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构建校园信用文化 塑造诚信职业之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园中信用缺失现象非常普遍和严重,随着WTO的加入和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愈来愈突出。构建信用文化,创造良好的校园信用环境,需要建立相应的校园信用评级制度和校园信用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学生信用档案、加强信用认知和信用实践等活动,使诚实守信成为每个学生最重要的社会资本。这是当前构建校园信用文化、塑造诚信职业之魂的当务之急。一、校园信用缺失严重吴敬琏先生在《信用担保与国民信用体系建设》一文中,列举了中国信用状况的恶劣表现:履约率极低、债务人大量逃废债务…  相似文献   

2.
在行政伦理中,由政府行为所导致的政府信用问题无疑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建立政府诚信不但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需要,而且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需要.本文就建立政府诚信的必要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小启     
在多数西方国家,每个人或企业都有一个伴随其终身的社会诚信号码(相当于信用身份证),个人和企业的所有信用表现,都会永远记录在账号下。所有账号都纳入公共信用诚信管理数据库,失信一旦被数据库记录。就会留下终生难以抹去的污点,要在个人就业、住房贷款、办理保险、使用水电气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付出十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宽进"之后,如何实现"严管",让所有公司都能守法诚信经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则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市场准入体系、公司信用评级体系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诚信及出路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毕业生就业诚信主要表现为就业履历的掺水造假和随意毁约等问题.学生诚信精神和行为的形成,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既要求学生个人的内在修养,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首先,学校应端正教育思想,着眼于育人;同时加强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正确认识及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此外,还应从利益机制上进行引导,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和社会信用评价机构,直至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6.
诚实信用原则是经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行为准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和灵魂,也被称作是"帝王条款"。诚信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既是约束人们行为的道德规范,又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特别是在商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商业中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却令人十分担忧。本文阐述了诚实信用原则在商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分析了诚信缺失的现状和危害以及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提高社会信用度、构筑社会信用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人无信不立。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需要诚信,班集体也不例外。因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高中阶段的作业抄袭日益常态化、考试作弊日渐成风、学生言行不能相顾等现象较为突出,恰到好处的诚信教育,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培养,有利于优秀的班级文化的形成,对于班级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将结合高中阶段教育特点,从诚信制度、诚信文化、诚信教育、诚信言行四个方面,例谈诚信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一、教师引导,建立诚信制度  相似文献   

8.
杨静 《华章》2010,(31)
我国的信用体系包括我国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有利于全社会形成信用意识,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个人诚信意识,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放贷业务提供准确详实的资料,规范银行运作,减少贷款风险,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创新金融制度和金融服务,从整体上加强社会经济运行公平诚信的氛围.  相似文献   

9.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制度体现了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伦理关怀。该制度在实行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学生的诚信如何保证;二是金融机构的利益如何保证。加强诚信教育,完善个人征询系统,增强学生诚实守信的意识;完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制度等措施有助于这一制度伦理功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教育考试考生诚信系统是一个能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完整体现考生参加教育考试的诚信情况、失信惩处情况,并经诚信评级形成信用报告的系统。教育考试考生诚信系统的构建应遵循有效性、尊重考生的知情权与监督权、坚持动态化管理、坚持公开与保密相结合等原则,可包括系统维护模块、考生诚信档案模块、诚信信息查询模块、考生信用评级模块、考生信用报告模块五个子系统。这一系统的有效运行应以诚信宣传教育为基础、以诚信管理制度建设作保障、以信用服务为工具,旨在增强考生履信愿望,提高考生的诚信智慧和履信力,最终引导考生由诚信他律转向诚信自律。  相似文献   

11.
杨琴  周茂志 《湖北教育》2003,(16):37-37
诚信贯穿古今,连接个人与社会,支持、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黄金有价,诚信无价。大至一个国家、政党,小到一个企业或一个人,诚信都是一笔无形的资产,是发展的基石,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正因为如此,打造信用文化,创建信用社会,增强全民的诚信观念已  相似文献   

12.
周荣华 《东吴学术》2023,(1):114-122
制度信用意义如果能够得到好的体现,社会信用建设便能取得应有的功效。制度信用意义体现是指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信用状况,它是制度所蕴含的信用意义在主体行为中的外化。要使制度信用意义得到好的体现,其基础条件是制度合理蕴含信用意义。而要形成这一条件,必须把握制度信用意义体现的现实需求,明确制度诚信价值赋予的基本取向,避免制度信用意义蕴含经常出现的问题,按照制度蕴含信用意义的基本形态与制度价值赋予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赋予相关制度以诚信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制度信用与伦理信用是两种不同的信用类型,制度信用关注的是主体交往行为的功利后果,伦理信用则重视主体的交往态度和交往活动本身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信用缺失的情况下,制度信用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是,仅靠制度信用无法为现代社会的信用秩序提供足够的保证。制度信用与伦理信用具有互补性。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传统与现代甚至后现代共存的复杂性,决定了当代中国的信用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与中国的社会结构、文化背景和现实需要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修养。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诚信现状却十分令人担忧,信用缺失现象较普遍,考试作弊、欠缴学费、拖欠贷款、伪造证书等行为屡见不鲜。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高校在开展诚信教育过程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然而,大学生诚信就业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实际上是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反映.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在于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诚信的氛围,用一整套信用机制来约束缺乏诚信的行为.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道德熏陶.加强诚信宣传和培育诚信美德,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同时建立对大学生就业主体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加大人们的失信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讲究信用为本。当今社会正在倡导诚信,因为随着中国加入WTO,诚信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龙永图说过:应对“入世”,诚信是第一通行证,信用落后的状况已成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诚信是整个社会的需要,是大势所趋。国家的发展关键是教育,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能诚实守信,恪守诺言,那么中国的未来腾飞就指日可待。诚信是现代教育改革形势下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今学校的生存压力非常之大,招生难,教学难,毕业分配难,学校为了更具生命力,就须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学生。在技校…  相似文献   

17.
对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然而,大学生诚信就业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实际上是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反映。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在于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诚信的氛围,用一整套信用机制来约束缺乏诚信的行为。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道德熏陶。加强诚信宣传和培育诚信美德,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同时建立对大学生就业主体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加大人们的失信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职学生诚信教育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在行为上缺乏诚信自律,教师在其行为上对学生缺乏诚信激励作用,教学内容呈现诚信缺失现象,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给教师行为带来片面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自身诚信素质亟待加强。明确培养诚信品德的重要作用,建立信用评价制度,建立学生诚信激励机制,对培养学生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道德基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既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可采取以下策略:全社会要形成诚信风气;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诚信教育;在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中深化诚信教育;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大学生信用档案和失信惩戒机制;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综合施教,从根本上落实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20.
林妍梅 《江苏高教》2008,(1):113-115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严重,促使我国部分高校尝试建立学生信用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制度建设浮于表面、信用产品难以推广、信用管理政出多门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本着以学生时代为起点,向终身信用管理延伸的思路,构建高校大学生信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