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查拳是流传全国影响很大的拳种,也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其起源至今说法不一,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确凿的史料来佐证查拳的起源,可是查拳在明末清初时期,广泛盛传于山东省鲁西南和其他地区,并且已形成了李式、张式、杨式查拳三大流派,李式查拳是以李恩聚为代表。挖掘、整理、研究李式查拳,对我国明、清军旅武术、民间武术的发展演...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西域教门"为线索,研究我国回族武术产生、表征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研究证实:回族是通过古丝绸之路输入并经过改造的一个外来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崇尚《古兰经》,其宗教文化与武术技艺相互融通;回族武术源于明代,与元末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有着密切关系,最具代表性的查拳始创于山东冠县人沙亮,这是目前有据可查的查拳大师;吴钟是另一位杰出的回族武术名师,他是八极拳在沧州地区的第一位传人;民间俗称的"昆仑派"存在有其合理性;在回族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查拳、华拳、腿拳、洪拳、炮拳、弹腿和摔跤,回族武术最终形成了"把式加跤"的特色。博爱、共享文化思想奠定了教门回族武术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3.
醉拳,因其行拳走势模仿醉汉动作,以醉形、醉态和武术攻防技法融合而成拳术,故名为醉拳。又称醉酒拳、醉八仙拳,属象形拳的一种。现在流传较广的醉拳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古老醉拳套路,偏重武术实用性;一类是现代醉拳套路,突出跌扑滚翻,醉形醉态的表现性。醉拳以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健身价值和实用价值,倍受习武者特别是青  相似文献   

4.
平遥信拳属于全国稀有拳种,文章在20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成果的基础上,以平遥本地拳师对信拳流传的谚语为切入点,将二郎神信仰的产生年代与流传地域的史料和南少林产生年代的考证相结合,认为平遥信拳有可能产生于明中期的福建南少林。  相似文献   

5.
蒋良 《武当》2010,(5):10-10
阳湖拳,又称“常州南拳”,是江苏省唯一的地方拳种,极具常州特色。据《武进县志》记载:“徒手,器械武术在县境流传甚早,尤其是常州南拳(阳湖拳),它源出道家,创发于宋末元初,有700年的历史,500多种套路。”  相似文献   

6.
岭南武术是流传于中国南方北部五岭山脉之南各地方拳种的统称。因其地理环境相近,生活习俗相同,其拳派风格也多以传统南拳类为主,与北方拳派相比,别具风格,自成体系。文章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岭南武术的产生和流传进行了深层次地本质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社会现实及其大文化背景影响和制约着岭南武术;福建南少林武术的广泛传播和影响起了关键作用;客家人入越(古南越)带来的军事武艺和民间武术在岭南武术的形成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岭南地域与人文特性的客观现实,提供了孕育岭南武术的生存土壤和环境;岭南文化促成了传统南拳运动特点和风格的进一步成型与成熟。  相似文献   

7.
陈伟 《武当》2013,(1):2-F0002
徐州尚武之风兴盛,武术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名家辈出,是中华武术文化发祥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起源或流传于徐州民间的武术拳种有37种之多,占全国129个武术门派拳种的28.7%,是中国武术拳械门派的富集地。  相似文献   

8.
八门拳     
八门拳,是广泛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厦和新疆的主要拳种之一。据拳谱记载,八门拳是清朝嘉庆年间燕山武术家常巴巴以宋、元遗技为蓝本,取觉远访白玉峰时所留拳技为素材,集诸家之长所创。它内容丰富,有基本功法、拳法、器械、对练套路。其拳势舒展大方、劲力浑厚、刚柔相济、动作灵活、  相似文献   

9.
武术八法谈     
武术界流传着许多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拳谚。它是练武、用武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说理性。对从事武术活动的人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武术八法,是指武术运动的八种主要技术方法,即手、眼、身法、步:精神、气、  相似文献   

10.
嵩山少林武术套路繁多,历代散失在民间很多,目前在寺内流传的有以下套路: 【1.拳术】 小洪拳、大洪拳(三节)、朝阳拳(四节)、观湖拳(一节)、炮拳(三节)、通臂拳(三节)、梅花拳、长锤拳、太祖长拳、黑虎拳、大通臂、心意拳(三节)、罗汉拳(五十四节)、心意  相似文献   

