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从网球文化视角对山东省网球运动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从普及大众网球运动,建立网球协会组织机构,组建网球俱乐部,完善网球竞赛体制等方面对构建山东省网球文化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为促进山东省网球运动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根据网球运动专项力学特点,结合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网球运动发展的实际需求,对运动生物力学在网球运动中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希望运动生物力学与网球运动的特点紧密结合,更好地为网球运动发展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3.
文淑斌 《精武》2012,(20):82-83
武汉体育学院的网球运动在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这项运动受到了众多学生的喜爱,网球专修女学生越来越多。提高网球运动的在高校中的发展,必须对网球进行研究,首先要对专业选手进行分析。然而对网球专修女学生进行相关研究,旨在使网球专修女学生更适合网球运动的社会需要,网球运动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是体育运动与艺术的混合体,由于网球运动技术较复杂,要求运动素质较全面。  相似文献   

4.
网球运动已成为大学生爱好的运动项目之一,参加网球选修课学习的及业余训练的大学生已经占有相当比例,研究和分析大学生参加网球运动的动机、网球教学与训练尚存在哪些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针对性教学与训练,对于能吸引高校更多网球爱好者参加学习与锻炼,进而深入地开展网球运动,不断提高网球运动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众网球运动兴起的社会学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大众网球运动兴起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社会学分析。分析认为:人们生活和交往方式的变革及网球运动"健身、时尚"的属性是网球运动兴起的社会基础;高校"网球热"和大众网球运动的商业化运作以及大众传媒的关注加快了网球运动兴起的社会进程。保持大众网球"健身、娱乐"功能和"时尚"特征,协调网球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积极构建"人文奥运"理念下的大众体育文化,不断完善我国网球文化体制,是大众网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近十年来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网球运动相关科研成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多学科在网球运动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揭示我国网球运动科学研究的特点、规律以及发展趋势,指出在网球运动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从而为进一步提升网球运动的竞技水平,推动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休闲网球运动现状与开发的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和比较等方法,对休闲网球运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休闲网球运动的发展状况,论述休闲网球运动产业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经济效益,并对休闲网球产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具体探讨,探索休闲网球产业开发的新途径,以切实推动我国休闲网球运动产业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唐翠玉 《精武》2014,(36):162-163
大学网球运动的教学与开展,不仅属于体育教学内容,而且属于文化的范畴。大学网球文化建设,对高校大学生网球运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该文将对大学网球运动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大学网球文化建设对网球运动产生的影响,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广泛调查、充分论证、深入分析,对苏南地区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了解苏南地区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状况,认识苏南地区高校网球运动的一般规律,掌握苏南地区高校网球发展的特点,运用因子分析理论对影响苏南地区网球运动开展的相关社会学因子做相应的理论分析,确定影响苏南地区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促进苏南地区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以聊城市为例,对聊城四所高职院校网球运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其目的是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网球运动的开展状态,并且找出影响其发展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通过研究结果表明:网球运动相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新的体育项目,虽受学生欢迎,但网球运动的氛围不够浓厚;开展网球运动的设施不够完备,师资匮乏。并提出对策:加强网球运动在高职院校的宣传;完善网球场地设施的建设;对高职网球进行科学管理;按时对网球教师的技能进行提高。  相似文献   

11.
网球运动以其特有的魅力深受大众的喜爱。随着网球运动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网球运动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但目前尚未见到有关体适能与网球运动关联的报道,此文试从体适能的各个方面多角度探析体适能与网球运动的关系,以期对网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陶雨晴 《新体育》2023,(10):97-99
近年来网球运动因其自身独特的竞技性和观赏性广受大众青睐,大学生逐渐成为网球运动爱好者的主要群体之一,网球运动也逐渐走进高校体育课堂,成为体育专业学生专项选择的热门项目之一。想要提升网球运动水平,运动者除了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合理科学的营养膳食补充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些网球专项学生往往忽视了运动训练中营养补充的重要性,或者不知道应如何合理科学地进行营养膳食搭配。出于此角度,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60名网球专项学生在网球运动训练中营养膳食补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网球专项学生在网球运动训练前中后期膳食营养补充情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就问题做出合理的分析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强调科学的营养膳食补充在网球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以期能够帮助网球专项学生在网球运动训练中进一步提升网球运动水平的同时增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系统分析等方法,对重庆市群众网球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对网球运动目前的发展状况、影响网球运动发展的因素以及网球运动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揭示出重庆市群众网球运动发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旨在为重庆群众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睿珂 《新体育》2023,(10):21-23
近年来,网球作为一个集合作、锻炼身体、体能增强等于一身的运动方式,逐渐被更多人列为青少年运动计划的清单之一,成为青少年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健康发展的一大方式。但网球运动是一个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在进行网球运动前,需要运动员积极开展网球专项体能训练方法,保证自己的身体能够进行网球运动。在网球运动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专项体能训练方法也在不断升级,但当前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是否能有效帮助网球运动的顺利进行呢?本文将从网球专项体能训练方法,以及网球专项体能训练方法分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为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网球专项体能训练方法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简讯     
《网球天地》2013,(12):101-103
澳大利亚网球协会访问团来闽进行交流比赛 为增进中澳青少年网球友好交流,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网球运动、提升网球运动水平,培养网球后备人才,9月21日至24日,澳大利亚网球协会访问团一行15人专程来到福州,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网球交流和友谊比赛,与福州市同年龄组的青少年网球选手进行团体对抗赛和珊场互动教学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6.
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为了探求海南业余网球运动走出一条适合省情的发展之路,从网球场地状况、网球人口、业余网球赛事、教练员和裁判员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海南业余网球运动开展不均衡、普及程度较低等现状,并发现业余网球运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海南省业余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网球教学方式及网球基础项目训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球是由二或四名运动员用球拍往返击球的一项运动,是世界上重要球类项目之一。随着网球越来越受欢迎,高校体育课开始普及网球教学。网球是一项技术不受限制的运动。在整个网球教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要结合网球运动的规律、教学规律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帮助高校网球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就普通高校网球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简单论述,并说明部分网球基础项目训练的重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尊 《灌篮》2021,(3):153-153
网球运动进入我国的时间相对于传统运动项目的时间较晚,但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我国运动员已经在网球竞技项目中取得了许多好的成绩,为世界展示了我国网球的发展水平,网球文化已经在我国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条件,网球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对高校校园中的网球运动进行文化方面的论述,探讨网球文化对青少年人格培养的价值,并提出发展网球文化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焦峪平 《精武》2012,(8):8-9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我国网球运动得到了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了网球运动。很多练习者缺少网球教练员的指导,缺乏预防运动损伤知识和意识,因此,网球运动损伤也象其他运动项目一样不可避免,本文主要对网球运动中下肢的运动损伤进行研究,探讨其损伤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网球在现代大学校园内十分普及,对应的大学生网球运动教学科也陆续开展,网球运动作为一种高强度的运动,对个人的身体素质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而体能便是网球运动的基础。本文依照网球运动对个人身体素质的要求,对专项训练的必要性以及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