任务群和研制学业质量标准。语文新课标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为语文课程的实施带来了启示:设置具体可操作教学目标整合核心素养,依据学习任务群把握核心素养,注重学段衔接培育核心素养,基于“教—学—评—研”一体化落实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正>为顺应教育改革需要,深化人才培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了各个学段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了学生为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应该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在课程理念中强调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2.
<正>“学业评价”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中出现的高频词之一。2022年版课标指出:“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依据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广泛收集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等数据,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把“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并列,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坐标。这一概念对义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确定围绕“核心素养”构建课程目标体系,发挥核心素养对语文课程的统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则提出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可见,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学都十分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确立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的重大变革。目标的落实,必须要有相应的课程内容为载体。本文从一线教师开展教学的视角,探讨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内容重构。  相似文献   

16.
方智范 《湖北教育》2002,(19):12-14
问:语文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之下是“阶段目标”,即把义务教育的九年划分为四个学段,小学三个学段,每两年为一个学段;初中三年就是一个学段,然后按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我们觉得这样的安排比较符合教学实际,也便于操作,我们希望能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给我们谈谈阶段目标设定的根据以及你们的思考当然也希望能突出一下不同学段目标各自侧重的方面以便实施.  相似文献   

17.
<正>口头表达类作业以读、背、说、演等为主要形式,是充分利用口头语言完成的学习活动,是第一学段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22年版课标以核心素养为纲,在各学段安排了四种基本的语文实践活动。将语文实践活动融入作业中,引导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有助于实现知识建构与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特别强调“语用”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指出“语言运用是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的基石”,四者形成整体,体现核心素养。本文立足一线教学实践,以统编小学第一学段的语文课文为例,从多个角度浅谈语用对聚焦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相似文献   

19.
<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落实培养与发展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组织结构。在培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应明确不同学段学习任务群的功能特性、学习内容,并作为教学目标制订、策略选择的实施依据。一、第二学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功能定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在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作出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的“总目标”中提出“欣赏数学美”,在“学段目标”中明确了相应的阶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感受数学美”,第二学段(3~4年级)“体验数学美”,第三学段(5~6年级)“体验并欣赏数学美”,第四学段(7~9年级)“欣赏并尝试创造数学美”。虽然这“一总、四分、33个字”的篇幅不长,但价值导向很鲜明,那就是要从“美”的视角审视数学学科,开展数学教学,落实数学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