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重大的突发自然灾难中,远离灾难地的媒体同样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突破地域限制与灾区电台合作,坚持“三贴近”的原则,积极介入报道。吉林市经济广播都市110与广西人民广播财富970一起策划组织的大型新闻活动“爱如潮水向西南”的实践为广播行业的灾难报道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孟亭 《新闻实践》2013,(8):63-64
作为典型的“主持人型”媒体,广播媒体的品牌某种程度上是构架在节目品牌、主持人品牌之上的。电台名嘴成为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任何一家强势电台都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脱口秀节目及极具影响力的主持人。那么。广播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何以征服万千听众?一家电台又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脱口秀主持人呢?  相似文献   

3.
每天广播电台主持人通过电波与听众交流,似乎总是隔着一层不透明的面纱。近几年,众多广播媒体利用活动及展会等形式尝试开放式广播报道,取得了展示主持人形式,拉近听众距离,提升频率知名度等非凡效果。所谓开放式广播就是利用大型活动或展会,将电台直播间搬至活动现场,开放透明式的现场直播。这种形式打  相似文献   

4.
李晓晖 《声屏世界》2003,(10):29-30
广播要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立足,必须走出原来的自身媒体限制,敢于走出直播间向受众展示自己的魅力,让受众可以对广播电台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这就需要广播电台的活动策划。电台的活动策划一般出于两个考虑:一是拓展新市场,提高知名度和收听率;二是直接吸引广告客户的目光,拉动广告的近期投放。由于电台有着媒体所肩负的政治功能的特殊性,因此其活动策划不能过于偏重商业利润而淡化媒体的公正、客观与权威性,这同企业的硬性商业策划存在显著差别。在媒体经营领域里,活动策划更多采取的是“以柔克刚”手法,或旁敲侧击,或和风细雨,既创造了利润…  相似文献   

5.
当今媒体惟有广播只靠声音传播,被受众称为"耳朵媒体"。怎样把广播办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型媒体?作者认为只有通过策划各种新闻活动,才能让受众真正参与进来,以耳闻目睹感受体验型广播。本文提出地方广播应从四个方面寻求突破:加强广播民生服务、观照社会特殊群体、打造广播品牌、强化广播突发性报道。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媒介市场中,广播媒体特别是作为一个专业化的广播频率,要形成高人一筹的优势来吸引听众并占领市场,就必须通过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来打造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活动营销无疑是扩大频道知名度、提高品牌形象的一条捷径,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显著的效应。近年来,宁波电台经济娱乐频道借助宁波市大力发展经贸会展产业,打造国际会展之都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2013,(6):129
都市110自开播以来,始终坚持"以新闻为龙头,以社会新闻为主线"的办台方针,全方位与社会互动,成为吉林市家喻户晓、有影响力的品牌广播,为当地社会治安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  相似文献   

8.
当今媒体,包括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借助大型活动打造媒体品牌,不断提升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本文认为:“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是活动策划赋予当代传媒的新内涵,贴近性、品牌化使大型社会活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规模化和差异化又让活动达到打造品牌媒体的理想;依托节目进行有效社会活动,用活动带动节目,用节目影响活动,进而影响受众市场,提高广播影响力和再造力;加强媒体品牌建设,重视媒体品牌的构建和经营,是进行社会活动的一张王牌;依托品牌节目和品牌活动,提高广播的号召力和公信度。品牌之路,是未来广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林岳忠 《中国广播》2005,(5):60-61,56
当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广播新闻报道必须善于策划,才能让听众“入耳、入脑、入心”,才能在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一、广播新闻策划的内涵广播新闻策划“是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广播特色,取得最佳效益。”简单说,就是对一档  相似文献   

10.
广播要在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赢得先机,关键是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广播的核心竞争力是可听性强、质量高的节目内容。而广播品牌是收听率的集中体现,是广播竞争力的象征,是一个电台的立身之本。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强化舆论监督功能,提高广播媒体核心竞争九着力打造广播品牌,从而使广播显现出勃勃生机,在媒体竞争中居于优势。  相似文献   

