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肉搜索引起的社会评价争议是网络信息开放、言论自由与网络环境下公民私权利之保护的冲突与平衡,是社会中其他相互冲突的诸权利协调与博弈过程中的矛盾反映,暴露出中国网络隐私权、网络名誉权保护制度与互联网侵权救济制度的不足。互联网技术及日益发达的讨论性社区为人肉搜索提供了技术基础和虚拟社会基础,法治框架所要提供的则是它所需要的法律基础。对人肉搜索进行价值分析将指引着人肉搜索法治维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现有搜索引擎的不足,使得"人肉搜索"作为人们利用互联网平台技术完成对现实海量信息的一种新兴网络搜寻引擎活动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表现出集合行为的人数多、无组织、互依赖等特征.由于交往方式的改变、焦点问题的增多、个性心理的张扬等因素又使大学生群体相对一般网民而言,更热衷于"人肉搜索"现象的实践.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肉搜索"在给海量信息时代的大学生追求新知、探求真相提供新方法和新手段的同时,由于其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容易使大学生缺乏理性,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必须理性审视,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肉搜索"观,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法制体系,努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教育.  相似文献   

3.
"人肉搜索"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个人隐私通过网络智能搜索并予以曝光的行为。此行为对网络环境下的网络伦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对此行为置之不理,就可能会影响和谐网络的构建。有的"人肉搜索"是出于正义感,能够释放正能量,给予公众情感上的满足;但若是出于恶意攻击,可能就会对某个人、某个集体、某个群体,甚至整个国家的形象造成坏的影响,从而引发不和谐事件发生。"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怎样趋利避害,对其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更好地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包括政治生活方式。近几年兴起的网络"人肉搜索"问题,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把握"人肉搜索"问题的实质,引导其走向,规避其问题,才能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时代,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符号为中介的"人肉搜索"实现了交往史上的伟大变革。在现代价值体系中评估"人肉搜索"的伦理得失,探索"人肉搜索"主体道德自律的途径,对于倡导一种积极的公民自由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发展迅猛,网络时代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新问题,其中由.人肉搜索"引发的一系列侵犯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事例不绝于耳,使人们更加关注于在网络环境下对于自己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本文就将探讨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信息搜索工具,结合了现代网络技术与传统检索的优点.人肉搜索的信息搜集不同于现代计算机信息检索.对人肉搜索的概念、特征和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它对图书信息搜索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但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这一现代化工具一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其中互联网"人肉搜索"功能屡遭滥用,引发了一系列侵害公民隐私权的纠纷。"人肉搜索"非游戏,一旦滥用,小心吃上官司哦。  相似文献   

9.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搜索技术在网民中受到追捧。这是一种快速的交互式信息传播方式,拥有广泛的参与主体,具有虚拟平等性,其初衷是助人为乐、还原真相、除恶扬善。虽然人肉搜索切实帮助许多老百姓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也惩罚了某些社会不良行为,然而在现有相关法律相对滞后的情况下,由于网络及人内搜索自身的特性,它也带来了侵犯隐私、网络群体暴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肉搜索"是近年来在网上使用频率高的新词语,其基本意义指网络上利用人工进行信息搜索的行为,早期在使用时一般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且搜索对象往往是假恶丑的,但现在也可用于搜索真善美的好人好事."人肉"最初仅指"人的肉",但今天已经具备了7种意义,各种意义往往通过隐喻或转喻互相有关联."人肉搜索"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肉"本身语义内涵更丰富,另一方面也符合新人类们标新立异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1.
析网络“人肉搜索”的监管和引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共享方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涉及互联网、焦点社会问题和网民等多种社会因素。“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具有维护社会正义良知和异化为“网络暴政”的双重社会功能。从法治、德治、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以及实现网络与传统媒体互动等途径对“人肉搜索”进行监管和引导,对于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正日益改变着人类生存与生活方式。目前"人肉搜索"已成为互联网中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逐步侵扰社会正常秩序,侵犯广大民众的权利。"人肉搜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为何会引起社会动荡?是否应当入刑?能否在中国法律规制下正常运行?这些都是法律框架下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应从法律角度分析并完善对"人肉搜索"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3.
当人肉搜索突破道德涉及法律,人肉搜索行为就演变为网络侵权法律问题:侵犯隐私权和名誉权的直接法律问题;法律制裁与道德谴责的区别、人肉搜索的后续侵权行为、提供搜索论坛网站的法律责任间接法律问题。但人肉搜索侵权行为并不是抽象和不可捉摸的,只是披着网络外衣,与一般的侵权行为没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人肉搜索"自诞生之日起,就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监管的灰色地带,引起数起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成千上万的网民集体发起大规模的"人肉搜索",有时伴随过激性攻击言辞与行为,令"搜索对象"的身心遭受恶性压力。由此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由"人肉搜索"行为引发的一系列网络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是一种人工搜索引擎,作为一种工具,其本身不能进行道德评价。但是,很多人肉搜索是网民在就某一事件或当事人进行道德评价。也就是说,人肉搜索已经成为人们道德评价的平台。网民可以用理性的道德评价对人肉搜索的事件进行判断.以避免人肉搜索走向网络暴力的极端。本文将用道德评价这一伦理学基本概念来探讨人肉搜索.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的背景下,“人肉搜索”催生了大学生网络自发秩序行为研究.当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从“人肉搜索”是典型的自生自发秩序、作为网络自发秩序行为的“人肉搜索”需要何种规则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和学理思考,深化对大学生网络自发秩序行为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小释】什么是人肉搜索?"人肉搜索"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机器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的网络社区活动。提问者提出问题,其他网民以自己的专业背景、亲身经历、道听途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时代,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符号为中介的“人肉搜索”实现了交往史上的伟大变革。在现代价值体系中评估“人肉搜索”的伦理得失,探索“人肉搜索”主体道德自律的途径,对于倡导一种积极的公民自由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晓东 《南平师专学报》2009,28(1):30-35,72
互联网曾创造新经济的神话,也让全民言论达到了空前的自由。然而,当网络“人肉搜索”行为触及他人现实权利并进行道德审判时,网络言论也需建立相应规则。本文对Web2.0时代的“人肉搜索”行为及其衍生的网络道德审判现象加以反思,讨论网络言论自由的规范及网络环境下民事权利保护的相关问题,提出对不良网络行为的法律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肉搜索"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种主要以搜索人为主要目的的网络搜索方式,它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和道德的追求。然而,伴随着这种搜索方式的盛行出现了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以及对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侵犯,产生了极大的消极负面影响。为何"人肉搜索"在维护社会道德的同时,却用了"反道德"的行为;在捍卫道德的旗帜下,却给被搜者造成不道德的伤害?面对中国式"人肉搜索"的悖论,我们希望从圣经故事里耶稣对待罪人的原则中学习如何在进行网络道德审判时,将爱和公义相结合,做到面对违反道德的人,不仅要有道德审判,还要有人性的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