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开《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教材》)的任何一册,在《教材说明》中都有这样一段话:“自读课文×××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培养自学能力。每课一般用一课时。少数课文也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自读课文的自读提示中所提的问题不要求学生回答。课文后的练习,可灵活掌握,不要求全做。课文注释从简,有些生字生词.由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这就告诉我们.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的阅谈课文(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是“九义”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讲读课文怎么讲?这是一个不大好回答的问题,但又不能不弄清楚。我们曾以小学语文第七册十九课《太阳》为例,进行了一次探讨。讲读课,按我们过去的教法,或者说传统的教法,是以字词句篇为中心,讲深讲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讲练结合,使学生在字词句篇方面得到扎实的训练。象《太阳》这样的课文,起码得用四个课时,其中用两个课时来分析课文。我们通过钻研大纲,研究教材,感到过去的教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阅读课本》怎样使用?编者提出:现行教材中的独立阅读课文不再占用课时,供学生课外阅读。利用省下的课时和每个学期的机动课时教学《小学语文阅读课本》。这样,教学所需的时间问题解决了。但每学期所补充的9篇课文是集中教好呢还是分散在各组里教好?经过反复讨论,权衡利弊,我们认为还是把这些课文分散到各组去教为好。这是因为,一、我们不能把补充教材看成教材之外的教材,更不能把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几十年.但是纵观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感觉步子并不大。虽然我们倡导教师要个性化地教.学生也要个性化地阅读.但总觉语文教学未能根本改变。一篇篇美文教得支离破碎.学生兴趣不浓厚且各种能力提升较慢.教师用课时不少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教:是我们的眼光只是面向眼前,面向考试的多.却较少思考学生如何适应时代与未来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正>一线语文教师最清楚语文课堂是保底的教学,不管课改怎么改,最终学生的语文成绩还是要通过那一张语文试卷来体现。但是,事实又证明,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堂上只占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特别是在风雨飘摇、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课改大潮中,一线小学语文课堂的路究竟在何方?问题一:分析课文。目前,小学语文课堂的基本形态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一篇一篇讲读课文,一篇课文,教师要讲解两个课时,再用一课时完成练习。一学期讲完一本语文书,课文讲完了,就不停  相似文献   

6.
语文科是兼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材中,有一篇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向唐太宗进谏的奏疏,写于贞观十一年。当时正是唐王朝“贞观之治”的鼎盛时期,看到唐太宗滋长了贪图享乐的思想,魏征写了这篇奏疏,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保证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 在备课时,我发现这篇课文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难得的好教材,既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于是,上这一课前,我进行了一次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经过调查发现,现在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第十册的《凡卡》,是一篇文字较长、生字较多、写作手法多样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时往往比较棘手,一般要3—4个课时才能完成。可是,楚雄师范附小谭文喜老师只用两节课,就完成了生字教学、课文分析、课堂作业等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了应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我们总说课时不够用的理由是什么?且以小学语文为例。有一位为课时不够用而苦恼的教帅,给我算过这样一笔账:教材中有精读课文40篇左右,一篇课文平均需要两个课时,共需80个课时;12个“语文天地”需要近70个课时。这样算来,需要150个课时才能基本保证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可是,一个学期除掉法定节假日等,满打满算一共不足130个课时。听他这么一算,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和其他学科的教材有一点显著的不同,即除了少量的知识短文外,全部教材由一篇篇作品组成,而不是系统的语文知识的讲解。因此,语文学习是要通过一篇篇课文的阅读,从中吸取知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教师自己从教材中提取知识,然后通过分析把它“喂”给学生。这种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更不能适应当今世界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形势。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要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并不意味教师可以撒手不管了,而是要做好学生探索知识的领路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把学生引上通往知识大门的正确道路。就这个课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一、组织学生归纳共性从若干个别现象中,归纳出具有一般性的认识,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也是一条探索知识的途径。教师把几篇或几段文字拿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分析、概括,从中归纳出某些具有规律性的东西。这种办法远比教师生“喂”硬“灌”式的讲授生动活泼得多,深刻透彻得多。通过实践,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了探索知识的方法。例如我们讲知识短文《记叙的要素》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翻阅已经学过的《一件珍贵的衬衫》《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草地晚餐》等几篇课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一篇课文,写得很好,但看来看去又觉得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好讲,教学计划安排给这篇课文的一两个课时不知怎样才能用掉。还有一些课文则是另一个极端,可讲的东西太多,这个要讲,那个也要讲,一两个课时却又根本不够用。在办公室讨论这个问题时;有老师打趣说: “我看,干脆不要讲了,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多读两遍还好些。”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何基于学生的实际和文本的特性,依据单元的“语文要素”和文本后面的思考练习题展开教学,凸显重点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将结合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一、依据要素,紧扣习题,落实重点目标解读教材,我们要从整体把握,从整体入手。从教材本身的目标要求来看,我们要把握住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人文目标”和“语文要素”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然后,  相似文献   