11.
在媒体融合发展和产业化的大背景下,直面媒体的市场化营销成了中国广播媒体突围时无可逃避的选择,当然回答这个问题也只有两个字---品牌。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广播媒体应当抓住这一契机,直面困难,找准广播与融媒体时代的契合点,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打造品牌内容产品、品牌活动产品,依托全媒体品牌营销,迎头赶上,重新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再创广播媒体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大型活动作为长兴广播电视台新的发展策略,通过活动营销来提升县级广电媒体品位,提高自身在公众心目中的影响力和忠诚度,进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用活动吸引注意力,塑造广电媒体品牌。大型活动已经成为长兴广播电视台提高自身媒体竞争力的利器。近年来,长兴广播电视台以活动营销为重要载体和突破途径,创新形式,设计载体,整合资源,打造品牌,策划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各样的大型活动,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创新之路,大型活动成为长兴广播电视台鲜明的特色品牌,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3.
邵青  殷小娟 《记者摇篮》2007,(10):51-51
2007年,沈阳电台新闻台在大力打造新闻品牌中,在原有的《新闻招手停》基础上,组建了"新闻110"报道队伍,从1月10日开始以全新面貌在广播中出现。两个多  相似文献   

14.
曾几何时,广播以声音见长,播音员以神秘取胜,广播留给人们的更多是想象和猜测,广播的媒体特质一直偏向含蓄、内敛。近年来,常州电台的主持人却频繁在常州的各种场合缤纷亮相,并以一批创意新颖、构思独特的公益活动引起社会的热烈反响,丰富多彩的广播节目与鲜活成趣的广播活动使常州广播更加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5.
张立 《新闻实践》2012,(10):48-50
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传统媒体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播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此后,广播电台纷纷开始了管理频率化和频率专业化的探索实践,并且更为注重基于专业细分的品牌构建。萌生于广播品牌构建中的品牌创意成为了占领市场,赢得较高收听率的关键。本文以浙江FM104.5全国唯一女主播电台为例,从创意动因,创意过程以及创意实践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品牌背后的创意设计。  相似文献   

16.
由浙江电台举办的首届“新世纪广播节目创意策划大赛”于2001年2月拉开帷幕,在为期4个月的活动中,有14个省、市、自治区的417件文稿自发投稿参赛。大赛于6月16日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并随后举行了专题研讨会。同时又在此基础上成功推出了“获奖文案主持人现场竞赛”活动。此次大赛不仅在浙江,而且在全国广播界乃至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媒介影响与社会反响。大赛的组织运作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创意,它对激发广播媒体的活力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为此,本刊组织了本期的“个案研究”(并附大赛综述),以期大家更多地关注广播,研究广播,以全新的广播理念推进广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由浙江电台举办的首届“新世纪广播节目创意策划大赛”于2001年2月拉开帷幕,在为期4个月的活动中,有14个省、市、自治区的417件文稿自发投稿参赛。大赛于6月16日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并随后举行了专题研讨会。同时又在此基础上成功推出了“获奖文案主持人现场竞赛”活动。此次大赛不仅在浙江,而且在全国广播界乃至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媒介影响与社会反响。大赛的组织运作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创意,它对激发广播媒体的活力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为此,本刊组织了本期的“个案研究”(并附大赛综述),以期大家更多地关注广播,研究广播,以全新的广播理念推进广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广播媒介的经营已经进入品牌经营时代,打造广播品牌已经成为广播媒介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对广播来说,品牌就是它的一个支点,也就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谁的核心竞争力强,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那么,广播媒体的品牌经营要如何进行才更为符合市场运作的规律呢?  相似文献   

19.
新闻策划在几年前还是一个有争议的论题,不少人认为都市类媒体新闻就是要"抢鲜",而非策划。但现在,新闻策划作为一种新闻手段,已经成为几乎所有纸媒都在运用并且着力打造的一种"常规武器",也得到了大多数受众的认可和欢迎。那么怎样的新闻策划才算是成功之作,能够打造成一场满足读者阅读欲望的新闻盛宴?新闻策划可以从哪几  相似文献   

20.
曹璐 《现代传播》2001,(4):62-63
由浙江电台举办的首届“新世纪广播节目创意策划大赛”于2001年2月拉开帷幕,在为期4个月的活动中,有14个省、市、自治区的417件文稿自发投稿参赛。大赛于6月16日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并随后举行了专题研讨会。同时又在此基础上成功推出了“获奖文案主持人现场竞赛”活动。此次大赛不仅在浙江,而且在全国广播界乃至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媒介影响与社会反响。大赛的组织运作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创意,它对激发广播媒体的活力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为此,本刊组织了本期的“个案研究”(并附大赛综述),以期大家更多地关注广播,研究广播,以全新的广播理念推进广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