11.
鹤拳流传至今已演变为宗鹤、鸣鹤、飞鹤、食鹤、纵鹤等五种流派不同的拳种.文章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不了解福建鹤拳的武术爱好者了解和学习福建鹤拳,对福建鹤拳五种流派技术特点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作初步探讨,以便更好的学习、交流与继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江南船拳这一面临失传危机拳种的起源、传承方式、技术特征的分析,为船拳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武术拳种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为其在民间的广泛流传与习练、进而融入全民健身系统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指东慢拳     
指东慢拳,又称指东太极拳,是我国明代就已出现并流传的拳术。它由陕西省宝鸡市指东拳老拳师苏太和继承传授。1981年,苏太和的学生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铁路职工武术观摩表演大会上,以古典  相似文献   

14.
刘连洋 《精武》2006,(8):12-13
笔者前几日曾与台湾的韩基祥先生在网上畅聊了山东武术与宋太祖长拳。韩先生是武林名宿“千手擒拿”韩庆堂先生之孙,得家传“北少林长拳门”武术真传,并对在台湾流传的山东武术多有研究。以下是依据交谈内容所归纳的两点: 1.山东武术与少林门在现今的北派中国传统武术中,著名的武术流派多是出自山东省与河北省。所以北派中国武术依其发源地来区分,也可以细分为山东拳派与河北拳派。两省的传统武术都有悠  相似文献   

15.
所谓“拳架”,既指拳术动作,也指拳术套路。门派化的武术传承,主要依赖拳架团聚其传习人群。太极拳系亦然。目前,流传较广的太极拳架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和孙式。这五个太极拳流派不仅有着各自开山的传统拳架,也有着由其传人根据研习心得创制的新编拳架。近些年来,国家武术主管部门还组织有关专家,以五式传统套路为素材,以竞赛为目的,  相似文献   

16.
普通初中生巩志国的400米业余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桩拳”是峨眉黄林派拳系中的一个以练人盘为主、着重练习身法的基础套路。它属于内家拳范畴。干百年来辗转槲传,目前流传于四川成都地Ⅸ,足极具巴蜀特色的地方拳种。由于历史原因,现在仅有很少的人继承和掌握。为了挽救、继承和发展这一宝贵的巴蜀武术文化遗产,使它不至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亡,现将它整理,并附上图解,贡献给广大爱好巴蜀武术文化的朋友们。  相似文献   

17.
樊爱民 《武当》2014,(6):23-25
意拳桩法是意拳训练的入手之法,也是意拳训练的核心内容,意拳桩法训练的正确与否,关乎意拳训练的成败。武术功力也有人称之为武术内力,意拳内行称武术功力为“东西”,  相似文献   

18.
<正>菏泽古称曹州,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武术在中华大地上的始新之时,菏泽武术就成了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在我国武术发展的进程中,菏泽武术发挥了重要的承前启后助推弘扬之作用。菏泽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我国第一批全国武术之乡之一,菏泽武术拳种流派有几十个之多,如秀拳、大洪拳、小洪拳、大红拳、小红拳、二洪拳、二红拳、掌洪拳、梅花拳、炮拳、夕阳掌、阴阳掌、掌拳、西凉掌、单鞭功、查拳、心意六合拳、佛汉拳、水浒拳、孙膑拳、二郎拳、太祖拳、武当拳、少林拳、复明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太极拳等等拳种。这些传承源流有序、功法拳理明了清晰、有地方独特风格特色、体系完整合一的拳术流派,尽显了武术之乡菏泽武坛的百花齐放之荣。  相似文献   

19.
司朝英 《精武》2007,(10):25-25
在河南南乐流传着一支形意拳,这支形意拳被称为"河北派形意拳",是聂登山、马二先生传授下来的优秀拳种。恩师聂恩相先生,河南南乐人,出身于武术世家,其祖父聂登山(1889~1967年),早年练洪拳,是南乐一带有名的洪拳名手。其身材魁  相似文献   

20.
武术拳谚的艺术性及罕见的语法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的传播首先应该是传统文化的传播,武术拳谚的运用给人们了解武术带来诸多的便利,通过武术拳谚使大家明确了很多深奥的道理与习武的意义所在。武术拳谚作为专业谚语,含有许多技术因素。对武术拳谚文化内涵研究是使传统武术走向世界,介绍武术特色、民族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如何了解武术拳谚的传统文化内涵,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既不能牵强附会,也不能盲信盲从,否则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武术拳谚的文化内涵进行系统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