12.
中师《阅读和写作》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语文基础训练的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感受颇深:新教材在语文能力培养上有两条训练线,一是读写听说的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一是与之相适应的发展学生智力的训练线。因此,在实践中,就要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自学讨论自学就是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让学生边读边思,启发学生在不懂的地方注上标记激发他们质疑问难,使学生由传统的教学客体变为主体,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自学要从基础入手,由字、词、旬开始逐渐到段、篇的学习。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字…  相似文献   

13.
中新 《生活教育》2012,(1):44-48
《收获》杂志的编审、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廖增湖(笔名叶开)以其专著《对抗语文》的书名为旗帜,将矛头指向当前的语文教材。作为一名六年级学生的家长、教材使用者的爸爸,廖增湖亲历了女儿语文教育之痛,并对此进行了质疑和多角度的拷问,引起了国内多家媒体的关注。本期我们就来看看其中一篇,作为我们观察当前语文教育、作文教学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4.
陈群 《小学语文》2008,(1):47-48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丑小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其第一课时的预设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5.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美丽的公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美丽的公鸡》是第三册第七组看多幅图学文的课文。它是继第五组看多幅图学文训练后的又一次训练。学习这篇课文应着重让学生体会多幅图之间的联系,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为以后学习看图学...  相似文献   

16.
《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平淡而又含蓄、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蛹的爱的故事,我们应借助《背影》这一文学名篇通过科学设计课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本课时巧妙地引入多媒体手段,优化了语文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中的《将相和》是一篇编入语文教材几十年的传统课文。这样一篇老课文,如果我们重新细读,就会对它的语言特色把握更准,人文内涵理解更深。因《将相和》是一篇著名的历史故事,所以查阅资料、了解课文背景是必经途径。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训练重点的要求,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的: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2、学习抓  相似文献   

18.
张婷凤 《考试周刊》2011,(68):52-53
目前.小学语文第一课时应达到的目标可用三个问题概括:生字词掌握了没有?书会读了吗?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认为.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第一课时更要扎实进行。现以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两篇课文《梅兰芳学艺》和《大禹治水》为例,谈谈低年级语文第一课时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抓好自读课     
从1990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说明来看,初中语文的基本篇目减少,课外自读篇目由原来的59篇增加到82篇。1994年实行新工时后,教材又作了调整。无论是统编教材还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教材,教读课文都相应地减少了,减去的篇目都是作为自读课文处理的。为什么作以上调整?第一是为增加教读课课时,第二是为多给学生自己阅读的机会。不少教师恰恰忽略了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这一重要意图,忽略了自读课这一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其具体  相似文献   

20.
王步高 《江苏高教》2001,(3):121-122
近年来 ,教育部号召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各高校对“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有了新的认识 ,开设该课的学校、系科增加 ,课时也逐渐增多。要适应不同课时、不同对象 ,决定了《大学语文》教材的多元化价值取向 ,也决定了其编写中应当实行开放性与多元化思维。如何将开放性与多元化思维贯彻到《大学语文》教材 ,我觉得则应从以下四个层面上反映出来 :一、知识层面的多元与开放“大学语文”应当在学生最终结束语文学习之前对十多年来中小学语文学到的文学知识加以一次梳理 ,实行“一纲多点”的形式 ,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